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句话众所周知,但其实不太符合实情。
楚王喜欢的,不是细腰的宫人。
《墨子》的原文是: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楚灵王喜欢细腰,但他是要求自己的臣子——而非妃子们——细腰。
仔细想想,这位楚王对男人要求还真高。
臣子们于是每天吃一顿饭、束紧腰带、扶着墙站起来。第二年,满朝官员都是脸色*黑了。
这意思很明白:要瘦,气色必然差劲。
气色好、身材瘦,那势难两立嘛!
中国古人很重视容色皎然雪白、肌肤如冰雪。绝食不吃,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
健康的审美是怎样的呢?看看大诗人的说法。
宋玉写《神女赋》,曹植写《洛神赋》,一起幻想女神。宋玉所谓“秾不短,纤不长”,曹植也同意:“襛纤得衷,脩短合度”——长短胖瘦要得宜。
到了唐朝,中国古典文明的高峰了,审美也很棒。仕女图里的诸位姑娘,都不是排骨身材。
显然唐朝人明白:要瘦又气色好,很难。
那,宁可气色好一些,健康嘛!
杜甫《丽人行》说话:“肌理细腻骨肉匀”——肌肤细腻,骨肉停匀。
白居易《长恨歌》也来了:“温泉水滑洗凝脂。”——肌肤如果是凝脂了,第一光滑白嫩,第二不可能太瘦。
即,比起瘦不瘦,唐朝人更在意肌肤质地。有点皮下脂肪,没关系。好看就得!
我们的名美人,唐以前,杨贵妃、虞姬、貂蝉、西施、昭君、赵飞燕……传奇颇多呢。
她们的共同特点?美女。
以及?赵飞燕善做掌中舞;貂蝉是董卓宴前舞蹈过;虞姬是项羽唱歌她跟着舞;杨贵妃是出了名的“犹似霓裳羽衣舞。”
——美人似乎都擅长跳舞?
接触过舞蹈的自然知道:
即便跳轻柔曼舞,也需要极好的肌肉力量;中国古典舞对腰,对腿,对柔韧性的要求,尤其刁钻。所以练舞好的女孩子,腿都容易粗。
这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审美了:
不要求女子多瘦——干枯瘦弱,那是跳不好舞的——最好是骨肉停匀,肌肤细腻,健美、潇洒、能跳能舞,仪态与运动能力都好。
老版电视剧《唐明皇》里,林芳兵经典的杨贵妃起舞,是这样的。瘦吗?不瘦。美么?有目共睹。
李隆基身为盛世皇帝、戏曲天才,能编舞,善运动,品味高,见得多。到老来,那年,看上了二十六岁能吃甜的体态丰腴的杨贵妃,爱上了。
他那么高的品味做出的选择,就很说明问题了。
欧洲人在这方面,也明白得很。美如维纳斯,那是一点也不瘦。
后来提香、布歇、鲁本斯、安格尔们笔下的姑娘,那是一个赛一个骨肉停匀地有肉。
说是痴肥倒未必,但夭矫健壮,那是逃不了的。
哪位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瘦了好看呢?
在一些比较扭曲的时代里,有奇怪的要求,希望女性体态保留在童稚期,如此才显得清白无辜。
南齐有个变态叫萧宝卷,最喜潘玉儿小脚,谓之“金莲步”,催生了后世千年,无数女孩儿们被缠坏了的脚,以及加起来足够绕地球若干圈的裹脚布:17世纪英国也有一段,有些极端的地方就逼着姑娘束胸勒肚,企图把姑娘一个个压缩成童女。
这种畸形绑缚的审美,头顶三从四德,脚下石灰裹布,都属于变态之行。
本来到20世纪中叶后,女性解放了,无所谓对身材的绑缚了,大家可以敞开长了。但之后商业社会又来了一波逆流,指望让女生相信:
她们的身体得瘦到能挂上重衣累花、钗簪表镯才好。她们的身体,不是支撑个人健康活动的基础,而只是衣架、配件柜和橱窗。
当姑娘被迫成为了服饰的奴仆,主动把自己从一个好好的人类,退化成一个衣架时,就会不得不变瘦了。
无论是逼迫身材长期处于童稚期的要求,还是希望身材须符合衣服架子的要求,都是不把人体当做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而视其为可以随意扭曲控制的工具。
然而人体终究是人体,又没吃橡胶果实,又不是那美克星人。
人的身体千差万别。符合某个固定比例,那是低概率事件。而每个人的身体又是有机整体,为了撑住生活和工作,才长成某个样子,以达成骨肉内脏激素动止思考睡眠相对平衡的。
除非某些对体态有特殊要求的职业,否则,能用来支撑健康生活的身材,就是每个人最好的状态。
毕竟,只有集装箱,才讲特定规格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