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得心理疾病,从来就不是单一性的存在一种心理问题。我们发现焦虑情绪严重的人,往往伴随着强迫思维与钻牛角的思维,这是因为害怕担忧过度了,反复刺激大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那些事,只要一停下来,大脑又会不受控地去想那些令自己害怕、紧张的事情,同时在这个时候,钻牛角尖的思维也出来了。
抑郁症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多的,心情低落,闷闷不乐,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自卑并且悲观厌世。简单是来说,就是看待事物,只看坏的一面,不看好的一面。而且在感知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是这不是今天的重点,抽个空虎臣会仔细说说的。抑郁症不是一天两天突然患上的。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躯体症状。
但是反观焦虑症,就很有意思了。重点体现在一个人的情绪上,即焦虑,并且大部分焦虑症患者,都有躯体症状,说两个最简单的,手抖,心悸,胸闷!但是焦虑症是可以短期内患上的,比如人在遇到什么重大事故,或者事业不顺,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抑郁症患者同时也有焦虑症。
如果说抑郁症是A级,那么焦虑症就是B级,为什么这么说?焦虑实际上是人面对压力的一种反应,比如说事业上出现了问题,人们感到危机,所以焦虑。焦虑到一定程度上,人不仅会变得多疑,而且会把明明不是威胁的东西也当作威胁,这是人体本能,简单的来说,就是保护系统防卫过当!
但是抑郁就不一样了,如果说焦虑是因为你想把日子过好,想朝好的一面发展,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抑郁就是觉得自己没用,是个废物,处于绝望当中。而且会产生一种错觉,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对于一切事物,都没有一点的掌控感,掌控感是给人带来自信的巨大来源。抑郁症患者不少都会焦虑,但是焦虑症患者并不是都会抑郁。一旦同时出现这两种情况,就非常危险了,因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让你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别人可能是在针对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敌意,这也是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现状!这在治疗难度上,就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了!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喜欢:患上抑郁症的人会有3个表现,不要以为很正常,后悔就晚了!
「六不思」抑郁症的“六不思”症状你知道吗?
你离抑郁症有多远?抑郁症的这5大危险信号,必须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幼升小这个话题是老母亲们之间的必聊话题,也是让很多家长一整年都会陷入焦虑的问题。
而焦虑自带“人传人”特质,于是在面对幼小衔接时,很多家长都会有一些“盲目”关心的点,比如说:
汉字要不要先练练?!
奥数要不要提前学?!
钢琴要不要提前练?!
提前学太多了上课会不会走神?!
需不需要给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班啊?!
在鱼sir看来,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一点的是,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01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存在哪些误区?
很多家长都向我提过这么一个问题:
鱼sir,给孩子做幼小衔接,要注意什么?该做哪些准备啊?
在实行小学摇号之前,很多家长问题的背后藏了这么两句潜台词。
一是如何让孩子适应小学课程不会落后,二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迈入优质学校、优质班的门槛。
可以看到,孩子的知识储备量是家长们非常看重的。
但据鱼sir了解,很多在幼小衔接中努力提前学了知识点的孩子,到了小学之后一开始总是能轻松跟上学习,有些孩子容易上课不专心,随着后面难度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量用尽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最终出现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大有人在。
那么,回到幼小衔接本身,什么才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把一帮大班小孩放在小学教室里,也不是很多家长以为的“学学拼音认认字、会做一些简单的算术题、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而是从幼儿园学习到小学学习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孩子需要去接受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孩子的学习态度、对规则与任务的意识、学习能力的提高、孩子的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比如说,大班每节课最长不超过30分钟,上小学以后单节课时长达到40分钟左右,这是在要求孩子需要有更强的专注力;又比如,幼儿园以游戏化学习为主,教室里没有限定位置的桌椅,上小学之后,孩子需要坐在固定的位置,这是对孩子的规则意识提出了要求。
02在家
怎么给孩子做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有看得见的东西,但也有看不见的东西。
来看这张上海某民办外国语小学之前的幼升小考题(当然,现在已经普遍取消了类似面试或者考试)。
在这些考题中可以看到里面有识字、运算等知识类内容,但对观察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生活常识、运动能力同样提出了要求。如我前面所说的,幼小衔接是让孩子接受和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而知识学习只占一小部分。
不信?再来看看很多家长都觉得比较靠谱的幼升小的培训机构。鱼sir身边的一个朋友,她家孩子今年读大班,去年就早早地给孩子选好了幼升小的培训机构,但因为疫情的原因迟迟无法开学,于是学校开启了在家课堂。
仔细看这个课表你会发现,所有幼小衔接的课程都安排在上午,例如拼音、写字、算术、运动,而艺术、科学、亲子游戏活动都安排在了下午,另外在和朋友的沟通中鱼sir得知:虽然这些课程大都配有老师的示范操作视频,但家长也不是高枕无忧,因为除了知识类的内容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准备需要在家默默完成。
那么幼小衔接真正要注意哪些细节?家长又该怎么做?
