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TUhjnbcbe - 2021/4/21 23:23:00
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佛教的因果学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介绍:

第一,因果的本质,也即什么是因果;第二,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释疑。一、因果的本质大乘佛教的《稻秆经》与《缘起经》,很清楚地阐述了因果。(一)因果的定义因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因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曾经问佛:因果是什么?佛说了非常经典的两句话,作为因果的依据:“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意思是说,因为有这个东西,就产生了另外一个东西,所以叫做有。比如,有左就有右,有高就有低,有上就有下……左右、上下、长短、高低等相互观待的抽象概念,都是如果没有此,就不会有彼的关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为因果。这是“此有故彼有”的意义。另外,有了水稻的种子,就产生了稻芽;有了花的种子,就长出了花朵。如果没有水稻的种子,就不会产生水稻的稻芽,这是常见的因果。也是“此生故彼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不承认任何的造物主,也不崇拜任何的偶像。正因为如此,一些东西方的学者与很多高僧大德认为,佛教不是宗教。若从汉语的“宗教”这两个字的意思来看,说佛教不是宗教,显得有点牵强;但若以宗教信仰的英文单词religion的内涵作为考量,佛教就完全不是宗教了,因为religion的意思表示,要承认神,承认一切都以神为主,所作所为都围绕在神的周围,佛教明显不符合也不承认这几个要求。当然,如果神的概念,就像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解释的一样,不是人格化的神,而是一种神秘、无形的力量,那或许在某些观点上是一样的。但就大众表面所诠释的神的概念而言,佛教不但不是宗教,而且还是无神论。在“此生故彼生”的意思当中,还包括了因缘与果之间的关系。比如,一朵花的本质,取决于它的因——种子。撒玫瑰花的种子,会长出玫瑰花;撒茉莉花的种子,会长出茉莉花。但玫瑰花与茉莉花长得好不好、颜色美不美等细节,也需要土壤、阳光、雨露、时间、空间等等的帮助,这些叫做缘。因缘结合以后,才会长出果。其中的因和缘,叫做“此”;生出的果,叫做“彼”。只要有了因和缘,不需要其他条件,不需要任何*神的参与,果一定会出现。如果没有因和缘,即使有了神,也无法长出果。《稻秆经》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驻。”意思是说,不管释迦牟尼佛出现也好,不出现也罢,因果之间的自然规律永远都存在。虽然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在古印度的其他宗教的书籍当中,也提到过因果,却没有佛经里面讲得那么透彻、到位。是释迦牟尼佛创立了因果学说,阐述了因果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因果本身,却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也不是任何*神创造的,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佛教不会要求教徒必须去讨好教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佛教认为,只要尊重因果规律,信不信佛都有自己的果报。如果自己行善,制造了幸福的因,将来就会幸福;只要自己没有行善而造罪,将来就一定会感受痛苦;没有制造受苦的因,将来一定不会受苦。即便相信释迦牟尼佛,但假如造了杀盗淫妄等恶业,将来也一定会受恶报,释迦牟尼佛也救不了自己。因果规律就像太阳、地球等宇宙天体的运转一样,都属于自然规律,无论科学与宗教如何去解释,都不能更改自然界运行发展的轨迹。自然法则是任何人都超越不了的,佛也无法改变。2、狭义的因果狭义的因果,就是佛教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因果。广义因果和狭义因果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自然规律,都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自然界中有很多存在的东西,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光,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可见光。更多的不可见光,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如果在三百年前这样说,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现在这已经成了中学生都知道的常识。由此可知,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也是存在的。这其中,也包括狭义的因果。(二)因果存在的方式比如,我们买了一条鱼,之后杀、洗、烹煮,然后吃下肚,享受了吃鱼的整个过程。从表面看来,事情就到此结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却会储存到藏识里面。藏识就是精神最稳定的最深层次。哪怕在深度昏迷的时候,也一直不会动摇。有可能是这一生,也有可能是下一世或几百年以后,反正总有一天,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藏识里储存的这个能量会发作。