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在精神科的重症病房中,占15%-20%,是仅次于精神分裂症的一种重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有严重影响。若不积极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相障碍,在国外被称为天才病,那么,双相障碍对我们到底是不是有利的呢?双相障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病,是因为在历史上有很多有非凡创造力的艺术家,都有一些双相障碍的表现,比如绘画大师梵高,他曾经有过执刀割耳的自伤行为,还有美国著名的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最终也因为抑郁而饮弹自尽,英国的天才诗人拜伦、雪莱,他们都曾有性情容易转变的记载。这种拥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又有这种情绪多变的表现,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也称“躁郁症”,顾名思义,疾病有躁狂、抑郁两种表现,属于心境障碍,是情感性精神疾病的一种,是一种影响情绪的疾病。
人类大脑的高级功能,可以分为三大块,一块是情感过程,一块是认知过程,一块是抑制过程,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双相障碍核心症状的基本病理变化出现在情感过程这一块,异常的情感过程也会影响认知和抑制过程,因此,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是情感、认知和抑制这三方面均出现异常的一种综合性表现。
人类的基本情绪,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快乐情绪、悲伤情绪、恐惧或焦虑情绪、愤怒情绪,如果过度恐惧或焦虑,可能患恐惧症或焦虑症,过于悲哀,可能患抑郁症,双相障碍主要影响快乐和悲哀这两种情绪,患者会在这两种情绪之间呈现一种波动的异常表现。
双相障碍,指患者具有很严重的心境波动,在某一阶段,患者会表现为心情非常高涨,精力充沛,这个阶段,称为躁狂相,或躁狂发作;还有一个阶段,患者会表现情绪非常低落,没动机,什么都不想干,整天没精打采的,这个称为抑郁相,或抑郁发作。
区别于正常人的心境波动,双相障碍患者的心境波动会更加剧烈,躁狂或抑郁的程度会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久。临床上看,如果不经治疗,处于躁狂阶段的病程,平均有3个月的时间,抑郁阶段的平均病程达到6-9个月的时间。长时间在异常心境的影响下,患者的社会功能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若不加以治疗,会对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首发于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主要影响青少年,也可见部分童年期或中老年期发病患者,对男女的影响均等,终身患病率为1%,普通人群中,一百人里面大约有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患上双相障碍。
临床表现
主要有两个基本的临床表现,一个是处于躁狂相得临床表现,一个是处于抑郁相得临床表现,其他的表现是这两种表现形式的不同组合。
躁狂
通常患者会在一定诱因(比如应激的生活事件、睡眠出现紊乱等)的诱发下,产生躁狂的症状,也有部分不存在明显诱因。
躁狂症状通常发病比较急,或处于亚急性,躁狂症状会在几个小时、几天或一两个星期内,达到一个比较严重的程度。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这是原发最基本的症状,同时伴随的还有思维奔逸,即思维的速度和量有显著增多,意志行为的增强,这三个典型的症状,统称为“三高”症状,同时还表现为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临床上有的患者,在白天忙忙碌碌之后,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都不会感到很疲倦,甚至通宵达旦不睡觉,也不会觉得困倦,有的还有表现出性欲的亢进,或者食欲的亢进。
■“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即心情特别好,与正常人的愉悦的体验无异,但比正常人的体验更加强烈,更长久。这部分患者,他们的愉悦是富有感染力的,他们会很热情,乐观,谈话时眉飞色舞,去到哪里,哪里就充满欢乐;有的会好打扮,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
伴随着情感高涨,患者还存在易激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发脾气,比如要求未得到满足、想法或意见受到别人的指责等等的时候,患者就会受不了,大发雷霆,冲动毁物,更有甚者,出现攻击行为,因此患者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人际冲突,这也是患者就诊的一个原因。
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下,患者会出现思维奔逸,思维的活动速度、量会显著增加。像我们平时也会出现文思泉涌、思维敏捷的时候,但是对比于躁狂患者,普通的思维敏捷的持续时间要比较短,躁狂,患者的体验更深刻,感觉头脑像上了润滑油一样,思维非常敏捷,想法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想刹都刹不住。
这个时候患者就会表现为讲话滔滔不绝,主题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候患者的想法太快,言语跟不上想法的变化,因此说话显得比较凌乱。如果不受到外界的打断,患者可以不停地讲几个小时,知道声音嘶哑。
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意见事情上,容易被周围的一点动静吸引注意力,这叫注意力的随境转移。
