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焦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TUhjnbcbe - 2021/4/16 15:56:00
现代社会父母们需要承受很多的压力和焦虑,父母们往往认为存在一种正确的养育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达成这样的目标是父母的责任。而事实上在“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们处于被过度监督和帮助的压力之下,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复原的能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父母们中间充满了不安、焦虑和竞争的氛围,培养完美的孩子成为父母们努力实现的目标。而事实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数的育儿类书籍,听过很多他人的养育经验,你发现相当多的时刻,面对孩子你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做。01什么是正确的养育方式?人类的婴儿需要有养育者的照顾才能存活和长大。大量的观察实验表明,亲子互动的质量与一个人的安全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父母的反思能力无疑让父母在参与和孩子有关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能理解孩子和他们自己行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对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是恰当的。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体验,为孩子的行为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如何理解亲子中的互相影响,这些都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触这个世界提供了基础范式,成为人们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尽管很多父母相信他们需要的只是正确的答案,但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来自于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适合你们的就是正确的。虽然这话听上去就跟没说一样,但咱们姑且还是往下看看。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反思性的父母,当父母在感知和解释某些行为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将它们与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关联,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有效的反思不仅会促进儿童的情绪调节,而且会预防父母情绪的挫败,从而有助于调节亲子双方的情绪。简单来说,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够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和更好的处理压力,同时平静的孩子也会促成平静的父母。02不具备反思能力的父母,可能只会凭本能进行反应举个例子,孩子期末考试哭着回到家,一句话不说把自己关进房间,妈妈关切的问他发生了什么,然而孩子并没有回应妈妈继续在房间哭着。这个时候你会多等一会儿,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痛苦吗?当孩子这样说:“我恨死老师了,把考试题弄得这么难”,面对他这样的表现你会马上批评和教育他吗?如果这时候恰好邻居来做客你会感觉很丢脸吗?善于反思的家长会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允许他/她表达痛苦和想法,不会急于把孩子从房间里拉出来询问。当听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师而自己却不承担责任的时候,家长能够感受到难过和失望的情绪,但你知道孩子做这样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他/她太心烦意乱了,当下的状态下他/她听不进去任何意见,批评他/她和表达失望只会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对立面,如果战火升级会将“考试失利”转化成一场让双方都倍感挫败的“亲子教育”。于是妈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孩子,等稍后平静之后,妈妈开始和孩子讨论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的应对考试,引导孩子去了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别人。仅凭本能快速反应的父母,总是能对孩子做出快速的评判并给出结论,孩子的心烦意乱会唤起父母的很多情绪,如果你试图通过讲道理、责骂等方式修正孩子的情绪和不合理信念,大多数情况会激化矛盾,破坏亲子关系。如果你为了保持与孩子同一阵营向邻居抱怨老师和考试,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对亲子关系没有任何好处。03做善于反思的父母父母的反思性可以提升亲子关系中的安全依恋,也就说儿童的情绪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为能被儿童理解,这种亲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情绪互动会增进亲子陪伴的质量。儿童的心智化系统不够成熟,所以他们并非天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只有与具有反思能力的思考者建立关系,他们才能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思考者。一个心灵的心智化会推动另一个心灵的心智化,同样父母心智化的失败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的困扰。1.学会善待自己,不要再自责了当你为孩子的问题倍感自责,感觉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妈妈,你处在耗竭的状态,怎么能投入精力去帮助你的孩子呢?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有一种宽容和体贴的态度,就能更好的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如果你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持续保持苛刻的或批评的态度,当孩子有这样的情绪时他们遇到困难的可能性也会非常大。如果你在做孩子的时候没有被宽容的对待过,现在请努力地善待自己,停止自责。2.更加灵活的使用规则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设立规则和边界是必要的,孩子需要父母来帮助和容纳他们的冲动,缓和他们的情绪,也需要设定明确与他们年龄相符的限制。但没必要寻求绝对的公平和绝对的正确,视情况而定是一个好的办法,养育孩子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方法。保持灵活和开放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3.抛开你拯救孩子的想法吧,允许他们难过你总认为你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当你的孩子情绪消极,对你的提议持续拒绝时候,你可能都要疯了,你想帮助他/她解决问题,你看不得孩子难过,无法接受他/她拒绝你的帮助和好意。但有时候更好的选择是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允许他们探索自己的解决之道。4.学习按照孩子本来的样子调整养育方式当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期待的方式成长,多数时间你会被失望折磨,倍感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按照本来的样子去养育他/她,这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在这个充满了压力和竞争的社会,需要建立在你对他/她反思性养育理念基础上的,尊重和顺应他/她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把他/她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当然,你失望的情绪还是很难化解的,但那是你的问题,不是他/她的问题。