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体检,显示我是28岁,暗喜。
我出生于92年11月,很多APP已经把我标成29岁了,现在没以前年轻了,医院把自己标小一岁,竟也会感到高兴。
这几年,大起大落经历较多,如果问我28岁后最大收获是什么,无非是学会了平静和快乐。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关于成人、成事、成己的一些事,希望让你平静。
01
我发现这两类人,对把事做成有着极大的把握:
一类是从小从未失败过、一路以来都在光环中成长的人,天之骄子型,挫折在他们眼里只是小困难罢了。
另一类是经受过无数打击、「死」过n次最后依旧东山再起的人,对他们来说一切都不是事。
世俗评价标准往往喜欢听后者的故事,但其实大家都在羡慕前者。
02
之所以我不爱用「成功」这个词,是因为……
怎么定义成功好像都不对。
所以「把事做成」是个蛮不错的词。
「把事做成」还分「从0到1」和「加0」这两个概念。
太多人想做「加0」的事,觉得自己可以把变成0,这太让人眼红,但如果不会「从0到1」,想「加0」往往是纸上谈兵。
0.9加了10个0,还是0.9,不会变。
而会「从0到1」的人,常太享受「艰苦创业事必躬亲」的成就感,往往到了「加0」时,还沉迷于新的「0到1」。
你要摸清楚自己是谁。
03
时间从来不需要管理,需要管理的是目标和精力。
不懂这句话多想想,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点个在看,收藏跟大家讨论。
04
别长期处于消耗自己的状态。
这是我最近发现对自己而言最好的结论。
人的确会在一些境遇下,被迫做消耗自己的事,可以理解,但别成习惯,要时刻找到停止这种消耗的出口。
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无论是情绪还是人缘,都禁不起来来回回的消耗。
过去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去解释自己的决定和想法,但好像解释最终都容易被曲解。
后来我发现,不解释太多,决心把决定和想法贯彻到底时,哪怕有非议,也还是获得更多尊重。
而耳朵里,少了好多不必听的噪音。
05
人在不同境遇时的感知是不同的,极少人愿意走出自己的情绪,去感知其他境遇。
所以,千万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感知去说教他人。
如果你正情绪积极,不要劝丧的人学会快乐,如果你正对周遭失望,不要劝积极的人看清现实。
说教和judge是一样令人厌恶的事,多支持,多陪伴,多一起玩乐或一起发泄。
少「良药苦口」,更何况人很难证明自己不是*药而是良药。
06
人要收起自己爱提建议的坏毛病,不是自己的领域,不是自己有经验的,就不要点评。
如果不是别人请教你,千万忍住自己讲两句的坏习惯。
没有创作经验就不要指导创作者怎么写;
没有管理经验就不要指导管理者怎么管;
没有创业经验就不要指导创业者怎么做;
不要做「我不会但我说两句」的事,这不叫发声权。
发声该用在更有意义的事上,比如保护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
07
我常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句话意思是:总要把每件事都赋予意义是很无趣的,为兴趣所做的一切,只是喜欢就好了,别给自己戴高帽子。
但,其实要记得,你所做的一切,对别人是有意义的。
别把意义放在自己身上,想想自己做的一切,能不能让别人收获意义。
这样人生就快乐多了。
08
「失而复得」的确让人愉悦,我也逐渐接受:不要理所当然认为,天生属于你的就不会消失。
我在最近恢复了极为旺盛的创造力,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带领团队创作,无论是小说、文章还是剧本,似乎我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有无穷的精力去研究技法。
而商业变现这一块,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在很多年前,我也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我也一度以为,这不可能消失,我瞧不上那些说自己枯竭的人,但在前两年,这种能力消失了。
我凭着训练出的技巧逼自己创作,自然痛苦。
而在最近一个月,这无穷无尽的能量又回来了,我想这一次,我会无比珍惜这老天爷送我的礼物。
或许之前的能力消失,是因为过度焦虑。
09
人在过度焦虑时,不会有什么好作品和好产品。
我无比庆幸那时我按下了停止键,而现在,是按下出发键的最佳时机。
要在最好的状态里做最好的事。
晚上十一点到凌晨四点是我的最佳工作时间,无论是写作还是制定计划都非常高效。
爱极了我最近的作品,各个类别的,短篇、长篇、专栏、剧本、评论、访谈……
迫不及待未来一个月陆续公开新作品的感觉了。
这让我感到快乐和平静。
10
人生有很多快乐,有种很重要的快乐叫:说不的底气。
包含「我不同意」、「这么做不对」、「我不愿做违背我意愿的事」等等。
快乐真的很重要。别弄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