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对于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与担心,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等。要注意与正常的焦虑情绪区分,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才是病理性的焦虑。
心理、行为上有哪些特点?
1.迫不及待地寻求答案
现代生活在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也大大增加了我们对及时反馈的诉求。任何的等待和不确定都加重了个体的紧张焦虑感。
对抗焦虑,可以尝试慢下来,每天都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放空自己,不要寻找答案。
2.延迟满足感的缺失
焦虑症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抑郁症,这跟社会的快节奏不无关联,它大大削弱了人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只要出现细微的不适,人们就更倾向于立刻得到,来消除不适感。否则,就会陷入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中。
3.焦虑压倒一切的感觉
焦虑具有压倒一切的特质,这使得焦虑的个体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也无法体验到当下的乐趣。
焦虑者往往迫切地想要解决引起焦虑的因素,但越深入,反而越焦虑。
打个比方,焦虑其实是“良币被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全身心投入和享受,而劣币就是迫不及待地寻找解决方法。焦虑者大多数时间被后者支配。
良币是什么?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引用《绿皮书》的台词——我父亲曾经说过,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焦虑者认知模式
“只有过了这一关,生活才能继续”
一个疑焦虑患者通常要求反复做检查,他的人生似乎被卡在了这个环节,他没有时间再关心生活,更没有精力继续在工作上实现自己。他总是想着“我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继续”。
在反复检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每次正常的检查结果只能得到短暂的宽慰,之后只不过是继续重复,然而人生却停滞不前。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到,“神经症患者的发展在一开始就被阻断了,他们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答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他们个人的难题被相应放大。而普通人能够为他们的问题找出更有意义的解答方法,他们能够不断前进,遇到新的难题,找到新的解决之道。”
“不敢面对真实”
面对真实的自我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太多关于自身的假象,予以我们慰藉或逃避。
焦虑者不敢面对自己的焦急感、紧张感,所以穷尽一切可能在对抗或摒弃焦虑;疑病者不敢面对一个不甚完美的身体,所以一直在用放大镜审视自己的症状和感受;强迫者不敢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所以无时不刻处于被驱使的思维和行动当中。神经症患者一旦有一丁点儿症状表现,患者就立刻要求治疗师给他一个解释,这样患者就可以挡开那些对他产生威胁甚至折磨的情绪。
关于真实的自我,可以有两部分理解,一是尽量尊重客观事实,比如对某一疾病有所担心,那我们就要尽量去了解该疾病的真实发病率,再比如对某件事过度担心和恐慌,那就要尽量去还原事情的本质,预测发展趋势。二是在主观上学着接纳不完美的部分,接纳程度越高,我们就越能接近实物的本质。
如何缓解焦虑症
记住: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
焦虑正式提醒你,你已经走出自己的舒服区。大脑以这种方式激励你继续成长、不断提高、持续发展,身体以这种方式说服你去完成更多的事情、达成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多的梦想。
Whatdoesnotkillme,makesmestronger.
——尼采
国关微热搜
guojiguanxi
文字/心理保健部
排版/心理保健部
审核/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