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寄语: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2.1%,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更是达到4.98%。因为学业压力加重,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考试和升学过程中,都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无法坚持正常学习。另外,融入集体的需要也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有的人因此产生社交焦虑,严重影响他们的同伴交往。因此,父母很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焦虑和焦虑症的科学知识。
正确认识焦虑症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
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就属于病理性焦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核心情绪就是焦虑。
普通人都会感到焦虑,比如考试啊,亲人生病动手术啊,这种事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但这只是焦虑情绪,还达不到焦虑症的程度。如果事情不大,普通人都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而偏偏就有人惊慌失措,反应大得吓人。这种焦虑的严重程度就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
还有就是,大多数人都是焦虑一阵就过去了。有的人却长时间缓解不下来,日思夜想,坐卧不宁。这已经不是普通的焦虑情绪,而有可能是焦虑症。
人为什么会患上焦虑症?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明确一致的结论,但是大多认为可能和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等都有关系。
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慢性焦虑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情绪紧张: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并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你问他怕什么,担心什么,他说不出来。就是一直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担心一些不确定的事情。
第二,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常觉得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但又不是病,这就是植物神经紊乱。
第三,运动性不安:患者常常坐立不安,心绪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当人急性焦虑发作的时候,情况就更严重一些:
第一,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导致惊恐发作,患者就会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第二,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第三,急性焦虑一般持续会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作开始很突然,但意识清楚。
第四,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会觉得自己突发急病快死了,很多人会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检查结果大多正常。
焦虑症的诊断
焦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由专科医生诊断。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症状和病程。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在量表检测中出现焦虑因子得分较高,还不能确定就是焦虑症,还要综合很多因素考虑,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
另外,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1.焦虑症和正常的紧张情绪是不同的。我们普通人感到的焦虑,是与事实严重程度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是一种合理的紧张。而病理性焦虑,则表现出远远超过客观现实威胁的一种焦虑状态。
2.焦虑症和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也不是一回事。
很多内科疾病都会有焦虑表现,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这种在躯体疾病之后发生的焦虑状态,应该诊断为焦虑综合征。
3.由药物引起的焦虑症。激素类药物可以引发焦虑症反应。像一些吸*者吸*和戒*期间都可能出现惊恐发作。另外,一些抗精神病药也可以引起焦虑。
4.精神疾病也可以引发焦虑状态。
总而言之,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end
旨在分享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心理,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根据网络资料由美好家园服务号编辑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