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见的焦虑症状如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胸闷、心悸、易怒、手抖、恐慌、恶心、晕眩、盗汗、失眠等等,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出,焦虑症状确实会让冠状动脉疾病与心因性死亡的机率增加。
焦虑迫使一个人去思考,但那种思考却通常玷污了思考的名字:唯我、自我解剖。无休止、恶意。以我为例,在通往治疗所的路途中我以高度缜密的逻辑思考着,这使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很快就会将我引入彻底的毁灭。
典型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我很焦虑;这种焦虑使我无法集中精力;
因为我无法集中精力,我将在工作中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会被炒鱿鱼;
因为我会被炒鱿鱼,我将付不起房租;
因为付不起房租,我将被迫在芬威公园后面的小巷道里通过卖淫来赚钱;
因为我在芬威公园的小巷道里卖淫,我会感染艾滋病病*,我将换上艾滋病;
因为我会换上艾滋病,我将耻辱而孤独得死去。
原来不止我有这毛病啊,这货比我还要严重啊,暗暗窃喜。我更惊奇的是发现,原来这毛病并不是很坏,是我吓唬自己,我是不是脑瓜子被门挤了,洗头进水了,矫情软弱到不行啊。
是否长期有压力,或最近突然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你有长期压力、烦恼,或最近遇到重大变化,然后出现上面提到的焦虑症状,就有可能是压力导致的“自律神经失调”。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有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看心理科,不见得会服用很重的药
一般人对于心理科的刻板印象就是认为要是吃了心理科的药,白天会很想睡、很没精神。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较轻的抗焦虑药物,只有不到5%的病人吃了会想睡,甚至有些人吃了还更有精神。但对于这些轻性病人,药物可以很快就可以改善焦虑、烦闷、紧张等症状。
看心理科,不见得要吃很久的药
轻性的焦虑症状,只需服用轻微的药物,配合正常睡眠、规律运动,等外在压力减缓后,焦虑症状通常很快就会改善,焦虑药物即有需要再吃,不用长期服用。
重点是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如果是好几天才出现一次焦虑症状、每次出现没多久就好转,就不需要靠药物。如果你的焦虑症状几乎每天都出现、每天出现不止一次,甚至常造成失眠、头痛、头晕、心悸等身体症状,就需要考虑服药了。
可同时学习腹式呼吸
不希望太依赖药物的病人,可学习腹式呼吸,靠自己力量放松心情,可帮助减少服用药物剂量。多做运动或学瑜珈也会有放松身心的效果。
心理科医师可帮助诊断
一般人对于抑郁、焦虑、躁郁、烦躁、恐慌等名词一知半解,有时会觉得自己或亲友有些状况,但不太确定到底是什么问题。这时找心理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详细问诊,可帮助确认病情,并跟医师讨论应对策略。
一个充满阳光与正能量的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