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这部剧,开题是非常精彩的危机干预——把自杀风险、个人生命的人,拉回来。
现实中,很多抑郁症、强迫症的亲人朋友,其实也在发出求救信号,只是有时被我们忽略掉了。的确,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正规培训的普通人,很难识别。
作为心理从业者,我非常理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痛苦,也理解你想帮助自己的心念。但是,痛苦的,毕竟是自己,与其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不如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抑郁症的自救,必须得长期服药?必须长程心理咨询?必须花重金吗?
当人的思维方式转变,再也不会受抑郁这个侵犯,也就彻底走出抑郁症。怎么样才能扭转人的想法、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呢?
仔细看一下抑郁(情绪问题)发生的机制,就一目了然了。心情不好,就觉得烦,越烦越抵触,不想干活、不想上学,看什么都是灰色的......起初“1分”的心情不好,自动化关联到“烦”(2分)的想法上,继而升级到看什么都不顺眼(4分甚至6/7分),抑郁的问题开始泛化......
如果不拆解这些症状,它们被你“自动化”做乘法;而当你试着去拆解时,它们只是一个一个的表现、只是加法模式。
是不是拆解就代表着思维方式的改变呢?当然不是!拆解完,还需要转化——把加法变减法。然而在这之前,如何完成拆解,才是改变的关键(第一步)!
第一步是“感觉”。剧中,咨询师贺顿提到:心理咨询师(人)才是核心价值,不可能把活生生的人,交给没血没肉的机器;干预人的心理,既要懂理论(了解客观基础上),还得懂人心(感觉),跟着他的感觉走,按照客观想法引导。这是机器完成不了的。
这种感觉,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是一种觉察力。对自己的起心动念、焦躁不安、消极负面,无论什么想法、什么感觉感受的一种觉察。当人处于抑郁(负面情绪)中,右脑会非常活跃,你可以观察一下,人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会伴随右半脑难受。
启动左脑,让它中和右脑的功能,以此达到双脑平衡作用。左脑负责思考与逻辑,“逼”它上线。“情绪平衡法”几次深呼吸,化解情绪,右脑回到一般的波频,不处于激活状态,左脑自然就“营业”了。
营业后的左脑,你的心也就是清楚、清醒的,是有觉察力的。当下的你,要做何种选择,是继续消沉、还是起来做点什么,你的“感觉”会带领你——这就是拆解的过程。怎么样把一个个“加法”想法变成“减法”呢?
心理咨询,严格来讲,不是治疗,只是一种对内心的召唤,协助你发现“关于自己”——通过一些心理技术让你了解自己,内化一些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工具,习得跟自我相处的方式,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但是,每个人,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专家。自我疗愈抑郁症、强迫症的人,可以增加自己洞察力(同觉察)。再也不是理论能解决的,需要身体力行,去做——静坐观息法,通过观察呼吸的练习,增强心的敏锐度、培养不纠缠不纠结的平等心。
当心安定了、平静了,你自然会有智慧的选择、过自在的人生。同时,不要追求某种程度的平静,否则,只会陷入到另一个境地的困恼。我们要做的只是: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