自信心极度膨胀,刚开始会表现为过于自信,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自吹自擂、夸大的表现,严重时会达到妄想的程度。躁狂患者会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钱财等等这些,比如一位患者,平时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患病时就觉得自己很聪明,将来要考清华北大,觉得自己能力很好,将来要当明星,要开演唱会,要赚大钱,成为全世界的富翁等等。
在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的前提下,患者还会表现为意志活动增多,他们总是闲不住,喜欢忙忙碌碌,每天有很多事情想要做,脑子里的想法很多、计划很多,这个时候做事情就容易虎头蛇尾,最后虽然整日忙忙碌碌,但是却一件事都没有做好。
会表现出过度社交,会经常去走亲访友,到邻居家串门,甚至几十年不联系的朋友、同学,都开始联系起来。
有的还会表现为好管闲事,喜欢打抱不平;有的还会出现鲁莽行为,比如乱花钱,一天可以花掉几千甚至上万元,却买一些平时用不上或者不用的东西,或者买一些奢侈品,同样的裤子或鞋子,可以一次性买几十件,买回来之后,就堆在一边,不去用,或者是慷慨送人,甚至是不认识的人。
做事情的时候缺乏深思熟虑,表现得过于乐观,对于危险性的考虑不足,容易做一些风险性较高的投资活动,最终血本无归。
还有的患者表现为对性行为比较随意。这个时候,熟悉患者的人,会容易发现患者的问题,但是患者本人会感觉良好,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对于就医的建议,会拒绝,往往这个时候,就要强制带患者进行就医。
抑郁
■抑郁表现为“三低”
情绪低落,自觉心情差,高兴不起来,悲观、失望、无助,觉得周围全是灰色的,置身深渊之中,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思维出现迟缓,自觉脑子像生锈一样,转起来很费劲,思考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犹豫不决。
意志行为活动减弱,整体少语少动,懒散;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痛、腰酸腿疼等,医院的内科,经过很多检查都发现不了真正的原因,其实这是抑郁的发作在作祟。
比较严重的表现就是,患者因为悲观、无助无望的心境,会产生自杀的观念,或自杀的行为。
比较抑郁症的发作与双相障碍抑郁的发作
抑郁症的抑郁发作,也是表现为心境低落,从临床上的表现来看,与双相的障碍的抑郁发作没有明显的区别。
抑郁症的病程中,是不存在躁狂或轻躁狂的发作的,如果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发作病程中,出现了躁狂或轻躁狂的发作,则这位患者的诊断应该改为双相障碍。
之所以区分抑郁症的发作和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两者的治疗是不一样的。
抑郁症的治疗是选择抗抑郁剂来治疗,而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我们会选择心境稳定剂来治疗,或者是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再选择抗抑郁剂来联合治疗。
病程以及发作形式
双相障碍的发作是发作性的间歇性病程,会有多次的症状发作,在每两次发作之前,会有一个心境稳定的时期,社会功能会恢复得比较良好,这样的时期,我们称之为间歇期或缓解期。
治疗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双相障碍的发作,尽量延长间歇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作形式,主要有四种,除了躁狂发作、抑郁发作,还有一种就是在同一时期,躁狂的表现和抑郁的表现都十分突出,这个时候我们成为混合发作,还有的患者会表现出轻躁狂的发作,轻躁狂的表现与躁狂的表现是基本类似的,程度要稍轻一些,持续时间稍短一些,当处于轻躁狂发作的患者,往往对患者不熟悉的人,也会觉得患者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对患者比较熟悉的人,就能感觉到患者这个时候已经跟平时不一样了。
双相的整个病程,有的患者会先出现躁狂发作,再出现抑郁发作;有的患者会先出现抑郁发作,再出现躁狂发作;还有的患者会有几次抑郁发作后才有一次躁狂发作;或者有的患者是有几次躁狂发作后才有一次抑郁发作,总之,患者发作的这种组合是因人而异的。
发病原因
目前具体明确原因不是很清楚。近年的研究表现,双相的发病,至少与以下三个原因有关:1、遗传;2、应激事件;3、大脑神经化学的失调。
■遗传。遗传因素是双相障碍的始动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遗传素质的话,仅仅是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或应激事件刺激的话,是很难罹患双相障碍的。
在双相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患病率要比普通人群高10倍;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遗传的影响越大,比如说,A的姑姑或叔叔罹患有双相障碍,B的父母罹患有双相障碍,那么B比A的患病率要高。
由于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仍无法确定是哪个或哪几个基因导致双相障碍发病的,所以目前临床上仍用家族史来做一个评估的依据。
但是,基因并不能决定命运,基因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同时也受到生长过程一些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做好其他的预防工作,还是可以大大地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应激事件。应激事件的双相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影响双相障碍进展的作用。应激可以作为诱发因素,或者的疾病过程中影响预后,单纯的精神刺激或者个性的偏离,比如说经常会有情绪的改变,如果没有遗传素质的基础,是很难导致双相障碍的发生。
