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
hello,欢迎光临“害羞”诊所。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一进入到人多的地方,
就容易紧张害怕、心跳加速脸红,
怕自己的行为不得体,让大家不喜欢。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窘迫,
宁愿推掉社交活动,待在家中,
感觉这样才是最放松、最平静的。
如果你的回答为“是”的话,
那你可能有社交焦虑了。
//什么是社交焦虑//
在《害羞与社交焦虑症》一书中,对社交焦虑(socialanxiety)的定义是:由于害怕外界的消极评价而对社交产生不舒服的、恐惧的情绪,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退缩、回避行为。这种社交中的不安和不参与会严重影响到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行为,进而妨碍他们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交焦虑≠社交焦虑障碍症(socialanxietydisorder),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会有很多人真的达到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他们只是存在社交焦虑的情绪或者倾向,或者只是人格特质上的“害羞”(社交沉默)。
//那如何改善社交焦虑呢//
建立社交自信
我们可以试试从
想法、行动、情绪
这三方面来入手哦
1、改写内心对话
在行动之前,通过改写自己对自己说的话,改变期望,增加弹性。
比如说每次进入社交情境之前,我们对自己说:
“我一定要表现得很好,控制所有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别让任何人看出我的紧张。”
这就好像拿着一把直尺,量书本长宽高的时候还可以,但想去直接量腰围时,当然难以做到。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下,对自己说:“我想要表现得很好,最好是可以控制住紧张、不被别人发现,但如果不小心被发现了,我想应该可以通过朋友的帮助缓解一下尴尬吧。”
这样,我们手中握着的就是一把软尺,想量门框可以,要量腰围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改写内心对话的原则是:
表达期望,但不强求;考虑失误,但不逃走。
2、变“逃”为“留”
当你终于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跟朋友一起去参加某个活动,但走在路上时或活动开始后,社交焦虑小恶魔会不断地催促你:多难受啊,撤了得了。
然后你可能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朋友和自己提前结束,但别忘了,那都是内心恐惧在作怪。所以,不管找的理由听起来多么合理,都不要执行。
你要做的,就是跟其他人一样一直玩到活动结束,可能内心煎熬,但行动上要尝试坚持,多锻炼自己变“逃”为“留”的能力。
3、紧张情绪冲浪
其实,有社交焦虑的朋友不但受尽内心忧虑的折磨,身体也时不时地发出一些虚假且强烈的信号,让我们面对眼神、人群时总是如临大敌。
首先,在出现以下身体信号时,可以对自己的大脑喊停,用自己的心去体验:
心砰砰跳、冒汗、颤抖、气短、胸闷、胸痛、窒息感、恶心、打冷战、头重脚轻、坐立不安、害怕自己要发疯、害怕自己做出无法控制的事情、抽搐或痉挛等。
接着,既然大脑和行为已经被喊停,我们就跟情绪待在一起了。不妨把一次次情绪的起伏看作冲浪,一个浪推起来,我们迎浪而上,浪渐渐散去,我们也脚踏冲浪板慢慢下降。
当最强烈的情绪到来时,不要试图用逃跑、遮掩的方式去打压它,而是随着情绪一起,看着它颜色变深、形状变大、清晰,渐渐地再看着它颜色变浅、形状变小、淡去、散去。
#直面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没有直面它的勇气
希望以上内容
能为有同样烦恼的你们带来些许帮助
第一步往往很难
但当你真的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时
你便知道后面的路应该怎么走了
急救小知识
狂犬咬伤
临床表征:狂犬病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主要是:患有狂犬病的狗咬人时,唾液中的狂犬病*经伤口侵人人体,其亲和力很强,可沿神经末梢和神经周围间隙的体液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经潜伏期(一般3-8周)后,病人进食、饮水引起咽喉肌痉挛性疼痛。见水、闻水声或提及饮水均可诱发咽肌痉挛,故狂犬病又称恐水病。严重时有烦躁不安、恐惧、狂躁、惊厥等。后期出现进行性瘫痪、昏迷或呼吸衰竭。
处理:
(一)犬咬伤后,不论狂犬与否,均应及时处理伤口。先用20%肥皂水或大量的无菌水反复冲洗伤口(野外急救可用清水),再用高锰酸钾液或双氧水冲洗。如可疑狂犬咬伤,则应扩大伤口,彻底清创,再用双氧水冲洗。以70%酒精或碘伏消*创周皮肤。如有免疫血清,可在伤口四周注射直至伤口底部。伤口开放,忌作一期缝合。
(二)狂犬病疫苗预防注射
狂犬咬伤或可疑狂犬咬伤,均应在伤后立即进行预防注射。
①注射狂犬疫苗:每日一次,每次2ml,交替在肩胛间区和腹壁(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处皮下注射,14~21次为一疗程。若咬伤部位为头面或颈部,则前7日注射2次,每次2ml,以后每日注射2ml;
②注射抗狂犬免疫血清:如狂犬咬伤头面部或多处严重咬伤,潜伏期可能明显缩短,疫苗注射后可能难以迅速产生自动免疫力,故伤后可立即注射狂犬免疫血清40u/kg狂犬免疫球蛋白20u/kg,在伤口周围或肌肉注射:注射前应作过敏试验。
(三)预防感染:为了预防其他感染,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甲硝唑等,并应疫血清,可在伤口四周注射直至伤口底部。伤口开放,忌作一期缝合。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排版:拾光心理队
校对:新媒体运营队组织策展队
一审:吴海琳
二审:郑丹玲
三审:阮梓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