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障碍主要是指在儿童发育过程当中一些情绪问题,是以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组疾病。这组疾病包括了很多种类,比如儿童分离性焦虑,儿童广泛性焦虑,儿童恐惧症,儿童社交恐惧症,学校恐惧症,儿童癔症,儿童强迫症,以及适应障碍等等。其中分离性焦虑、恐惧性焦虑和社交性焦虑是儿童特有。
情绪障碍问题表现
1.精神性厌食(一)症状
儿童没有食欲,对食物不感兴趣,长期厌食或吃得极少。若强迫进食,可能出现呕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
(二)原因:
主要由这几方面的原因所致,如儿童在精神上受到了强烈的惊吓,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缺少与同伴的交往而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家长长期为增加儿童的进食量而提供过细过精的食物.零食过多;儿童活动的范围小、量太少。
(三)预防和矫治
预防和矫治的重点是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尤其是培养幼儿进餐的积极性。为此,家长应遵循进餐的*金规则,即“孩子有权利决定自己每次吃多少,什么时候吃饱;父母有责任为孩子挑选食物和决定就餐环境”家长不要强制孩子吃饭,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扩大儿童的生活范围,增加户外活动,加大运动量。
分析解答案例
童童今年5岁半,聪明,想象力丰富,人缘好,可就是不喜欢吃饭,一到吃饭的时间,家里人就开始为他发愁了。每次吃饭时,餐桌上都有他喜欢吃的菜,但孩子却毫无兴趣。有一次,父母又劝又哄又吓唬,孩子仍无动于衷,吃一吃,玩一玩,家长跟在后面追着喂。童童的父母感到很苦恼,这样下去孩子的身体怎么能正常发育呢?
案例分析:孩子厌食有的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就有什么疾病,如肝炎、感冒或缺乏维生素等另外一些心理和周围环境的刺激因素也可能造成孩子的厌食,如强迫孩子吃饭,致使孩子将吃饭当成一种负担;进食前运动剧烈:平时父母为孩子准备的零食多;食品品种单调等。要矫正儿童的厌食行为父母应该在日常饮食的合理性等方面下功夫,如控制孩子的零食,提高饭菜的质量,定时定量地让孩子吃饭,养成其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愉快的进食环境让孩子把吃饭当成是一种乐趣。
2.焦虑症(一)症状
这类儿童易于焦虑不安,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过度烦躁和担心;胆小,特别害怕与亲人分离,哪怕只是短暂的时间,因而人托、人园很长时间后都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老实、温顺、敏感和缺乏自信,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出退缩,不愿与陌生人交往。
(二)原因
儿童发生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教养过于溺爱或苛刻,儿童本身又较为脆弱、敏感,极易紧张,生活一旦发生变故,如生病、人托或者是家庭发生矛盾,儿童难以承受这样的刺激,诱发此症。
(三)预防和矫治
保教人员应该倍加亲切地对待这样的儿童,给以细心的照料、耐心的引导,多多鼓励,尽快消除、舒缓其紧张的心理情绪了解儿童的需要,与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鼓励儿童多与同伴玩耍,多交朋友,注意培养、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
3.恐惧症(一)症状
儿童对某些事物产生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幼儿在恐惧状态下常伴随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或断续、呼吸短促或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等这种生理功能的紊乱会影响机体的健康状况,恐惧还可使儿童的知觉记忆和思维发生障碍行为失调失去对情景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尤其是少数儿童表现出过分的恐惧或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这些孩子往往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
(二)原因
恐惧是儿童面对各种环境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反映,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致。父母和孩子的分离,吓唬孩子的教育方法,如把孩子独自关在一个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进行惩罚等,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可能患上恐惧症,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预防和矫治
儿童恐惧感是一种后天习得性反应。预防儿童恐惧症的有效措施是帮助儿童提高认识水平,鼓励儿童去观察和认识自然现象。成人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生动形象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禁止用吓唬,威胁的方法教育儿童。
分析解答案例
明明今年5岁,每次跟着父母上街,只要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就缠着父母给他买,家长不允,他就躺在地上打滚,家里人拿他没辙,就只好答应了。案例分析:孩子的任性,往往是由于父母无原则的溺爱和娇纵导致的,父母把宠爱当成父爱或母爱,对子女百依百顺,盲目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信念,一遇到不顺心事,就无理取闹;另外孩子有时会因为身体上的不适引起心情烦躁而任性。所以家长要正确地教育孩子,给孩子适当的爱,不可以过分的溺爱,对于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能坚持正确的意见,不能看见孩子哭就心软,这样只会使孩子更任性。孩子在任性时,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设法转移到能吸引他的一些新颖事物上去。但方法并不是固定的,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4.暴怒发作(一)症状
当学前儿童的个人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或在某些方面遭受挫折时,可能会出现大声哭闹破坏它物自残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通常称作暴怒发作。暴怒发作时,他人常常无法劝止儿童除非满足其要求或无人予以理会才能逐渐终止。如果此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出现过于频繁那么便会成为一种情绪障碍。
(二)原因
此类情绪障碍可能与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关系,胆汁质的儿童相对更易出现但更多与成人的不当教育有关,过度迁就、溺爱都容易导致儿童在欲求不满或挫折前出现暴怒发作。
(三)预防和矫治
预防此类情绪问题需要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的品质,让儿童学会在负面情绪前,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宣泄。成人不能过于迁就和溺爱儿童。儿童暴怒发作时。选择用冷却法先等儿童冷静下来再和他讲道理。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在可能诱发儿童恼怒发作的场合儿童的合理需求应及时满足。如此类情绪障碍较严重应进行心理矫治。
文章内容来源于《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王怡
值班编辑:侯思彤
责任编辑:范古君
指导老师:路欣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