目前仍未明确有哪类应激能与双相障碍有特别的联系,比如重大的生活变化,婚丧嫁娶、劲疾、挫折等等,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的生活变化,都会成为双相障碍发作或复发的诱因。
对睡眠紊乱也比较敏感,如果睡眠规律被打乱,很容易引起情绪改变,从而诱发发作。
在生活中与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如果与自己的配偶、家人或领导、同事、朋友发生冲突,也很容易诱发发作。
■大脑神经化学物质失调。遗传因素以及应激事件,最后都会作用于大脑,使得脑内的神经化学物质失调,最终导致双相障碍的症状发作。
临床上使用的心境稳定剂,能够改善脑内的神经化学物质失调,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但是目前还未有权威的检测机构,能够检测脑内的这种神经化学物质。有的患者觉得自己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了,是不是脑内的神经化学物质也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症状缓解并不等于脑内的神经化学物质恢复正常,这个时候还应该继续维持用药,进一步平衡脑内的化学物质的正常。
预防发作和复发
疾病发生原理:
横坐标是脆弱性,即生物的脆弱性,是由遗传基础和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所决定的,如果这个人拥有双相障碍的遗传基础,则脆弱性提高;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的发育受到影响,则脆弱性就会提高;脆弱性越高,越容易得双相障碍这种疾病。
纵坐标表示的是压力,即外界的环境刺激,压力越大,越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当生物脆弱性较高时,一个很小的外界压力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生物的脆弱性比较低,同样一个很小的外界压力就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只有在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根据这样的原理,生物脆弱性方面,因为遗传方面,我们目前的手段还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外界的压力,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事件,所以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我们可以在这两方面进行。
首先,做好孕产期的保健工作,自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尤其是面对挫折、应对应激的这样一些好的品质;如果曾经有过躁狂或抑郁的发作,在发作间歇期,我们要学会监测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一些导致我们情绪变化的外界因素,记录下来,以后如果出现类似的或相同的情况的时候,可以及时寻求帮助或进行处理,避免诱导一次发作的发生;还有,我们要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好习惯,不要经常去改变作息习惯;依靠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支持,当我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自己一个人承担,要经常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及时纾解心中的想法;在必要时接受维持性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从而缓解外界环境对我们的压力。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有利于双相障碍的预防发作与复发。
诊断
需要专业精神科医师的临床问诊,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来确诊,目前尚无任何实验室及仪器检测可以确诊。
患者就诊以及住院时进行实验室和仪器检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排除躯体及脑的器质性病变,因为这些疾病也会导致一些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当我们服药的时候,药物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这些检查能够发现这些副作用对我们身体的损害,从而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双相障碍,尤其是家族中曾经出现双相障碍的患者,作为家族中的人,应当掌握一定的科普知识;相信科学,去除迷信,不要一生病,首先想到的是去求神拜佛,医院去看病;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在汕头市就有很多精神卫生的服务机构,比如我们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有住院部、市区门诊以及心理咨询中心,医院的心理科,当出现前面讲过的情感异常的情况,应当及时到这些机构去咨询、就诊;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类精神疾病,不要觉得患了精神疾病就会变异一样,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都属于疾病的一种,它们之间是没有区别的,都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我们要去除歧视的这种观点。
首选的是进行药物治疗,要全疗程地进行,即在疾病的急性期、巩固期及缓解期,都要一贯的使用药物。
对于双相障碍这种重性精神疾病而言,心理治疗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疾病急性期,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缓解期可以辅以心理治疗。还有一种治疗手段,就是电休克治疗,尤其适用于急性期症状比较严重,药物一时控制不了的患者。
