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吴佳
“泪目!七万硕士送外卖”“人才过剩!正在催生一批高学历穷人”……近一段时间以来,如此贩卖焦虑的自媒体文章、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热传。其中,还有网友做出了诸如“太可惜了”“那读书干嘛呢”的评论。
3月17日,上海网络辟谣的一篇文章,揭开真相。
据了解,源头在于年8月28日“饿了么”发布的《大学生外卖骑手群体洞察》,以及年1月17日“美团”研究院发布的《城市新青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
饿了么的报告
饿了么的报告指出,年暑期共计有名全国各地大学生新加入饿了么蜂鸟即配成为兼职骑手。在年级分布上,有1%是研究生及以上。
首先,报告仅针对年暑期,许多大学生会选择暑期做兼职,开学后兼职即结束;其次,1%的研究生比例不是从全部骑手中统计出来的,仅是大学生兼职骑手中的研究生比例。
就这样,这个并不具有代表性的“1%”,被自媒体简单渲染成“全国七万硕士在送外卖”。
饿了么和美团相关负责人都表示,“中国有万外卖小哥”的数据也是东拼西凑而成,官方从未发布过相关数据。
有网友被“焦虑”迷惑的同时,也有网友一眼击穿真相,总结出“流量密码”=职业歧视+宣扬读书无用论+贩卖焦虑!
除此以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还出现了诸如“医院门口飙高音”等哗众取宠、制造矛盾点、靠审丑博眼球赚流量的直播号,一些胡说、乱说、边抄边说、隐私家事大谈特谈的自媒体……
虽然网友对此表示不屑,但就自媒体而言,不管网友什么态度,只要是看完了内容、留下了评论,就赚到了流量。
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
学生网民最多!
这六个字不足以让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警醒吗?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贩卖焦虑赚流量、审丑博眼球再加上一些平台“越浏览越推荐”的推荐模式,会让学生网民、青年网民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认知?
真是细思极恐!
从前些年的标题*,到近几年出现的贩卖焦虑、审丑……虽然形式不同,但手段都是断章取义、夸大事实、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目的都是为了博取流量。
对于这些内容,一些网友随口一句“无良自媒体”的玩笑就会一笑了之,可还是会有一些网友被这些内容所迷惑。
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国家网信办1月22日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月22日起施行,重点强调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比年10月8日起施行的原规定,此次发布的新规定条目增加至23条,特别针对部分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自律和他律意识淡漠、缺乏内容审核把关机制等问题,增加了相应监管内容。
信息化时代里,互联网浪潮中,商机无限。但真正的流量不是刷出来的。辨别是非善恶、真真假假不能只依靠网友自身的认知,我们希望监管的利剑能够彻底铲除“*瘤”,同时也希望互联网从业者能够扛起责任加强自律严守底线,给互联网世界固本清源,还网络的浪花一片清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