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案
案1:S女69岁
主诉:胸中不畅感反复发作5年。
现病史:胸中部位“天突穴”区域,不畅感有时像“花朵绽放”的感受,有时像“米粒掉下”的难受感。
查体:观其体壮,面潮红,眉头紧皱,舌红,腹部无压痛。问其平时琐事多,性急。
处方:栀子豉汤
栀子15g,淡豆豉30g,7剂。
复诊
药后胸中难受感消除,如“米粒掉下”难受感未再出现,表示感谢。
案2:H女44岁
主诉:胸闷心慌伴气短1月。
现病史:胸闷如有“石头堵塞感”,气短,疲乏,寐差,纳尚可。平素生闷气,看电视剧易哭。
体中偏瘦,脉细,腹软,无压痛,大便一天一次成型。
处方:栀子甘草豉汤
生山栀15g,淡豆豉15g,生甘草5g,3剂。
复诊
药后胸闷心慌伴气短好多了,评价减轻70-80%。
续服5剂后胸闷气短基本消除。
案3:L女69岁
主诉:胃中堵塞感20天。
现病史:午饭后更明显,伴有下腹胀不适伴疼痛难忍,需要半小时才能缓解。
11pm入睡,凌晨2-3am醒后口干舌燥饮水,醒后睡不着,一天睡眠4小时。时有回忆年轻农村时不开心之事。食欲可。大便一天一次,成型。
既往史:窦性心律不齐,脂肪肝。
体胖,皱眉,唇暗红。脉弦细,舌苔厚腻,左右腹部有压痛,无脐跳,无振水音。
处方:栀子厚朴汤
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2剂。
复诊
一剂药后睡眠极好,困意十足,一觉到天亮7am(3am早醒已无)。胃中堵塞感减轻50%。
续服20剂后胃中堵塞伴压迫感及腹胀痛皆已消除
按语
以上3例临床医案,虽然描述的病痛会因为不同的生活、文化、生长环境等因素而表述不同(比如:胸中有如石头堵塞、像米粒掉下等),但通过医生专业术语转换后皆可看作“胸闷”。“胸闷”相关疾病有心血管疾病、食道-胃部疾病、肺部疾病等,诱因常见情志不调、过饥过饱、操劳或外伤。以上3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都未发现有任何异常。这类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许多原因都离不开“情绪不调”,包括:争吵生气、郁闷、担忧、接触负面的事情太多、缺乏安全感、被人管控等状态,都容易出现胸闷的表现。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原文中就有记载“烦热,胸中窒”“心中懊憹”等,这些生动的文字都是在描述“胸闷”之人的体质状态。其中,处方多以栀子类方为主。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此类人群的体质在临床中常伴有失眠、多汗、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腹胀痛、舌红等。
▲栀子(图源:思辨本草)
案1为一位老阿姨,在附近买菜后顺道前来看诊,老阿姨就诊时不多说病史,直奔主题就说胸中不畅快,如:“花朵绽放”“米粒掉下”。这样独特的形容来源于老阿姨在生活环境中的阅历与观察而形成的独特感受。独特的描述一经触发,让我想起了原文[1]“心中懊憹”,处方予以栀子豉汤[3]。案2中的“石头堵塞感”也同样如此,再加上体瘦、气短、疲乏和脉细,为原文[1]中的“少气者”,处方为栀子甘草豉汤。案3除有堵塞感以外,还伴有腹胀痛和失眠,符合原文[2]的“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失眠不仅是“心烦”的表现,她的胃中堵塞感、口干、舌燥和不开心的回忆也属于“心烦”的一种表现,处方为栀子厚朴汤[4]。
参考资料
[1]张仲景《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2]张仲景《伤寒论》第79条:伤寒下后,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3]*煌《张仲景50味药证》第4版-栀子豉汤:本方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心烦、胸中窒闷为表现的疾病。以睡眠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等。易胸闷为主诉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咽炎等。以胸骨后灼热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食管炎、食道粘膜损伤、胃炎等。以鼻衄、牙龈出血为表现的疾病,如鼻炎、牙龈炎等。以尿血为表现的疾病,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4]*煌《*煌经方使用手册》第4版-栀子厚朴汤:营养状态较好,眉头紧皱,烦躁不安,胸闷,失眠,腹胀满,多汗,或鼻衄,或咽痛,或小便*短或尿痛;咽喉充血,舌尖红,脉滑数。
作者
经方医学工作室刘明翰
刘明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
擅长经方调理临床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不孕等妇科疾病;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胃肠道疾病;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尤擅于调治老年人疾病、男科疾病、痤疮、焦虑症、抑郁症等,或因生活不规律和各种压力引起的不适症状和疑难杂症。
免责声明
文中医案和方药仅供医学专业人员研究讨论之用,患者和家属不可冒险使用,因疾病复杂、病情多变,诊断和治疗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经方工作室坐诊时间表
_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上午
刘志刚
刘明翰
*煌
崔德强
梅莉芳
刘明翰
李崇超
柴程芝崔德强何永明
下午
__崔德强
刘明翰
刘明翰
刘明翰
崔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