鱼sir也给家长整理了一套幼小衔接方案,大体分为知识技能类、运动技能类和习惯养成类。
先说知识技能储备:储备识字量和阅读量、拼音需要提前学、硬笔书法要练、思维训练很重要。
1.识字与拼音
识字和拼音的学习可以借助一些APP,看我文章的家长应该知道鱼sir之前测评过不少这方面的资源,比较推荐的是洪恩、悟空、叫叫等都含识字和拼音课程,内容上都是一些常用字,区别不是很大,主要看学习环节设置以及孩子的偏好。简单地拿洪恩和悟空做一下比较吧!
洪恩识字设置很简洁,游戏种类多趣味性强,内容有配套分级读物,适合给孩子做“识字+阅读”组合启蒙;悟空识字对标课内、巩固识字学习,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
附上课程测评:
一年级识字量,布布识字、洪恩识字和悟空识字,到底哪个更好用?
学而思旗下的熊猫博士识字APP,真的有那么好吗?
各类花里胡哨的识字app,能有效帮助孩子吗?
此外,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识字和阅读任务结合起来的APP,例如河小象、荷小鱼、叫叫阅读等,在阅读练习中学习识字。这类课程鱼sir也做过深入的调研,只不过课程内容虽然大同小异,但是面对不同的孩子却是各有千秋。
附上课程测评:
KaDa语文,主打幼小衔接,和叫叫阅读相比如何?河小象大语文vs叫叫阅读,能否开启“识字-阅读-写作”的语文启蒙之路?背靠大佬好乘凉or真材实料做教学?深扒荷小鱼的真实含金量!2.思维练习。
据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
比如说,5岁左右的小朋友对符号化的数字是没感觉的。
你问他5个苹果,吃掉1个,还剩几个?3岁的小朋友都能答出剩4个,可是5岁的小朋友依然不能因此抽象出5-1=4的算式,训练过算术的小朋友能给出5-1=4的答案。
但这个算式对孩子来说只不过是机械的记住了它,但并不代表可以感知它,因此,我之前也说过在幼小衔接中数学才是最核心的,可以说,抓好了数学,幼升小就成功了一半。
幼升小到底考查孩子什么?分析完这几十套面试真题,我给出了这个答案
但我所说的数学,并不是孩子学会了多少计算题,记住了多少公式,而是孩子的数学能力,或者说是数学思维能力,即: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解/组织/表达能力和空间方位(或空间想象)能力。
只有当那些数学符号、文字像老朋友似的跳出来和孩子进行对话交流的时候,才是他真正拥有数学能力的时候,而孩子根本不需要加以练习就可熟能生巧的算术技艺。
对于数学思维机构,鱼sir也做过测评:
掌门少儿、火花、豌豆、海豚、你拍一、斑马、海风少儿,怎么选不踩雷?数学思维的教材资料测评:
牛妈超爱的8套网红数学思维教材亲测对比,你家孩子适合用哪套?还有怎么给孩子做数学启蒙:
别给孩子挖坑!这几个数学启蒙误区,你中了几个?数学普娃是如何形成的?那些数学思维启蒙路上踩过的“坑”再推荐一些有助于孩子数学启蒙的绘本,如《你好,数学!》系列、《好玩的数学绘本》系列、《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等,都是很不错的数学启蒙绘本资源。
再说说运动能力的准备。
很多小学在幼小衔接考试中加入了体育项目,像是跳绳、拍球这些,并且在小学阶段对孩子的运动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例如一二年级跳绳每分钟30个及格、个满分。
最后是习惯养成类的部分。
1.规则意识的培养。
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成规律作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选一个喜欢的时钟,约定好阅读、游戏、睡觉、起床的时间。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收拾玩具,整理桌面,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发展自我管理的意识。
3.专注力训练。
这一点是帮助孩子适应延长的课堂时间,保持高效学习,如阅读时让孩子尝试复述故事内容,完成一个有挑战的积木或者乐高作品等。
4.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老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所以幼小衔接阶段要锻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
03最后,给家长的3点建议
幼小衔接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影响的,给家长提几点建议吧!
1.积极看待幼小衔接。
对小孩来说,上小学确实有挑战,但没那么可怕,因此家长要积极看待。
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全新的环境,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需要时间适应,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期待新的学习阶段,相信并且积极鼓励孩子。
2.做好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双重准备。
幼小衔接是全面衔接,长远来看,习惯准备的重要性远高于知识技能,好习惯养成足以让孩子受益终身,家长应该利用这个阶段的学习机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学习积累在日常,不可贪多。
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兴趣、天赋都不同,家长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参照推荐方案的思路进行个性化定制,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家长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任何的问题,欢迎加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