药物治疗的种类比较多,精神科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具体的选择,症状比较严重时,要进行住院治疗,要严重遵循治疗的疗程,不能经常减药,或自行停药,这样容易导致病情的复发,或导致治疗难度的增加。
MECT
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由于影视作品的宣传,大家可能会感觉非常恐怖,其实,现代的电休克治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患者是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痛苦。
电休克治疗是通过电极给电,造成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电休克治疗对于有强烈自杀观念以及自杀行为的、极度兴奋躁动的、拒饮拒食表现的以及缄默木僵的患者,能够起到迅速缓解症状的疗效,因此也是精神科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
服药
双相障碍的治疗疗程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方案,躁狂相通常是联合用药,有个体化的原则,对于首发和复发的患者,往往用药时间可能不同。但是一般来讲,双相障碍的治疗都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只要服多久的药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比较服药与不服药的情况,实线是服药的情况,虚线是不服药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持续服药,患者的情绪波动明显地平稳很多,如果不服药,患者的症状发作比较频繁,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功能影响较大。
因此,通过这张图告诉大家,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服药是基础,一定要坚持。
预后
双相障碍的预后比较好,比神经分裂好一些,通常在恢复之后,社会功能会比较好。
但是也存在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果患者呈现反复发作,或者是恢复期没有完全缓解,会残留一写症状,容易由发作性病程迁延成慢性病程,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年龄较大、家族史呈阳性、病前性格存在一定缺陷等,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如果伴有一些慢性躯体疾病,或者家庭支持系统不太好,以及治疗不充分、服药不规律等,会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医嘱,不要自行减药、停药,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双相障碍与天才创造力的关系,两者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
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报道都是个案报道,两者之间的联系啊尚无明确结论,而且很多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病并没有双相障碍这种疾病。
曾经有研究,挑选一些有双相障碍的艺术家,让他们服用心境稳定剂之后发现,服用药物之后,他们的工作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处于轻躁狂状态的患者,思维反应程度、敏捷程度,提示一个可控的轻躁狂阶段,可能与创造力有一定的联系。
综上所见,双相障碍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问题1:请问一会全身发抖,走路都哆嗦,但思维正常,一会大脑一片空白,脑子变空好像失去了思维能力似的特别吓人这两种状态一天来回转换个一两次,看陌生人看我的眼神也不对劲好像都在斜眼看我似的这是双向还是精分还是什么其他的精神疾病
回答:首先双相障碍是一种情感上的疾病,主要变化是情绪上的,心情的好与不好或者思维的敏捷度,如果这位朋友没有情绪上的变化而是思维上的问题,那么双相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还要综合其他的情况,如果有这样的思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做正确的诊断。
问题2:患者康复的时候会不会记得发病的记忆,会不会意识到那时的自己有病?
回答:通常患者在躁狂发作阶段患者往往不认为自己有病,但是等到患者病情缓解患者就会慢慢发现那个时候的自己却是是有病的表现,但是这个也跟患者的知识水平、文化水平有关,也和医生对患者及家人的沟通了解疾病有关,我们要让患者认识到当时确实是一种疾病状态。临床上部分患者恢复了自知力,但有一部分患者自知力仍无法恢复,这就需要我们医生及护理人员及家属做更多的工作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
问题3:有一男青年患双相障吃了4年氯氮平每晚半片,德巴金每晚一片,现在情绪有时会发脾气,有时会过于乐观,请问该吃么药较好?
回答:德巴金是一种心境稳定剂,氯氮平是非典型性的抗精神病药,这两种药物经常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现在应该属于一个缓解期,情绪偶尔会有波动,我们除了按时服用药物之外还要注重患者心理的质量,家庭的支持和沟通,因为我们平时也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就尤其要注意这些情绪波动会诱发病情发作,因此要及时跟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心理上的辅导及沟通使患者的情绪波动及时稳定下来,至于药物可以咨询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根据药物副作用进行调整。
问题4:抑郁症是否有可能发展为双相障碍呢?双相障碍与抑郁症要怎么鉴别呢?