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感受杀鱼吃鱼的痛苦果报。再比如,我们拿钱去扶贫救难,为别人解决了困难。也有一种善的能量会储存在藏识当中,总有一天会发挥作用。在佛教里面,这个能量就叫做业。就像小小的茉莉花种子,在土壤、湿度、温度合适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最后长出茉莉花,因为在茉莉花的种子上面,具备了我们看不见的长出茉莉花的能量。就像充电器充进去的是电,输出的也是电,而不会是水或其他东西一样。注入善的种子,就会收获善的果实;反之亦然。无论是否有信仰,无论是基督教徒、佛教徒还是没有信仰的人,只要做了善事,就会储存善的能量;只要做了恶事,就会储存恶的能量。其中的善能量或正能量,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与积极的心态;而其中的恶能量与负能量,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不幸与消极的情绪。可见,因果一点都不神秘,只是自然演变的规律,与宗教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能把自然规律与释迦牟尼佛混为一谈。即使相信因果,不造罪业,造作善业,也并不意味着学佛,而只是表示相信自然规律。同样,不信因果,排斥因果,也不表示不相信释迦牟尼佛,排斥释迦牟尼佛。(三)如何区分善恶凡是对其他生命有暂时伤害或永久伤害的行为,尤其是动机,都叫做恶。凡是对其他生命有益、有帮助,能给其他生命带来幸福快乐的行为或念头,都叫做善。无论是没有信仰的人、外道徒还是佛教徒,在因果面前,都是平等的。(四)因果的分类若从时间的角度来分,因果可分为四种:1、现报现报就是今生造业,今生受报的果报。比如,上半辈子做了善事或恶事,下半辈子感受到果报,就是现报。一般说来,只有非常严重的罪业或非常伟大的善事,才会有现报。如何区分伟大和不伟大呢?若在能广泛利益很多生命的关键时刻,比如地震、海啸发生的时候,去做救灾、救难等善事,就是伟大的善事。我们不能以为,所有的善恶,都必须现报。如果今生不报,就没有果报了,这种想法是很愚昧的。哪怕农民种庄稼,也不会在播下种子的第二天,就急着要收果实。果实的成熟,有一个时间。果报的成熟,也是如此。2、生报生报的意思就是,无论行善、造罪,都不会在今生受报,也不会晚于下一世受报,而是在来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报。3、后报既不是现报,又不是生报,受报没有时间界限,有可能是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等等。此种果报的力量没有前面两种强大,所以受报时间不确定,但也一定会受报。4、不定报不定的意思,就是业的力量十分微弱,果报不一定会成熟。即使会成熟,时间也不一定。因果之间,存在着很多具有不确定因素的果报。因果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如果感兴趣,可以参阅《俱舍论》。没有学因果的时候,会认为佛教的因果、轮回都很神秘,宗教色彩非常浓厚。但真的了解以后,才发现这些只是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自然规律而已。虽然因果轮回,是最基础的佛教教义,但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不懂得行善断恶,无形当中就会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所以,了解因果,取舍因果是很重要的。二,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因果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十善与十不善佛教把十种典型的善恶称为十善与十不善,其中包含了身口意所造的善业与罪业。身体所造的罪过,就是杀盗淫。杀生:杀人是最严重的罪过,杀害其它无辜的生命也是罪过。虽然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许多时候,用金钱、权力和实力去剥夺其它众生的生命,是合理合法、天经地义的。但其他众生的角度看,最珍惜、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其他众生的生命,怎么会没有罪过呢?试想,仅仅在人类当中,也有势力的强弱、权力的大小,如果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弱肉强食,随意剥夺弱者的生存权,西方一百多年前存在的长达四百年的黑奴买卖似乎也可以重现了。如此一来,人世间究竟还有没有平等、公平?人类的偏私、歧视、自保与不公一直存在,人人奉行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只要坏事不落到自己头上,就很难生起同情心,就很难重视其它的生命,甚至随意践踏其它生命的幸福。但这种冷漠、残忍与麻木发展下去,灾难一定会转移到人类自己身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大问题啊!盗窃:偷盗、抢劫人类的财物与蜂蜜、燕窝等动物的财产,都属于偷盗,都是一种剥削。虽然从人类利益的角度来讲,取蜂蜜、燕窝不叫剥削。但佛教认为,因果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法律,不是建立在人类的利益之上的法律,它不会站在某一种生命的立场来判定是非。在因果的法律面前,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邪淫:就是破坏他人家庭。语言所造的罪过,包括妄语、粗语、离间语与绮语;妄语:就是撒谎,欺骗别人;粗语:就是骂人;离间语:就是挑拨离间;绮语:就是说一些让人产生过度欲望或嗔恨心等烦恼的无聊之语。意识所造的罪过,就是贪心、嗔心、邪见。