5.学习更加相信自己你可能希望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确保大多时候做得都对,但是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孩子也不需要你什么都懂。当孩子发现可以用不同的而方式看待世界,对如何行动有多重选择,会让他/她在生活中更自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永远不会有正确答案,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6.学习换一个视角看问题,不用自己的感受套别人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体验他人的感受,假设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听你倾诉,安慰你,因此你对孩子难过的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的做法非常担心,对他/她拒绝向你倾诉感到挫败和难过,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事实上反思的能力恰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你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头脑和身体,能帮助你缓解压力的方式不见得是你孩子需要的。04亲子关系高于一切,父母需要负责修复亲子关系这样说可能你会不赞同,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你会发现,无论是你陪孩子玩耍,辅导功课,给孩子讲人生道理,安慰孩子的痛苦,给他们限定规则和制度,相比于你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对效果产生更多的影响的是你与孩子关系的质量。在所有关系中,愤怒和冲突都是正常的,虽然面对这些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孩子一般都能处理好。只有当这些愤怒和冲突使你们的关系破裂,带来的压力超过他们能应付的程度时,孩子才会有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因为这些超出了孩子应付的能力,所以关系破裂的时候父母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修复,这是父母的责任,因为在这段关系里你是成年人。05如何应对孩子的压力?用反思的方法去应对!反思可以让你感受到压力之下经历着什么,比如你本来为了缓解压力去健身,却因为不能坚持而给了自己更大的压力。相信压力是生活正常的部分,是可以被应对的,这本身就可以缓解压力,帮助我们建立复原力。想要保护孩子免受一切压力的愿望会让你对压力过度担忧,过快介入或者过于用力去保护孩子,往往会让孩子缺乏自信或者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1.陪伴和触摸本身就会缓解压力陪伴本身就可会减低疼痛、降低皮质醇水平,降低心率。压力大的情况下,抚摸或者皮肤接触可以让神经系统平静下来。2.容纳孩子的压力“我知道你现在感觉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我理解,我会在这里,我也会帮你,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当有人能帮你容纳这些强烈的感受的时候,这些感受就不再是难以承受的了。一个好的倾听者是非常好的容器,孩子希望你可以倾听他们的声音,而不是寻求建议、意见或指导。可能在倾听他们的时候你感觉到自己的压力和不安越来越大,这些是孩子在进行压力转移,当负担都放在了你的肩上,他们的应对系统就可以休息一下了。如果你真的是想为孩子减压,那你需要有更大的心理空间去容纳他/她的压力,所以父母需要对自己宽容些。3.调节不意味着迁就调节压力不意味着你要迁就孩子的所有行为,或者必须总是平和温柔地对待他/她。事实上调节压力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为孩子的行为设定限制,试想你没有明确告诉孩子不能做某些事情,但你在为此生气和训斥他/她,对他/她来说是会感到焦虑和愤怒的事情。此外,对孩子的共情只是意味你在反思和理解孩子,并不代表同意和屈从于他/她,事实上孩子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处理特定的事情,还是取决于父母的决定,但作为决定者的父母仍然可以对孩子给予共情和理解。4.压力是一种主观体验,你不需要和孩子一起痛苦压力是一种主观体验,告诉孩子没有必要为了一件事情苦恼,就好像告诉一个发烧的人不用感到这么热一样。最好接受他们的感受,进而帮助他们应对正在经历的压力。父母可以表达适当的同理心,但当你让自己和孩子保持一致的痛苦水平时反而会增加他/她的压力,因为孩子可能会担心他/她让你感觉糟糕,这会伤害你。5.压力不只有坏处学习应对与年龄相符的压力可以提升孩子的胜任力和复原力,我们要看到压力带来的积极面,就像锻炼可以让肌肉强壮一样,适度可调节的压力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学习都是有利的,只有那些超过个人应对能力的压力才是不良压力。6.有痛苦要说出来孩子不太会用语言适度的表达他们的感受,而当我们能够用语言表达情绪痛苦的时候,它就会从内部平静下来。尝试帮助孩子描述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的事情,为感受贴上语言的标签,即使这个时候你理解的并不全对,但你试图向孩子传达一种连联结,你在告诉孩子内部的感受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这恰好也是用你的心智化推动孩子心智化的一个过程。反思性养育的理念认为养育没有正确答案,需要灵活性,只要不是过于坚持己见,也不过纵容,孩子们无论采取哪种凡事都会做得很好。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你坚信她们可以处理好,情况会好起来的,这些就就足以让他们平静。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或者需要时间来恢复和补充能量。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练习我们的反思能力,将其这种能力作为接力棒在养育中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乃至他们的孩子。更多原创好文: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回事?“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婚姻中的争吵,在吵什么?婚姻幸福的根本—心理发展水平金钱至上、消费主义、娱乐至死……,不能让病态价值观成为主流“重男轻女”,*害无穷!你还在盲从吗?!在欲望横流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觉察如何拥有强大的内心建立中国本土心理学体系,是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根本孩子厌学怎么办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何越来越多亲子关系冲突的本质再谈双向情感障碍警惕消费主义的陷进花呗、借呗、白条、网贷,借贷消费,是欲望不是需要!双向情感障碍的根源是严重的自卑感“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心理机制走出焦虑抑郁,对爱的绝望自卑,会绑架你的人生师德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未绽放已凋落:青少年自杀的心理根源觉知——超越意识的心理发展水平她为什么会成为PUA的受害者情绪压抑下来就会成为疾病心理成长,走出抑郁抑郁症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抑郁症的四种类型父母的焦虑,正在毁掉孩子你正在拉低孩子的生命层次心理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为何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胎儿期“性别期待”危害有多大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自卑抑郁的背后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抑郁……自卑对人有多大的影响重男轻女可以休矣

