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朋友圈好几款“爆文”,都没贴上了贩卖焦虑的标签: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北京,有万人假装在生活》
《财务自由的十个阶段,你在哪一层》
《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
《失业下的深圳中年》
…………
抛开《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造假元素不说。很多文章,抛开“标题*”的成分不谈,只看内容,的确是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你的同龄人比你有钱,北漂生活的苦,有的人财务自由了而你还在加班,站在风口上的人月薪比上你的年薪,中年遇到职场危机.......
每一个现象,都是真实的。
你第一次看的时候,戳中了你的点,你想了一想,
“哎,同龄人都套现15亿了,我还在外卖凑满减,真的比不了”,随手转发到朋友圈;
“哎,为什么一个助理都这么有钱啊,我怎么混啊”,随手发到了群里;
“我们到了中年,真的是惨,别看现在都是高级白领”,随手点了收藏。
过了一天,你看到了这样的文章,他们仿佛是你的救星:
《自媒体没有底线,是从贩卖焦虑开始的》
《贩卖焦虑的生意经,该停下了吧!》
《贩卖焦虑的杂种们》
《贩卖焦虑,不过是又一碗“*鸡汤”》
……
你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又被戳了一下,你想了一想,删除了之前转发的文章,偷偷的把这些文章收藏了起来,想着等下次看到“贩卖焦虑”的爆文时,就用这些文章里的“金句”去怼一下。
其实,整个路径中,对你有害的,既不是“贩卖焦虑”的“*鸡汤”,也不是“驳斥文”。而是你没有去思考在面对两种文章时,自己心态背后反映的问题。
————————————————
对比巴菲特的成功,你丝毫不会焦虑;对比马云的成功,你丝毫不会焦虑...但看到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的成功时,你焦虑了。因为巴菲特太老,马云太远,而摩拜则上线于年,你感觉离你好近,你感叹:我怎么没发现这个商机。你有一丝“不甘心”,觉得自己的“项目距离天使轮,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对比顶级豪宅里的大叔们,你丝毫不会焦虑;但对比那些比你早三年买房却只比你大三届早三年毕业的同事时,你焦虑了:他们有自己的房子,我还在出租屋里担心房东卖房子。你有一丝“不甘心”,觉得“凭什么,不就是早三年么”。
对比你上司的薪资,你暂且还没那么焦虑;但对比薪资是你三倍的一个自媒体公司的助理,你焦虑了:我都努力进入五百强了,月薪怎么还比不上一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