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正在给果果做检查。通讯员刘望摄
“孩子生了病家长心焦担忧,我们特别理解,可是每天找医生数十次,实在没有这个必要。”16日,医院(医院)儿科主任李晓*说起最近接诊的一个患儿家长时,言语间满是无奈。“经常会碰到这样执着的家长。”她表示,家长只需要负责照料陪伴好患儿即可,治疗上的事请放心交给医生。
6月初,4岁的果果突然发起高烧。在家吃了4天药后,妈妈发现儿子眼睛红肿,唇周皲裂,扁桃体化脓,脖子上还摸到一个包块。她在网上逐一对照,之后她“诊断”儿子患的是川崎病,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赶到医院。“医生,我伢患上了川崎病,你看怎么治疗?”果果妈妈一进诊室,直接把自己的诊断结果告诉了坐诊的儿科主任李晓*。“先别急,等检查完了再说。”李晓*一边宽慰她,一边问诊。检查中她发现,果果的淋巴结呈“串珠”样肿大,并非川崎病的“团状”肿大。拿到血检结果后,李晓*告诉果果妈,孩子患上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接受了几天抗病*治疗后,果果的眼睛浮肿充血、口周皲裂、扁桃体化脓、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均有好转,但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心急如焚的果果妈妈每天数十次跑到医生办公室去“理论”,称儿子患的就是川崎病,是医生的治疗方案有误。每一次李晓*都会耐心跟她解释:医生有临床经验和判断,孩子既然入院了,请她安安心心地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治疗上的事就放心交给医生来处理。“一天跑医生办公室数十次,只会无形增加医护们的心理压力。”
经过对症治疗,果果的体温很快降了下来,6月15日痊愈出院。临走前,果果妈妈来到医生办公室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并为自己的过于执着致歉。她表示,那段时间天天疑心孩子患上了川崎病,特别担心,不停地找医生们“理论”只为求个心安,完全没有考虑到医生们的感受,“谢谢你们的包容和理解!”
李晓*介绍,川崎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临床症状上虽有相似,但是诊断、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医生在接诊患儿后,会根据临床表现,结合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每一个治疗方案都会高度谨慎,逐一负责。
李晓*告诉记者,宝宝生病后,“上网看帖”“查阅资料”“寻找同类病友”成为家长们惯施的三大技法。殊不知,很多疾病都有着类似的临床表现,家长们的“自诊”往往都是错误的,甚至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特别能理解宝妈宝爸们的焦虑与不安。”李晓*表示,宝宝生病后,家长们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带孩子看医生,多多陪伴和安抚孩子们情绪,做好生活保障,至于诊断和治疗上的事就交给医生,各负其责,医患齐心,共同战胜病魔。(记者刘璇通讯员刘望)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