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道德绑架,因为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期都生活在青少年至中年阶段内,人们总是会认为我们是强大可靠的。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牺牲我们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弱小,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实际上这种所谓的道德绑架给不少人都带来了伤害,也是社会上不少人谈之色变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道德绑架的本质是利用语言诱导、逼迫他人为自己服务。善于道德绑架的人常常会用高大上的理论包装自己,让自己站在无法被指责的道德高地上。
为此,心理学家特地研究出了4道比较诡异的道德难题。只要能够看清这4道难题,我们就能更快的认清自己,从而抵抗道德绑架。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相当经典的一个问题,有人说,一个人会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对同一句话作出阶段性的解释,选择也是如此。
简单来说,在面对同样的故事或选择时,不同年龄段的我们有不同的世界观念和感悟,自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不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重新做这道电车难题时,你的决定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是由一个哲学家提出的,当时他找来了两组参与实验的孩子。第1组孩子共有5人,他们都在轨道上调皮的玩耍。
另一组孩子只有一个人,他独自在废弃的轨道上行走。这时有一辆正常行驶的电车将要临近,我们是否要选择让列车变道行驶呢?
这道题曾经让无数功利主义者折服,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我们的内心都会感到强烈的不安。
其实这些功利主义者的思维,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思维。在我们看来,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成全绝大部分人,是一种顾全大局且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使我们会为这小部分人产生恻隐之心,也不会因此放弃大部分人。
虽然电车难题看起来像是一个强人所难的伦理问题,但它的结论却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体现。比如法不责众或是枪打出头鸟,当犯错误的对象是绝大部分人时,我们都会自动放弃对这些人的追责。
大部分人总是被保护的那一方,正因如此我们才会产生从众心理,希望自己成为多数人的一分子。
就像之前网络上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即使我们从小就知道闯红灯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只要能够和其他人一起做,我们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安全感。
在群体中做类似的事情时,违背道德的负罪感也会因此减轻。即使这种行为会牺牲小部分群体的利益,我们也会视而不见,只是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被牺牲的少数人。
空地上的奶牛
空地上的奶牛是认知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据说有一位农民饲养了一只奶牛,这位农民不想让奶牛跑丢,但奶牛又需要放养在空地上。
因此农民常常为奶牛的问题感到焦虑。有一天农民向一位送奶工询问自己的奶牛,送奶工说奶牛还在空地上。
农民站在原地向远处眺望,似乎能够看到奶牛黑白相间的颜色,便也觉得奶牛真的还在原地。但送奶工再次路过农场时,才发现奶牛并不在当初那片空地上,空地上只有一张黑白相间的纸。奶牛早已经跑到隔壁的树林中去了。
这个故事反映出了一个认知问题,虽然奶牛并没有真的走失,但农民却仍然认为奶牛待在空地上。也就是说到我们消息某一个理论时,就会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思索,而失去了基础的判断能力。
比如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就是真理,即便这个真理是存在错误的,我们也会在发现问题时自圆其说,尽可能为这条真理开脱。
炸弹难题
炸弹难题是道德良知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已经能够确定身边某一处存在一定是炸弹。
这时我们抓到了一位知情人士,在极其有限的前提下,我们是否会运用非人道主义的手段,逼问这位知情人士说出详情呢?
这个问题也非常考验人性,毕竟在涉及自己生命安全的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优先选择自保。这时即使要动用非人道的手段伤害他人,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不过倘若这位知情人士是我们的亲戚,多数人就无法作出抉择了。
特修斯之船难题
这个问题是说,这艘船可以无限更换自己的零件,从而实现永远的航行。但所有的零件都已经发生过更换,这艘船是否还是当初的特修斯之船呢?
这个问题着重研究整体和部分的组成关系,后来被一些科学家用来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
其实我们身体中的细胞也在不断诞生或死亡,我们就像是这条特修斯之船,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焕然一新。这4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既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能够想清楚这4个问题,我们对自己和人生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入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