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当你感觉焦虑生气忧郁的时候,这个测试
TUhjnbcbe - 2021/6/15 17:26:00
白癞风治疗要多久 http://pf.39.net/bdfyy/bdfjc/181215/6718078.html

自从我的号开始写更多关于情绪和心理的专栏之后,我的后台变成了树洞。

之前发了那篇「如何与孩子聊创伤」,一位童年在酗酒家庭长大的妈妈就跟我说,看完我的文章,她在下班公交车回家的路上哭了一路,因为这篇文章,她才开始把很多育儿的焦虑、愤怒、冷漠和自己的童年关联了起来。

她的负面情绪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家庭,全家人都很煎熬,可是她一直觉得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夫妻工作太忙,自己情绪管理不好,也从来没有去梳理过童年。听到这些,我非常难过。

在建议她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同时,我想,这个话题还是值得再写写,也许能帮助到更多像她一样的妈妈。

童年逆境研究

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ACEs)

美国KaiserPermanente医生发表了一项「童年经历和成年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她的研究对象是美国拥有大学学历以及良好工作的中产阶级,以回顾童年经验,来评测目前的身心健康状态。

结果发现,童年时期经历越多创伤的人,在成年后的得病几率更高。例如心血管疾病、焦虑症、忧郁症、自杀倾向、癌症、酒瘾问题、药瘾问题、肥胖症、高血压、性传染病、更有可能成为家暴者、以及在工作上和学习上出问题。

你的童年也许很幸福,不过研究结果也发现,大多数的人童年时期都有经历过创伤经验,区别就是你是否有察觉到。

怎么觉察呢?她设计了个十个问题的问卷,得到的分数从0分到10分(问题回答「是」就得一分,「否」就得零分),大家试试看:

1.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里的大人,时常(或常常)对你咒骂、羞辱、侮辱、说轻蔑的话、或做任何行为让你觉得你可能会有任何肢体上的伤害?

2.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里的大人,时常(或常常)推你、抓你、掴掌、朝你丢东西、打、让你身上有伤痕瘀血或严重受伤?

3.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里的大人,时常(或常常)以你不喜欢的方式碰触你的身体,或是要你碰触他/她的身体,或是要求你做任何性相关的行为像是口交、肛交、或是性交?

4.你觉得家庭里没有人爱你、认为你是重要或特别的,或是你觉得家里的人并不彼此照料、彼此间并不亲密或是支持对方?

5.你没有足够的食物吃、需要穿脏衣服、觉得没有人会保护你,或是你的父母因为喝太醉了或是滥用药物*品导致疏忽对于你的照顾,像是你生病时没有带你去看医生?

6.你是否失去一位亲生父亲或亲生母亲因为离婚、弃养、或其他原因?

7.你的母亲(或是继母)是否时常被推、抓、打、踢踹、被丢东西、或是被人拿刀子威胁?

8.你是否有和有酒瘾问题或是药物*品问题的人一起住过?

9.和你住在一起的人是否有忧郁症或其他心理健康疾病、或是否有人曾经尝试自杀?

10.你的家庭(或和你一起住的人)是否有人曾经入狱?

(分数越高说明童年创伤越大,我个人觉得这十个只覆盖了很小一部分的创伤,既然已经开始这个话题,大家可以再想想自己的经历)

为什么这个问卷值得每个人做?

1/在育儿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孩子不应该去背黑锅

通过这个问卷,你可以找到自己因为育儿生活而感到的焦虑、生气、忧郁、被激怒的源头。

无论孩子什么年龄,都会有问题,不是今日的无理取闹倒地大哭,就是明日的无理叛逆闭门冷战,也许每一阶段都会比之前更加挑战。

我们的负面情绪不会随着「孩子长大,孩子听话」而消失,它只能随着我们了解自己,增加自我觉察而发生改变。

我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心烦意乱,那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哭闹,父亲总是唉声叹气,那时的我感觉不被爱了;我往往被孩子晚上磨蹭不睡觉而激怒,不沟通就爆发是原生家庭处理矛盾的方法,为什么我不能耐心解释妈妈还有事情做,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你看,向内看,当看到了遥远的童年,你会发现,虽说已经当了妈妈,可是童年并没有离开自己,而是用一种其他的方式来影响着自己。

2/拓宽自己的容忍度

我们的容忍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生家庭,长大过程是怎么被对待的,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我们也会这么去对待下一代。

