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精神类疾病患者,大多数人避之不及,唯恐被伤害。但医院精神科的医护人员们却逆向而行,解救了一个个正在被精神类疾病困扰的人。潘存燕,就是这个团队的佼佼者。
潘存燕,精神卫生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共*员,毕业于兰州大学,全国知名精神科专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曾先后在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长期致力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尤其擅长失眠、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及神经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对儿科的抽动症、多动症及注意力缺陷有独特的见解及治疗方法,深受患者和家属好评。
31年前,一个懵懂的年轻人不经意间叩响了精神医学的大门,如今回首往事,潘存燕依然无悔自己的选择。起初,她很少向人提起自己的职业——精神科医生。但随着社会对精神类疾病的逐步了解,她觉得现在公众对这个职业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对每一位初次前来就诊的患者,潘存燕都要先了解病史、再做精神检查、最后做出诊断并进行心理干预,完成这一诊断过程,往往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正是这种严谨、细致,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尊重和爱戴。
一位20多年来总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具体又说不上来哪里难受,睡眠质量时好时坏的中年女子找到潘存燕主任,诉说着自己成天昏昏沉沉,甚至出现了头蒙、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其间,医院相应科室做了检查,血压、血糖、血常规、心电图、甚至头部CT都做了,也查不出具体问题,对症治疗后有效果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过不了多久,她的失眠的情况再次复发,且越发频繁,继而胃部不适,常有烧灼感且更加剧烈,为此她还常常自卑自责,觉得自己再也好不起来,拖累了家人,甚至产生了轻生的想法。
医院精神科潘存燕主任对其详细问诊及精神检查,结合相关量表检测、性格测试等检查结果,发现该女士诸多躯体不适症状的背后,存在着抑郁焦虑情绪,诊断其为抑郁症,从而引起了心身疾病。通过对症“从心”治疗后,其精神状态和躯体疾病都大为改善,患者很是感激。
多年来,就是这样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才使得很多“隐匿性抑郁”得以昭然若揭,查出了根本病因,挽救了成千上万个患者和家庭,为这些人群带来了安宁与康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和经验丰富、专业博爱的精神,让潘主任在从医生涯中深受患者及家属敬爱,在广大患者里受到一致好评。
深入患者内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和其他病种一样,每天早上查房也是精神科医生的课目。但不同的是,其他科室查房可能以体格检查为主,但精神科查房以谈话为主。“抑郁、失眠有时会导致患者有自杀倾向。”潘存燕说,对于来到这里的患者来说,要深入他们的内心并不容易。“医院的医生可以借助仪器设备找到病因,我们要进入患者内心,要在短时间内与患者建立很好的治疗关系,让他们信任我。”
为什么连父母、爱人、亲人、朋友都不相信的患者,会对素不相识的潘存燕医生敞开心扉呢?这就要求诊治精神疾患的医生一定要有站在病人的角度和利益上的心态来与病人共同克服问题,要花费很长时间耐心地听病人倾诉,解释病是怎么回事,药怎么吃,有什么作用。
“取得病人信任,仅靠这身白大褂不够,还要让病人感到你愿意替他解决问题,且有能力帮他解决问题。”潘存燕说,接诊时也时常会碰到敏感的病人,“他们在回答医生问题时觉得自己是被审问,就站起来骂,甚至攻击医生。”不过,“通过自己的付出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挽救了一个欲自杀病人的生命,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这让潘存燕感到工作的价值。
如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要求精神科医生要用两条腿走路,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心理治疗知识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助人者。
潘存燕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为精神心理患者的医疗服务中去。我们相信,随着岁月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潘主任在她的岗位上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光和热,服务好更多的需要精准治疗、爱心呵护的精神心理患者。
温馨提示:为保证就诊质量,患者请在家属陪同下来院就诊!
温馨提示:医院,是山东省一家集专业性、科研性于一医院。医院在治疗顽固性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疾病,以及顽固性头痛、癫痫、帕金森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吞咽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等脑部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果您或是身边的朋友患有精神心理或神经疾病,千万不要耽误诊断随意服药,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有更多疑问可以拨打免费--或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