贪心: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贪欲、欲望,而是想通过抢、偷、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想法。至于贪吃、贪睡等等,属于普通人的习气,没有伤害到别人,所以还算不上是罪过。嗔心:看到某个生命的时候,不但心里发火,而且想去打、骂、杀,就属于嗔。邪见:故意曲解真理,胡乱解释,欺骗他人,就属于痴。以上十种罪,会给其他人带来痛苦,会让其他人受到伤害,所以佛教称为十不善。与十不善相对立,就是十善。(二)因果——最平等、公正的法律因果与世间法律不同的是:只有犯罪行为被人发现了,犯罪人被抓到了,罪犯才会受到世间法律的惩罚。如果一辈子都没被人发现,法律就不会起到惩罚的作用了。但因果却不是这样,无论是被抓到也好,没有抓到也罢;有人发现也好,没人发现也罢,只要做了事情,能量就已经储存到藏识当中,将来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报。还有就是,世间法律所管辖的范围,只是语言和行为,基本上涉及不到精神世界。而善恶因果,却与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因为因果是自然法则,所以不会偏向于人类或任何一个生命群体。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只能遵守因果法则,无一例外。所以,因果是最公正、最公平的,所有生命共同的法律。从释迦牟尼佛创建因果学说直到今天,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其间,很多的观念、规定、法律、传统、习俗,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以上十种罪过,仍然是大家公认的禁戒。不会有任何人认为,杀人、偷盗、抢劫、拆散别人家庭,让别人的家庭成员承受莫大痛苦不是罪过。其他语言与意识所造的罪业也是一样,相信再过一万年之后,这些观念仍然不会更改,这些都是与信仰无关的原则性问题。同样,十善业的规定,也与世间人的衡量标准完全一致,没有什么神秘玄乎的内容。比如,与杀生相对的,是拯救生命,在海啸、地震的时候去救人等等;与不与取的剥夺别人财产相对的,是扶贫、救助、济困,其他以此类推,这些都是公认的善事。无论人们是否有信仰,都会支持理解。佛教的戒律,都符合世间道德标准,很容易让世间人接受。而有些宗教的戒律,世间人就不一定愿意接受。比如,犹太教规定,从星期五日落(Erevshabbat)到星期六日落(motsaeishabbat)的二十四小时当中,不允许用任何现代化、机械化的东西,包括手机、电器等设备,不允许谈工作、谈生意等等,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另外,佛教历来主张遵守戒律:发誓不杀生、不偷盗,不破坏别人的家庭等等。这样可以在犯错误之前,起到预防的作用。(三)信因果,得幸福如果想远离痛苦,首先就不能做坏事。因果关系,真的是一种蝴蝶效应。现实生活当中一件根本不起眼的事情,或许会导致将来在肉体或精神上的巨大打击。人人都不愿意面对痛苦,却在不知不觉之间,造作了痛苦的因,而使自己不得不面临痛苦。不了解佛教的人,会说命运不可改造,但佛告诉我们,尽量回避、远离负能量,多创造正能量,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幸福。这一切,与任何神灵、造物主都没有关系,都掌控在每个生命自己的手里。“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也即是说,圣人是怕因不怕果,所以处处谨小慎微;而普通人却怕果不怕因,做任何事情都不考虑后果。一旦遇到痛苦,就想尽一切办法去逃避,可种子已经播下,因缘已经齐全了,又怎能妄想果实不成熟呢?自然规律原本如此啊!既然已经形成了果,就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逃避是没有用的。佛教有很多面对痛苦,化解负面情绪的方法。有了这些方法,就能及时调整情绪,不至于让人走到绝望崩溃的边缘。这样也就不会发生在大街上摔死婴儿,或者在车里掐死婴儿等惨绝人寰的事情了。如今的科技这么发达,物质这么丰富,我们理应成为最幸运的人。但事实上却有很多人的内心非常空虚、非常痛苦。伦理道德标准已经下滑到没有底线的程度,地沟油、*奶粉等有*食品横行于世。很多企业上至老板下至员工,个个都压力很大,白天脾气暴躁,夜晚不是烦躁、失眠,就是噩梦不断。很多人都感受不到关爱,孤独症、焦虑症、抑郁症大行其道。所有问题的出发点与源头不在外面,而是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外在的法律法规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根。如果能有一些因果观念,如果能接受一些佛教理念,如果能从内心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哪怕这些负面现象不能完全杜绝,但一定会有所减少。很多佛教徒会说,这些理论我都懂,但在具体面临问题的时候,却经不起诱惑,仍然会犯错误,那怎么办?这都是因为没有接受过心理训练,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没有修行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做到了相信因果,并经过一定的心灵修炼,就可以在消除自身烦恼的同时,影响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三、释疑(一)为什么某人一辈子杀盗淫妄做坏事,却还是健康、富有、幸福呢?这个疑问其实前面已经回答了。就像有些蔬菜十天、半个月就长出来了;而稻米、豌豆之类的粮食,却要等四五个月才成熟;而水果的结果期,至少是一两年一样。因果的成熟,也有四种不同的时间。如果造作了罪过,即使三五年没有发现什么报应,也不表明因果不存在。现在的健康、富有,是过去世救命、放生、布施、扶贫等善业的福报,与今生所做罪业没有关系。同样,一辈子行善,却工作不顺、身体不好、儿女不孝顺,也可以用上述道理来解释。