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焦虑症(一)囤书也是一种病
我们唯一不得不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富兰克林·D·罗斯福
1囤积症囤书,囤物,囤关系,都是囤积症的表现。越囤积,越匮乏。
我家的二楼有一个开放式的书房,四排并列书架。刚搬进这个房子的时候,我给自己订了个小目标:要把书架填满。果然,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只要当当做活动,我就不停买买买。年关前大扫除整理书房时,老公无意中说了一句,好多书还蛮新的。我这才惊觉到自己居然不知不觉中买了这么多的书。或更准确地说,“囤”了这么多的书。因为这些书,大部分都是新的,有的看了一半,有的只看了一个开头就被束之高阁,有的甚至连塑封都没打开。当时我还振振有词跟他说,那些书是适合深度阅读的,等以后有时间了再慢慢看。然而,这个“以后”很久很久才到来,或者根本没有到来。
最近跟闺蜜晓庆聊天,又说起此事。刚刚经历完第N+1次搬家的她,也是心有戚戚焉。她说每次搬家时总能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多衣服(还没穿),这么多小东西(还没有用),这么多书(还没有看)。平时剁手的时候不觉得有问题,一到搬家,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得了传说中“囤积症”。
比如,
--衣服,什么风格都有,甜美的,森女风,撩汉的~然鹅,日常穿的永远只有黑白灰和基本款。有的衣服吊牌都还没有摘下来就被压箱底了。
--购物,尤其是护肤品,旧的还没有用完,又开始买新的了。
--手机APP,下载了很多,要找一个APP的时候,要翻好几页才能找到。
--各种会员卡,优惠券。有的甚至是一年只会去一两次的地方也办了一张卡。
---各种信息,资料,电子书。但凡觉得有用的,有趣的全部一股脑放入电脑的收藏夹里面。
就这样,我们的生活里囤积了越来越多的小东西。这些东西因为小,所以不引人注意。比如手机APP经常会发一些推送,它们不管你是在开会,还是在等车,是在给客户做presentation,还是在蹲坑。一旦你点开了某个链接,手上的事情也被停下了,这样你的注意力也被一次又一次打断了。
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越来难以集中。做起事情来,精力常常难以为继,最后产生一种“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挫败感和焦虑感。
2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生命力,持续点亮“小灯泡”需要消耗生命力。而当你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琐碎所占据,所割裂,你的力量就会丧失的越来越多。
回想起几年前参加的一个关于心灵叙事疗法的课程,老师谈到“注意力就是生命力"时,曾经提到,每个人的大脑是一个回路,上面有很多注意力的小结点,当注意力被外事外物所吸引时,就像点亮了一个个小灯泡。注意力就是生命力,能吸引你注意力的点越多,”小灯泡“就越多——点亮小灯泡需要消耗生命力。当你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琐碎所分割的时候,你的力量感就会丧失的越来越快。
(看不明白这段描述的盆友们,打个比方,打开APP需要消耗手机的电量。APP开的越多,电量就消耗的越快。同理。)
回到自己买书囤书的话题上来。为何我如此热衷于囤书呢?
我来捋一捋自己的思路。
第一,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这点我不打算否认。得益于伯父对我的启蒙,我一直保持读书的好习惯。五六岁开始随着认字慢慢的增多,诸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的中国古代神话到莎翁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之类的悲喜剧代表作,都是我童年时代物质匮乏精神世界丰富的亮色回忆;此后从读书中的收益巨大自是不必多提。这个习惯是支持我买书囤书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原因:买书所带来的虚幻感,好像自己已经享受到了读完这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在买书的那一刻似乎已经预支了这种快感;甚至会带来某种智力上升的“虚幻”快感,似乎买了这本书/收藏了这篇文章似乎我就更懂这个世界的规则了更了解这苦逼的生活了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而这种快感很多时候太具有迷惑性,很多时候无法分辨到底是真的懂了还是只是“被懂了”。
第三个原因: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我也生活在一种巨大的迷茫和焦虑中。我每日匆匆忙忙,对现实的不满让我总是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很多时候我去逛书店买书,或者收藏一些文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