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这个标题觉得很困惑,想反问说:啊?川叔?你也会焦虑么?
我会摸摸你的头,然后平静地告诉你,我当然会焦虑。而且还很严重。
提到焦虑这件事,我老妈特别不理解,她说,做人呐!要心大一些。吃的好,使劲儿干活儿,晚上自然就睡得香。
老人家的很多道理虽然听着简单,但足够普世。
我一直都自我猜测,我是不是要有抑郁症的倾向,但总是想到一半的时候,让自己停止思考。
其实不论是不是抑郁症,你都需要找到一个应对的办法。而不是缴械投降。
大夫给你的,心理医生给你的,都是基于理论和经验得出的。
那你能给自己的建议是什么?
你为了这个现状,你能做的改变是什么?
这里给你推荐一本我最近在读的自我对抗抑郁症的书,书名叫做《高兴死了》
封面是一只干脆面君,里面的内容励志到让你想哭又忍住,最后还是想哭出声的那种。看完之后普通人或许都能找到对抗低谷的勇气,因为书里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是比普通人更弱的人。
关于焦虑,我尝试过自我分析过:
一部分的焦虑来自对未来的恐慌,比如,工作做的不开心,要辞职么?
写的书很累,要放弃么?写完了,还会有人喜欢么?
一部分是来自自身的不确定,比如:我现在做的这个对自己来说有意义么?接了很多的兼职,自以为是谋求更多的出路,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但是会有结果么?
即将四十,四十岁到底是个什么样?
人生还会有其他的改变么?
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太多内容的烦躁,比如:这周的会议安排下来,怎么那么多?我想画画,想做电台,想做视频,我还想写字,游泳,健身。
是不是我想要的太多,但是其实可支配的时间太少?
我需要把日子排的很满么?
生活到底是要井井有条,还是放肆休息?
对四十岁的我来说,读一些哲学作品,比如叔本华。
最近在读他的《美学随笔》,很值得思考。
读一些前人的经验,比如松浦弥太郎。
最近在读他的《正直》,非常有趣而且到位的生活观。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问过我要书单的问题,我其实挺不爱给人推荐书单的,但是我会尝试每个月把自己读过的书,拍成照片,给你看看。
换个服装风格,建立一些新的习惯。
给自己找一个后半生可以玩下去的爱好,我觉得这些都挺重要的。
今晚我要去上拳击课,周四去上单车课。
如果说,三十岁你是在不停的抓进来,那么四十岁可能你要选择丢出去一部分,尝试学会说,不。
你要拿出更多时间去思考,想通了,人生才能顺遂。
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快与慢。
你的快慢是来自于你内心里的时钟和身体的时钟是不是匹配。
你想要的更多,身体和心智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得不到的痛苦。
你不节制欲望,身体出现疲态,但欲望却无限增长,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尴尬,要么你是在消耗健康,要么你是在消耗亲密关系。
平衡,是四十岁的主题。
把握不好平衡,焦虑就会来了。
我三十岁的时候学会使用任务清单和行事日历,充实的背后其实是工作占据了全部的生活。
即便到现在我也不觉得后悔。
对年轻人来说,我依旧建议,在你能够拼命工作的时候,尝试去拼一把,人这一辈子,总是需要有几件事去为之拼命和付出的。
不论它是什么。
最麻烦的人,是在冲的时候告诉自己要享受生活,在享受的时候又提醒自己说,不工作会不会被淘汰呀?
两边都不讨好,何必呢?
