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演员齐溪饰演了一个对自己”容貌焦虑“的女孩儿,戳中人心的表演、台词道出了广大现代女性的心事。
一经首发,大获好评。
《魔镜》一开始,齐溪就带着假发、化着浓妆对我们自诉。
她说她继承了爸爸的塌鼻子和薄嘴唇,唯一遗传妈妈的是她的短板——头发稀疏。
她花大量的时间在照镜子,可镜子里那个人仿佛是她的敌人,她厌恶那张脸,需要用很厚重的妆容盖住。
最羡慕隔壁邻居家小姐姐的一头秀发,再看自己,擦了生发水、戴了生发帽都不管用,最后只好套了顶假发。
她对自己有着几近扭曲的嫌弃,这个扭曲也投射到了周围人身上。
在多年后再聚的同学会中,她一度找到了自信。
那天,她用了很久化了个华丽的妆容,走到大家中间,她觉得自己:”从小透明成为了焦点。“
曾经给她取了”打狗棍儿“这绰号让她被嘲笑三年的暗恋对象惊呼:”是你吗!“
当时看都不看她一眼的班花也上前夸她皮肤好。
她飘了,飘到醉酒踉跄着摔了跤。
暗恋对象一把拽住她,关心道:“要不要送你回家?”
她却像抓到了“报仇”的小尾巴那样反唇相讥:“你考虑过植发吗?”
这快感让她非常得意,虽然也没持续多久——回家后她发现她双眼皮贴黏在眼角、假发已经乱到后移。
她的世界外表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她眼里,他人的善意理所当然也是因为她“变美”了。
可事实上,她的恶意如同她乱糟糟的妆发一样,从来都是她在跟自己过不去。
容貌焦虑在她心里生根发芽的同时,也逐渐让她变成一个摸索不了自己的怪物。
是社会病态的要求我们变美
她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为此困扰,她才会开始反问:
“是我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要胸要屁股,还要麻杆一样的腿、盈盈一握的腰,这科学吗?
然而还是有一窝蜂的女孩前仆后继的为这个标准疯狂节食、运动,就怕自己被肉拽住挤不进美女行列。
都说减肥,是女人一辈子的事业。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社会对“瘦”的畸形需求,使“食物”对女人如同*品
而胖,变成了“犯罪”
A4腰、漫画腿、反手摸肚脐,哪个不是造成“身材焦虑”的元凶?
什么时候我们的身体要被这些词汇绑架?
贩卖焦虑的环境、迫害身体的高标准,哪一个不是在物化“美“的刽子手?
而还有更可恨的是那些美容院的广告对于女性观念的误导,字里行间都是突出对他人的讨好,而本我的需求去了哪里?广告语大致内容“你不花钱变美,你老公的钱就会花给其他女人;你不前凸后翘身材好,你老公就会爱上别人;变漂亮身材变好了,老公在床上对你更加热情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医美界的营销对女性强加上了这么多不公正的批判
不仅误导了大家的三观,男性出轨,都是女性的错误,还让那些原本头脑就比较简单的女性,进入了更深的误区
我们对外在的焦虑正是来自整个大环境的眼光中。
因为对于美业的宣传,外形焦虑而整容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变成了一种上瘾。
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躯体变形障碍患者”。
这名词要是太绕口,也可以用它的别名形容——幻丑症。
顾名思义就是,人们用不断幻想自己的丑陋,进而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样的状态会导致频繁地求助于“改善”,今天开了眼角明天就得有更高的鼻子相配,永远不会满意,永远需要更“美”。
最开始你是为了变美,而后对容貌病态的完美主义,开始变成欲望的饕餮。每一刀都在缓解焦虑,每一针都支撑着自信。
容貌焦虑把内心挖的越空,我们就越需要通过外在的填充去满足,一填一补,根本是个无底洞。
永远会有更漂亮的“模版”能成为假想敌;
永远会有更刁钻的角度挑剔自己的细节;
美哪有尽头,丑想要变漂亮,漂亮还想更漂亮,大家都想追求自己在人群中是最美的那个。
整到最后,整的还是那张脸、那个身体吗?
很多人整的是迷茫、是自卑、是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的焦虑。
它是一个“好用”的捷径,直通变美变自信的结果,当我们开始依赖“快速、便利”的方式寻获内心的平静,本身就是治标不治本的危险信号。
大家开始有了美的“模版”,一窝蜂的变成被大众喜欢的模样。
今天流行欧美风就去开个欧式大双,明天绿茶妆流行又去打个卧蚕,照镜子不再是为了欣赏自己,而是在参与一个与“大众美”进行的找不同。
当我们开始过度在意外表的光鲜亮丽,过度在意周围的目光,就会渐渐失去对美的判断。
就像看一个字看的太久,会突然不认识了那样。
爱美没有错,只是我们急功近利的方式错了,着急变美让我们产生了容貌焦虑。
美从来不该只有一种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印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细看五官并不精致,但整体摆在那里,你就会觉得特别好看,很舒服。
灿烂的笑容、干净的脸、高超的品味和良好的体态都撑起了整个质感。
安静站在那里,你也会不由得想看她,被她的气质和素养吸引。
大环境在放宽对“美”的限制,我们也可以一点一点的改善自己。
减肥就管住嘴迈开腿,健康瘦身;
容貌不满就学习美妆、改善形体;
现代变美的方法太多了,但绝对不是靠“批判”进步的。
人就是由优势和缺陷构成的,学会接纳自己,从内在自信去找到停止焦虑的起点。
换个角度重新出发,我们也可以得到自己的“宽恕”。
我们应该爱着急身体的每个部分,即便它不如预期
就像杨绛先生曾说的: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