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手机报」
河南手机报记者刘晓帆
抑郁症被称为“心灵感冒”,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患抑郁症的孩子大多来自不幸的原生家庭?是否与其性格有关?家长、老师应如何预防?9月10日是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河南手机报就相关问题采访医院精神科专家杨勇超。
原生家庭不该为抑郁症“背锅”
河南手机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
杨勇超:目前我国有近万的抑郁症患者,这些患者多数会出现自杀想法。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往往构成成年期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人格特质的个体等也容易发生抑郁。此外,青少年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加,心理上抗挫折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负性生活事件,如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不公正的对待,受到欺凌、被骗、重大挫折等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河南手机报:患抑郁症的孩子大多来自不幸的原生家庭吗?
杨勇超:这在社会上似乎已成为一个主流认知,但其实,将孩子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原生家庭是有失偏颇的。首先,何为不幸?每个人认知的标准差异很大。父母离异是不幸?父母之间有争吵就不幸?还是家庭经济困难是不幸……从患抑郁症的孩子来看,每一个家庭所谓的不幸都各不不同。但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家庭环境是对孩子心理精神状况产生影响的重要环境之一。我们一直强调,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过程当中,除了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