内观心理成长

你有烦恼事,我有解忧方!用爱来陪伴你的成长!专注于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与应用的探索,为您提供专业而有质量的深度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疏导服务;提供内观心理成长课程,运用内观深度心理疏导技术,协助您解决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失眠等问题;开展亲子关系、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事业财富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学习问题的咨询、家庭心理辅导和公益讲座。陈老师心灵(可加
TUhjnbcbe - 2021/4/16 15:56:00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4.html

明明生活越来越好,可是你却越来越焦虑?明明应该享受人生,可你的心理压力却与日倍增?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变得不开心了?


  目前,国内焦虑症患者数目仍在逐年上升,很多人都因为生活的压力所致,患上了焦虑症,焦虑症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焦虑症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广泛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
  急性焦虑: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焦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社会的快节奏,很多人都面临这很多的压力,比如上班的人为了工作早出晚归,难免遇到很多让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比如领导的训斥,同事的埋怨,有苦说不出,累加到心理释放不出来,就形成了焦虑,还有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处处碰壁,没有经济来源,还要算着每天的花销,自然压力就会慢慢增加,引起焦虑的心理,而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焦虑原因,无非少不了两个字“压力”。
  还有一些人过于追求完美,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显得特别遗憾,心情烦躁不顺畅,还总是长吁短叹,老是担心出问题,其实过分的追求完美是会让自身的压力增大,如果没有去缓解这种情绪,就会加重焦虑情绪。
  其次,还有遗传原因和药物原因,如果说父母曾经患有焦虑症等这种心理问题,那么孩子有焦虑的心理问题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关于药物原因,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服用药物的问题,但一部分的药物有副作用,所以在服用之后就会容易导致焦虑症的出现。


  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以下症状,可能你已经患有焦虑症了:


  ●总是担心或紧张。
  ●有无法摆脱的恐惧心理。
  ●经常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如果你不做特定的事情。
  ●避免日常社交或活动,因为他们让你感到焦虑。
  ●你有突然间心跳加快的恐慌。
  ●你总是会把事情想到最坏的情况。
  ●你有难以入睡或是失眠严重。
  ●你的肌肉几乎总是紧绷,感到紧张。
  ●你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你对自己的期望比大多数人更多
  ●你会更
  ●你的焦虑会干扰工作、学校或家庭生活。
  ●你有以下一种或多种身体症状:心脏不适,出汗,不锻炼或时常处在温暖的空间里,头痛,经常反胃或腹泻,头晕,气短,发抖或颤抖。
  焦虑症虽然不是大病或者不治之症,日常生活中,焦虑情绪的人可以通过深呼吸练习、音乐冥想等方式进行调节;同时,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育锻炼、稳定的社会支持、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等,也有助于个体应对压力情境,调节焦虑等负面情绪。

但如果这些调节方法都作用不大的时候,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那医院就诊,检查确诊自己是否已经换上焦虑症。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end-

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

双相情感障碍、心理问题等

咨询、治疗别纠结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或拨打“-”

免费热线咨询!

点击“查看原文”获取更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焦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