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早更少女的小半生ID:lym」
听了一个TED演讲话题是《如何解决焦虑》,作为当代人,焦虑也许是每个人都会感知到的情绪,尤其是当下,更是蔓延在我们周围。
一个个说着躺平,但根本不是心无旁骛地停下,而是像油锅里的虾,时不时地蹦跶一下以示自己还不想认命。
演讲者指出,根据数据显示,现在14个人中间可能就会有一个患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听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说,“害,作为当代年轻人,没点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年轻。”
但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是坏的。比如说,当你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你感到焦虑并且进行了及时行动,可能就会避免一场祸事。有时候第六感确实有点管用,尽管它像个玄学。
只是很多人无时无刻不感到焦虑,确实是心理生了一些小毛病,它不致命,但它糟心啊。
所以演讲者给了我们三个应对措施,可以缓解或者说防止我们患上焦虑症。
第一种措施:justdoit。
很多人的焦虑症的来源其实是拖延症,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总是一拖再拖,不到死线不会动身,但在拖延的过程中,我们扪心自问,那时候的自己真的开心吗?
应该都不会真的很放松,就像你知道你头顶上时时刻刻悬着一块要掉下来的石头。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应该什么都不管,先爬起来做,做的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有很多人不仅有拖延症,还会掉进完美主义的陷阱,总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不敢开始。但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其实当你开始着手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停止焦虑,以及知道怎么去慢慢完善了。
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是在过程中,你变成了当下的你。
第二种应对措施:forgiveyourself。
换句话说,学会原谅你自己。我们过得不顺心,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生活对我们苛刻,而是我们自己。
道德经有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很多人可能理解错了它的意思,它的本意其实是,天地对大众是一视同仁的,没有优待谁,苛刻谁,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觉得痛苦,是因为一开始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了,以至于在失望以后,太容易在生活里沉沦。换言之,是我们自己对自身的态度,让自己不快乐。
我也是在近几年才慢慢发觉,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悦纳自己的过程。
我最痛苦的两段时间,一是刚进入大学的那段时期,就像强行把一个井底之蛙给它扔到了池塘里。
那时候的蛙并不是觉得自由,而是觉得茫然和惶恐。
我每天都活在对自己的怀疑当中,觉得自己身无所长,就连普通话都说得磕磕绊绊的。
那时候的我很焦虑,因为我融不进去。我在想,为什么大家都能游刃有余地进入大学生活,而我不行,甚至我连大家都擅长的普通话都说不好。
所以我那时候经常做的就是一个人去操场跑步或者去图书馆看书。
人生的吊诡之处来了,一个同学跟我说,她很佩服我,因为我每天都能坚持去跑步。
那一刻,我才明白,很多人都活在对他人的羡慕和对自己的贬低中。
第二个时间段就是毕业后刚开始工作的一两年,整夜整夜的失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每天就没日没夜看小说,至今百度云盘里都是我那时候看完的书。
所以我是很理解那些陷入自厌情绪的人的,因为我也是这样慢慢熬出来的。
今天一个朋友还跟我说,他觉得自己不够成熟,因为情绪太过于波动,不够云淡风轻。我回了一句,内心不会波动的人是死人,我们大活人,为什么不能情绪波动啊。
所以学会悦纳自己,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会有人想要过你的生活。
第三个应对措施是:shareandlove。
学会分享以及去爱,或者说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利他。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兼济天下这样的目标过于广阔了,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帮到别人。
无论是给别人分享知识,或者说不带目的性地给别人安利一些好用的东西,其实都是利他的表现。
在你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别人的生命,其实就是让你的生命获得了独特性和稀缺性。
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对别人的生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在某些不知名的时刻,我们也会给别人带来光明。
当我们知道自己生活下来是有意义的,那么自然而然会慢慢减少焦虑。
尼采说:“当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你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好的,我把这个演讲大概意思上概括了一下以及扩充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从输入变成了输出,快乐加倍。
其实本来是想自己写一个日记记录自己的想法的,没想到越记越长,索性就直接变成文章了,这样也给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