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年11月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1、自己分析病情是否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疾病认识是否动摇或缺乏;
(2)睡眠时间是否变化;
(3)生活能力、工作效率是否下降;
(4)是否出现焦虑症状,如心烦、恐惧、坐立不安、躯体不适等。
(5)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服药后的体验,尝试新的方法应对问题,如睡眠日记、药物日记、放松训练等。
(6)如发现总爱生气、焦虑、担心、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加重和失眠情况加重时,要及时就诊。
(7)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情绪,如:感觉伤心痛苦的程度:
2、1-2医院就诊,稳定期1个月至少复诊一次。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血糖、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内分泌紊乱(催乳素升高、性激素水平异常、性功能异常、月经紊乱)、心电图,监测血药浓度等。
3、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妥善保管药物,防止丢失、误服或者过量服用。自己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更不能随意停止服用药物。如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遵医嘱逐渐减量直至停药,避免形成药物依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镇定作用(多睡和白天嗜睡)等。
4、服用药物后如发现身体的不舒适如:手抖、坐立不安、肌肉僵硬、不明原因的皮疹等反应,要及时就诊。
5、定期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6、调适目前服药、心理治疗等与生活内容结合的新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饮酒、喝浓茶或者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7、亲人的帮助是焦虑症患者摆脱焦虑的重要一环,尊重、理解、关心患者,避免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沟流。
(1)对患者的关心保持在正常范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给予适度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对其要有耐心,接纳患者的情绪,并引导其合理宣泄,帮助其阻止回避行为。
(3)对患者的治疗持有合理的期望。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家属可能会有疑虑,但对患者应该有信心,并持有积极的心态。
(4)对患者焦虑症状保持冷静和帮助的态度。如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症状。
(5)帮助其一起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应该清楚对有严重焦虑症的去完成活动内容有时是困难的。
(6)帮助患者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再制定下一步的活动内容。目标的制定一定要逐步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8、和患者一起做好饮食管理
(1)遵循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饮食基本原则。
(2)适量进食,以保持适宜的体重(BMI=18、5-23、9kg/m2),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3)谷物摄入以全谷类为主,保证充分的B族维生素的摄入。
(4)适量食用深海鱼,以增加ω-3的摄入。
(5)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累计分钟以上,主动性身体活动最好每天-步。适当的日晒可以获取维生素D。
(6)日常零食可多选择发酵乳品,坚果、新鲜水果等。避免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及膨化食品,例如,肥肉、动物油脂等。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酒类、咖啡、浓茶等有刺激性食物,及过度加工的食品。
(7)服药期间禁止吸烟、饮酒,以免降低精神科药物的疗效及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8)出现精神科药物反应的患者,如肌肉紧张、震颤等,应注意防噎食,忌食大块、黏滞不易咀嚼的食物。避免进食速度过快未充分咀嚼而发生噎食。
(9)适当增加B族维生素、维生素D及ω-3等的摄入,对焦虑障碍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