想了解容忍度,戳旧文??《“与娃密集相处7天,慈母还是没忍住发火”》

当通过觉察过去,我意识到,负面情绪的来源并因为孩子,而是自己。这就像一种解脱:负面情绪是有根源的,这个原因我了解了,下次它再来的时候我就能警醒,我的容忍度就宽多了。

3/和原生家庭和解

父亲母亲的成长年代,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那是在心理层面,情感疏导极度匮乏的一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代人在养育下一代过程中也带着这样的缺失,不经意间在传递。

但,并不是要去埋冤原生家庭,一切都已经过去,历史不代表未来,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能自我觉察,刻意避开本能反应,尝试与原生家庭和解,就会打破恶性循环。

分数低:童年幸福不代表没问题

上面的问卷我的分数是1,可以说童年是很幸福了,但真是这样吗?

我从小在很平稳的环境里长大,因为是独女,整个童年承包了父母所有的爱,父母从来没有打过我,成长过程中也没有经历太多的大起大落,一路升学、长大、出国读书、工作、交男朋友、成家、生孩子,前三十年能称得上顺风顺水。

二十几岁时,我也一度认为,我有这么平稳的成长经历,凭什么去指责自己的原生家庭?纵观身边和问卷结果,有那么多人的童年比我不幸,我有什么理由因为丁点的情绪就变得事儿B?

渐渐地,我的自我觉察越来越迟钝,我总会去自我批判负面的情绪,认为是小题大做,忽略自己的感觉。

这种天真就是童年创伤的表现呀。

我的童年,情感教育几乎为零,一旦我表达负面情绪,我的父亲就会唉声叹气地走开,我的母亲也会倾尽全力让我转移注意力,小孩当然以为“报喜不报忧”才能赢得全家的喜爱,渐渐的就不「报忧」了。

青春期时出现了情感问题我瞒着父母,升学的很多不确定性我宁愿独立承担,亲人离世全家人都极度痛苦,可父母也不曾和我谈起“死亡”。在父母眼里的“报喜不报忧”,是根本原因。

“报喜不报忧”一度让我发酵成了一个对自己内心和周遭感觉模糊,遇上孩子哭闹我就搓手无措、极度烦躁、又无比沮丧的个性。

事实上,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情感缺失就是童年创伤的一种,我不需要去把自己和创伤最严重的人比较,因为经历这件事情的人是我,我受到了影响,我的家人受到了影响,这难道不是改变的最大动力吗?

倒不是要责怪父母。做父母的,也曾是个孩子,谁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受过伤,谁不是在摸索中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当一个称职的爸爸或妈妈?

我的妈妈,从小丧母,因为家里孩子太多,没有条件和父亲一起生活,就去投靠了奶奶,奶奶过世后就靠自己了,所以成绩优秀的她早早放弃了读书高考,当了兵,成为了解放*的*医护士。

说起她的童年我也是一把心酸,她的经历带来的轻度抑郁也是不可逆的。可是她也不是在自己的局限中给自己的孩子最幸福的童年吗?她也在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在自我疗愈啊!

我知道,我是很幸运的。

分数高:自我疗愈地好身心会改善

问卷里你们也看到了,有些逆境是我们拥有正常童年的人无法体会的,「肢体暴力、性侵、家暴、父母离异、长期生活在争吵、吼骂、嘲讽、贬低、羞辱」,这些「*性压力」若不经过大人的反复疏导和谈论,大脑的结构就会变,从而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可怕的问题:

如研究所示:

“童年时期经历越多逆境的人,在成年后有越高机率得到各种身心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焦虑症、忧郁症、自杀倾向、癌症、酒瘾问题、药瘾问题、肥胖症、高血压、性传染病、以及有越高的机率成为家暴加害者、以及在工作、学习的表现上出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不幸的童年也并非预示着不幸的人生,因为这期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就是抗压能力(Resilience)。

抗压能力的来源有很多种,有没有提高自我觉察(做测试、自我成长、专业咨询),能不能敞开怀去诉说自己的创伤,有没有掌握情绪疏导途径(运动、瑜伽、写作、音乐、画画...),有没有建立互相传递正能量的人际关系,等等。

这样的能力,也许没有办法治愈创伤,但也许就能把糟糕的能量一点一点地剥离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地少点传递给下一代。

Love,

晨宁于纽约年3月

英语好的朋友,可以去访问这篇童年逆境研究问卷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你感觉焦虑生气忧郁的时候,这个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