(二)有些人为了健康、发财,而去做一些善事,却为什么一直没有见效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来自于两个因素:一个叫近因,另一个叫远因。近因,也即眼前的客观因素;远因,则是过去世积累的福报。近因相同,远因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同一个父母的儿女,哪怕是双胞胎,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具有同样的机会,但二者的命运却迥然各异,身体、智力、性格、品行等等都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近因相同,远因不同的结果。为了发财去做善事,是在积累一种看不见的远因,但因为过去世的远因,与今生的近因,也即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一定立即就能看到果报。(三)虽然佛教讲因果,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命运是不能改变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该如何解释?汉传佛教中流传很广的《了凡四训》,讲的就是命运可以改变。佛教认为,命运完全是可以改变的。虽然前世造善恶,后世一定会承受相应的果报,但前提条件,是中间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意外是什么?就是造业的人通过其他方式去改变业力。比如,虽然造了罪,但若能尽力弥补、忏悔,果报就不一定会成熟。释迦牟尼佛称赞过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根本不造罪的人;第二种人,是虽然造了罪,却懂得改正、忏悔的人。比如,过去杀了人,现在忏悔并去救人或挽救其他众生的生命,就可以彻底弥补罪过,不再承受果报,就像衣服上的污垢可以彻底清洗干净一样。再比如,本来水稻的种子洒在水田当中,在温度、空间、时间等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稻芽一定会长出来。但如果遇到了一些外来的干扰,稻芽就不一定会长出来了。佛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而且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改变,不是通过讨好佛陀来改变,而是通过善恶之业来改变。同样,做了善事,按理说也会有好报。但如果在果报现前之前发生意外,就可能会影响乃至毁灭善的种子,将来也不一定有好报。所以,佛教一直强调,在每次行善完毕以后,一定要回向。回向的意思,就是分享。诚心实意地把善的能量给予、分享给所有的生命,愿天下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这个善根,暂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日子,愉快的心情,最终早日成佛、解脱。从此以后,这个善根就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天下所有生命的。回向所起的作用,就像电脑保存文件。在回向之后,所有的善根都不会受到破坏,一定会成熟善果。命中注定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印度的古老宗教。他们认为,人在这一生当中的所有奋斗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痛苦或幸福都在上一世就已经决定了。但佛教认为,所有的因缘法,都可以随因缘而变化。哪怕是定业,也仅仅是指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业力的种子一定会发挥作用。并不是说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它,所以也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释迦牟尼佛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我已经把解脱的方法、理论、原理、路途给你们讲得很清楚,走不走、怎么走、都只能靠自己。我不是万能的,我无法让你们解脱,只有精进修行才能解脱。虽然佛教有时候会说释迦牟尼佛是全能、全知,但这仅仅是指释迦牟尼佛可以教育、引导我们生起最高的智慧。无论如何,释迦牟尼佛不能改变因果,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如果释迦牟尼佛是万能的,那他不可能坐视众生的无尽苦难而不管,世界上也绝对不会有这么多的灾难和痛苦。所以,改变命运,只有靠我们自己。佛教不但不会有失客观地神话佛陀的能力,而且也非常开放。佛教讲的内容,都经得起推敲、考验与怀疑。佛教不主张盲目接受,而是鼓励弟子要智信。释迦牟尼佛曾给阿难尊者讲述了一个人投胎的整个生命过程,之后一再告诫阿难:你不要因为我是你的老师,也不要因为我们的感情,就盲目地相信我,接受我的观点。你要到安静的地方,去自己思考,推理,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理。在深思熟虑、判断验定之后,再接受也不迟。如果能进一步去思考这些问题,也许会发现更多的真理,而且这些真理,都可以跟我们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面对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或者是犹豫不决的时候,或许在佛的人生哲理当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从此以后,我们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有意义,我们也会更加懂得生命的价值。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