回答:抑郁症患者在整个病程是没有躁狂或轻躁狂的发作的,如果出现了躁狂或轻躁狂的发作才有可能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患者有抑郁的表现,但没有躁狂的表现,这样首先会诊断为抑郁症,假如患者以后会出现躁狂发作,那么就会诊断会改为双相障碍。仅仅以临床表现还是很难鉴别双相障碍的抑郁症发作和抑郁症的抑郁发作。
这位朋友可以回忆下自己整个病程中是不是有一段时间会不会心情特别兴奋,感觉思维很灵活,感觉心情愉悦,反应也很快,总是闲不住,这种比较兴奋的阶段持续了四天或四天以上,假如说有这样一个阶段的话就有可能是轻躁狂阶段,如果没有,就暂时还不能考虑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问题5:躁郁症和精神分裂有什么区别?
回答:双相障碍是影响我们情感过程的一种精神疾病,基本变化是情绪的波动,也就是情绪高涨的躁狂阶段和情绪低落的抑郁阶段的情绪变化,而且是间歇性发作,在发作一段时间情绪会恢复正常,恢复期间患者的社会功能会恢复得比较好,而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障碍影响,主要有妄想、幻觉等表现,呈慢性持续性病程,治疗上没有明显的缓解期,对社会功能恢复也比较缓慢,两者治疗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问题6:请问双相中的抑郁向躁狂转化是进步还是恶化?
回答:双相障碍无论是抑郁阶段还是躁狂阶段都是症状发作的阶段,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都不是稳定的情绪,我们希望通过治疗使患者病情处于正常的情绪。有些患者属于抑郁相用了抗抑郁剂会有一个转躁狂的风险,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小心提防,如果经常由抑郁转为躁狂的话会导致疾病加重,出现快速循环型,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也会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
问题7:请问双相情感障碍初期与躁狂症如何区别呢?
回答:在最新美国的诊断标准也把躁狂症归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类,如果一个情感障碍患者,一生只有一次或两次躁狂发作而没有抑郁发作,单纯的躁狂表现的患者是比较少的,如果仅有一次躁狂发作,可以诊断为躁狂发作,根据新诊断标准也可以诊断双相障碍。
问题8:患者在抑郁时用碳酸锂,奥氮平半片,能否再用抗抑郁药,比如盐酸氟西汀,让他提起精神上学,但会不会诱发狂躁?
回答:在抑郁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要使用心境稳定剂,至于抗抑郁药的使用要特别谨慎,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这个专家也是有争论的,有一些人认为在抑郁阶段不能使用抑郁药,但有一些人认为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那么如果是抑郁很严重,那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判断决定是否增加抗抑郁药,通常抗抑郁药是有增加患者转躁狂的风险,所以还是不要自己添加抗抑郁药。
问题9:精神分裂症可以痊愈吗?
回答: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若不经治疗,经过多年的疾病病程后可有四种结局,即痊愈,好转,变差,衰退。尽管有的患者最终症状消失表现为痊愈,但是若在疾病期没有充分治疗,仍将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无论精神分裂症的结局如何,都应当积极充分治疗。经过现代药物的充分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痊愈病人的比例,减轻社会功能的损害。目前尚没有方法可以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疾病结局,即当疾病发作时,还不能准确预测将来是否能够痊愈或者恶化,但无论如何,药物治疗都可以极大的改善疾病结局。
问题10:不知该怎样对代这样的病人呢?
回答:双相障碍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如何对待这些患者以及其他的精神疾病患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同样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些病人的歧视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公平,公正,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基础,不贴标签地来对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应当是整个社会对每一类人群应持的基本态度,消除疾病、残疾、地域、性别、职业等等所有这样那样的歧视。
具体来说,首先应当了解一定这种疾病的科普知识,明白这种疾病发作期的表现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个人品格问题,这种疾病是需要并且可以治疗的。其次,从患者的家人或朋友角度来说,对患者既不要过于不在意,不关心,也不要过度保护,应当恰当的协助患者管理自己的疾病治疗及维持治疗和预防过程。最后应当接受患病这一事实,积极的对生活做出调整。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如何和患者相处,如何更好地管理这样一种疾病,有很多内容值得探讨,建议可以读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如米克罗维兹所著的: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
讲师简介
张瀚迪副教授
精神科主治医师,精卫中心副教授,精神病学博士。年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取得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学位,-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回国后进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承担汕大医学院部分精神病学的全英教学工作,现任中心副教授兼住院医师,年起受邀担任《国际精神病学杂志》青年评审。曾获得多项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汕头大学临床提升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博士后期间获得的科研基金
(TheManitobaHealthResearchCouncil(MHRC)PostdoctoralFellowshipaward)
免费听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