我一直都有失眠的毛病。
因此每天临睡前提醒自己,手机静音,放在客厅。
换了小米的台灯,可以调成烛火模式,床头放几本书,临睡前拿一本看上几页。
如果还是睡不着,觉得大脑里有各种忧虑、愿望、自责,甚至是各种复杂的想法冒出来。
我就会拿出我的秘密武器,去对付它们。
我的秘密武器就是这三个本子:
从左往右依次是:任务记录本,日程本,灵感展开本。
使用方法很简单:
任务记录本其实就是便签本,把你脑子里能想到的工作任务写下来,你可以拼命写,我一般写的最多的都是这一周困扰我的。
你也可以写下你一直心心念的愿望,你担心却放不下的事情。
一般来说,全写完了,内心就有一种倾诉完的快感,差不多就可以睡了。
第二天一早到公司,我会对照任务表里的任务,选可以落地去执行的任务,把它们写在日程本里。
我的这个日程本是淘宝买的,里面分成了月计划和周计划两种。我大部分的时候使用的是周计划,月计划记录的是。
比如开会的时间,理发的时间。
我的模糊分类的方式是,月计划记录的内容都是和周期有关的,而且位置靠前,所以记录的东西是易于展示的。
周计划记录的东西比较琐碎,但是每天的任务最多五项,不能超过五项。
每个周计划的右侧是方格本,我用来写。
我的其实格式还在探索。
过去我使用的格式是:
这一周我的发现:记录这一周或者一天自己的一个新发现,可以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或者自己的一个习惯性行为模式。
由此我的反思:记录的是发现之后我自己的思考。
此后我的行动:记录的是发现思考之后,我要在执行上的应对,一般不会写上这种字样,大部分都是,之后一段时间内至少要达标的事。
比如:
我发现:我最近在上班过程里越来越不爱笑,同事觉得面对我压力很大。
我反思:最近因为家里的情况导致负面情绪严重,很多时候会觉得不快乐,处理问题的时候容易简单求快,未免粗暴。
我行动:下周开始至少买一次零食分发给工位周围的同时,提醒自己至少有两个早晨在打卡前就露出笑容。
这个格式是我以前写每日总结的时候用的。
但写每周总结的时候还在摸索。
所有的工具要针对你的目的和应用频次自行调整和变化。
我目前的每周小结其实在回忆我上一周的任务,确定这些任务和我要做的一些目标相近,记录我上一周做的一些新探索,确定下一周自己最想做的事儿,但这个我还在自我探索阶段,还没形成一个固定格式。
最后的灵感本是用来做思维导图和大的愿望拆解的。
比如:我在任务便签本上写。今年好想去日本。
我会利用午休和临睡前针对这条琢磨一下,然后在这个灵感本上做一个基本的展开。
比如写上:我要去日本。
然后下面画出线写上提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在旁边画横线,写上我的回答:十一或者春节的假期。
继续写提问:日本你最想去什么地方?
旁边写回答:京都和奈良
……
以此这般,差不多可以写满两横页。
对了,这个灵感本,我是横过来使用的,横着画思维导图做笔记,思路会变得不一样,这件事是曹将告诉我的。
前文提到的叔本华的那本书,他最近也在读。
看到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和自己在读同一本书,那感觉其实挺奇妙的。
最后。
今日下班之后,我会把我做完的工作在任务便签本划掉。
我会把已经写在行事日历上的任务,在便签本里划掉。
然后我把自己写的这几页检查一下,把这几页撕掉,丢进垃圾桶。
如果临睡前还焦虑,我就再拿出小本子,如上面所说去写。
如果睡的不错,我会第二天一早到公司工位上的时候,拿出小本子写出此刻我记得的一些事,已经写在行事日历上的就不再写了。
有一些我已经做了灵感展开的,也不写了。
可能有些事是我目前无能为力,但是却一直都放不下的。
可能有些事是我以为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但是去迟迟没行动的,甚至连思维导图都不愿意去展开的。
遇到这样的任务,每次晚上下班前在丢入垃圾桶之前,我都会对自己说:
其实这些困扰你的问题,没那么重要,你只是在瞎担心。
这些事你现在不想去做,那就别总想它们,和它们说个再见吧!
就这些安静丢掉。
每周做总结的时候,我会想想,自己这一周放弃了什么任务,这样的我自己是不是轻松了很多。
我还有什么困扰是我需要尝试什么方法去做的。
比如:关于不太快乐这件事,我要不要尝试一些运动的方式,自我释放的方式,或者去唱一次K的方式。
把这些可能记下来,在每周小结里写出来。
在下一周的时候做一次尝试看看,在行事日历里给自己安排一次运动,或者安排一次K歌,然后再看看自己的状态。
焦虑也好,心情低落也好,我想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
我也曾经因为讨厌这些情绪,所以尝试用花钱,用抽烟酗酒来让自己对抗,但往往最后收获的是空虚和无聊。
我曾经消极地想:如果这就是病,而我要带一辈子,我要怎么去面对?
然后我就想到了用三个本子,尝试自我去治愈的方式。
如果你也正在被这些情绪困扰,希望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到你。
小川叔字
小川叔写的不好,请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