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每日一练笔试练习题
每日一练
1.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些错误观念与()相违背。
A.谦虚为怀,自知之明
B.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C.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D.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2.小华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不交作业,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经过了解发现,他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回家,作为班主任老师,你应该()。
A.关心爱护,行为养成教育
B.广而告之,引导学生帮助
C.联系家长,责令督促改正
D.听之任之,降低纪律要求
3.15岁的刘某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不久前,他遭受了平生最大的“打击”。原来,班主任赵老师接连几次向刘某本人及其家长提出“建议”:针对孩子的成绩和家庭状况,最好尽早结束学业,或另寻其他职业技术学校。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的职业道德规范。
A.爱岗敬业
B.终身学习
C.尊重家长
D.依法执教
4.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一直持续发展,他们能鉴别美与丑的事物,形成比较具体的美与丑的审美评价标准,是在()。
A.小学高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学前班
D.小学低年级
5.炎热的夏天,兰兰在户外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对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医院,接受治疗
B.将兰兰抱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冰敷头部
C.中暑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处理
D.通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再处理
6.在午餐时间,小李不慎被开水轻微烫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
B.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医院进行救治
C.轻微烫伤,不必处理
D.通知家长
7.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8.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9.“三*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
B.教育主任
C.班主任
D.科任教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中公讲师解析:“同行是冤家”说明的是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说明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些错误的观念都与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相违背。
2.A。中公讲师解析: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D。中公讲师解析:教师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对学生采取停学、停课、赶出教室等做法,不让学生听课,就是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就是违法的。
4.A。中公讲师解析:小学高年级儿童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丑与美的标准,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的区别美与丑的事物,以及美与丑的事物特征。
5.B。中公讲师解析: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6.A。中公讲师解析:儿童发生烫伤、烧伤情况,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若伤势较轻,则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涂抹患处,并保持干燥。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医院进行救治。
7.A。中公讲师解析:小明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8.C。中公讲师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因此,答案选C。
9.C。中公讲师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行动时所做的自觉努力,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所说的“志”就是这种道德意志。
10.C。中公讲师解析:班主任主要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所以题干所指是班主任。
0现在需要做的就是......
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笔试练习题
每日一练
1.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2.“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实践主体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这句话体现的关系是()。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4.初生儿离开母体来到人世间这一新的环境中,产生了个体与外在环境的极大不适应,必须急速发展才可使个体与客观世界逐渐适应,逐渐平衡之后这种发展速度减慢,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表明孟子持有的身心发展动因理论是()。
A.内发论
B.外铄论
C.二因素论
D.多因素论
6.社会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手段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表现有()。
A.加速人的发展
B.发掘人的潜力
C.提升人的价值
D.健全人的个性
8.下面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特点的有()。
A.人的身体发育总是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
B.人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
C.人的神经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D.失明者的听力往往比视力正常者发达
9.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判断题)
10.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B。中公讲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孟子的观点,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3.C。中公讲师解析:这两句大意是:要以高尚的道德使人民顺服,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使人民逐渐受到感染。这体现的是教育与*治的关系。
4.C。中公讲师解析: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属于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之一。
5.A。中公讲师解析: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6.ABCD。中公讲师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ABCD。中公讲师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表现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8.BC。中公讲师解析:A选项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D选项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点。
9.√。中公讲师解析: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制造社会舆论。
10.×。中公讲师解析: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重点学科知识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