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咨询师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测评结果发现问题
4、上级咨询师的要求
5、会谈目标有一个以上,应分别给处理。弄清其中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入性会谈。
(二)确定提问方式
根据:会谈目的、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
方式:开放式、封闭式
一般情况,使用开放式,不使用封闭式提问。
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或称为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有时为确保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用封闭式提问。
到底用哪种提问方式?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三)倾听
1、功能
(1)搜集资料(2)表达支持(3)情绪宣泄(4)提供自我审视的空间
2、方法
(1)不评论——表达接纳、扩大空间。(2)思考传递的信息。(3)关键点——危机程度的考察、主观事实的了解、情绪的把握。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1、释义
最常用。重复、解释,解释完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中断
(1)使谈话暂时休止,然后再谈。
(2)不要强迫对方停止谈话。
(3)建议变换地方再继续谈。
(4)时间有限,暂时停止,下次再谈。
3、情感的反射作用
有意识的激一下患者。
初次会谈尽量不使用。
4、引导
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
不直接建议转换话题。
由原来的话题引出新话题。
(五)归类
1、成长和发展问题——重大生活事件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
1、功能
结论:给出问题的判断或病情的诊断。
讨论问题的症结和改善方案。
再次强调心理咨询的特点。
2、技巧
直接商讨。
给出部分建议,讨论以后的工作。
相关知识会谈法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2、会谈时的态度:非批判性态度
3、区别:程度、情绪、真伪、回避
4、会谈法种类:摄入性、鉴别性等
5、背景资料采集法
6、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7、怎样提问题
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1)耐心听取谈话,不能表现漠不关心、不尊重和急躁等。
(2)不应为取得信息而不断打断求助者的谈话。
(3)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就应该将谈话维持下去。
(4)只有持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无所顾忌。
2、非批判性态度
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及,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
中立性态度
(1)对其情绪和行为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给予肯定。
(2)对其情绪和行为后果采取保留态度。
(3)对其情绪和行为的社会效应采取保留态度。
(4)是理解而不是支持或反对。
3、会谈内容的区分和鉴别
(1)会谈内容作程度上的区分。
(2)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
(3)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
(4)回避现实症状的真实原因进行鉴别。
4、会谈法的种类
“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最常采用的是病史采集法。
“鉴别性会谈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会谈涉及的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职业选择等。
危机性会谈:当事人发生意外,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
5、背景资料采集法
最常使用的摄入性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
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能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
6、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外表和行为
语言特点
思维内容
认知过程及功能
情绪
灵感与判断
7、怎样提问题
(1)咨询师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3)咨询师不善于掌握和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式提问。
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求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心理防卫——阻抗
6、影响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摄入性会谈应避免的提问错误(问答题)
(1)“为什么……”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2)多重选择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
(3)多重问题-连珠式提问
(4)修饰性反问-空洞而抽象
(5)责备性问题-产生很大威胁感,应严加杜绝
(6)解释性问题-不利于求助者自我探索
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问答题)
1、可接受:求助者能接受,符合其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的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不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结论不能绝对。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生硬。
二级技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神经衰弱主要临床相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情绪症状
心情紧张、烦恼、易激惹
3、常见心理生理障碍
头部不适感,如肌肉紧张性疼痛;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功能障碍;
相关知识
精神易兴奋
联想回忆增多,而且杂乱;
注意力不集中;
感觉过敏;
精神易疲劳
情绪性疲劳
休息无法消除,具有弥散性;
明显的情绪性;
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
情绪症状
烦恼
有现实内容,这一点和焦虑不同。
健康人也烦恼,但同时有愉快经历和快乐体验;
神经衰弱病人的烦恼,关键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未能将“我不要烦恼”的愿望变成“我要快乐”的实际有效行动。
易激惹
感到自己失控,想控制而没有控制住。事后觉得不对或不好,后悔,痛苦。
大怒之后就变得好像根本没有那么回事一样,精神病性的易激惹的表现。
易激惹的变形:容易伤感;好打抱不平;弥散性敌意。
心情紧张
张弛调节能力发生了障碍。
紧迫感、负担感、自控感、精神过敏、效率下降。
焦虑神经症(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与恐惧不同:
恐惧在面临危险时发生。
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
主要类型
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
主要临床相:
发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可能引起类似于焦虑发作的症状,如心律失常、脑缺血、冠心病;可从病史及躯体检查排除。
若仅发生于某些特定的场所,要与恐惧神经症相鉴别。
若同时存在心境低落或悲伤,要与抑郁症相鉴别。
在等级制诊断系统中,抑郁发作等级较高,要做出焦虑症的诊断必须排除抑郁症。
广泛性焦虑
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主要临床相:
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因难以忍受的担心和紧张而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诊断要点: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鉴别诊断:
如果心境低落或悲伤占有优势,要与抑郁症相鉴别。
如果存在突然的非诱发性的焦虑发作,要与惊恐发作相鉴别。
如果存在恐惧并回避特定的场景,要与恐惧神经症相鉴别。
添加学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