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春天是容易抑郁的季节,中医眼中的抑郁症,如何治疗?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看病的时候,我们会把症状、中医的诊断、西医的诊断先放在一边,如实地看这个人的神色形态,或者说看他的神、气、形三个部分。
不管是抑郁症、焦虑症,还是神经衰弱,或是人际关系敏感,这类问题属于现代医学里的心身障碍,在传统中医里都属于神志病,是病在「神和气」的层次。
中医的长处,就是从「神和气」的层次来处理问题。即使已经到了现在西医所说的躯体层次,我们仍然会首先考虑「神和气」有什么可以调整的部分。而抑郁症这类神志病,更偏重于「神和气」部分的调整。
先跳出《中医内科学》的脏腑辨证,仅从观察来说,一般容易得这类疾病的人,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神气敏感型神气胜形,阳过度,阖不住这类人的长相和骨骼都比较清秀,肌肉不那么厚实,皮肤看起来也比较干净,有的皮肤嫩薄,在年轻女性或是小孩子身上,会有透过皮肤看到血管的感觉。
这样的形体是比较薄弱、不是那么丰厚的,如果神也是敏感的,那么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类人叫作高敏感度、低稳定性。他能接收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多影响的地方,比如大超市、电影院,或者拥挤混乱的火车站,对他来说会很难受,因为周围的信息量很大,对他会有一种冲击。
案例:
有一个新西兰的病人,是瑜伽师,29岁,很漂亮,每天做瑜伽,吃素,非常小心地控制饮食,整个人非常干净。她到了上海大概三个月,一直不舒服,医院看病,做了各种检查查不出原因,医院给她的诊断是抑郁症或是焦虑症。她属于神气敏感型,形体比较干净单薄,涵不住。她在西方生活的环境比较安静、整肃,人口密度小。而上海的常住人口有多万,信息量过于浓稠、复杂而且震荡,对她来说就有一些困难。这类病人比较好调理,因为他的形没有问题,只是气机受到了一些干扰,收不住,主要原因是在神的部分。治疗上,一是通过交流,让她了解自己的精、气、形、神的格局,以及目前的情况;二是用了一些中药和针灸。
对于这类患者,针灸效果比较明显,适合用轻柔的手法。比如在百会轻轻扎一针,有时一针就可以了。至于用药,《神农本草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参考,尤其是上品都属于治神的,安神定志,甚至还有祛*魅邪气的。
如果病人不存在*魅邪气的情况,用朱茯苓10~15克,再加生龙骨15克,生甘草3克,如果虚的话可以加人参1克,不需要太多,人参也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这样一个比较柔的方子,适合神气灵敏又比较通的人。如果这类敏感型的人,他的思维或者意志比较强,那么会在身体尤其是头部形成一些堵塞点。我发现长期紧张工作,本身又是一个战士型的人,一般会在脑后的风池、风府和天柱等地方形成一些很紧的区域,在前面头维、神庭还有百会,会有一些封闭点。用传统观点来说,他其实属于后天的志意过用了,挡住了人跟外界天地之气的接通。百会这个穴位,有点像一个接通点,像天线。比如老式的电视,如果天线坏掉了,就收不到清晰的图像了。人也是这样,在百会轻轻扎一针,有重新接通的作用。
这类人需要打开百会、风池、头维。这几个穴位比我们学过的太冲、内关的效果更好一点。
形体厚重,志意过强形胜气,阴过盛,打不开人的形、气、神有一定相关性,但不都是这样。比如志意比较强的人,通常他们的身形也会比较厚重,甚至会显得有一点浊。
思维比较多,志意比较强,身体比较厚重的人,除了用针打开头部的郁结点以外,药物上可以用风药。
对于北方的、体质比较强盛的人,可以用《伤寒论》张仲景的通阳药,或者孙思邈的行风气药,比如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麻*、桂枝等。
但是这类行风气药,本身有一些辛温的力量,所以对于体内有瘀滞、有郁热的人就不太合适,我会用我的老师宋祚民先生教的温病思路,轻灵疏透的方法。
这是宋老跟他的老师孔伯华先生学的,用微苦、微辛、微甘,其实没有太多味道,但是流通型的,比如说桑叶、桑枝、菊花、路路通、薄荷、防风、荆芥等,这一类药物,也是属于行风气药。所以对于形胜气的人,用行风气药,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
失志伤精第三种人,叫作「精血亏虚」,失志或者伤志的。他也可能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病人的中晚期,就是发展到他的阴阳气血、神和气耗得差不多了。
当一个人的能量和气血不足的时候,他的情感、思维,甚至行动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处在一个低版本的状态。
但是,现代医学还看不到这一点,它只是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上去处理和调整,没有看到背后的「神和气」。所以这个部分是中医非常有潜力的部分。
《*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气血阴阳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者是也。」所以,根据他的阴阳气血的状态,来随症治之。
?如何调整神和气??1.所有的情志病,其实是这个人生活的总和。
如果只把它当成是大脑里多巴胺的问题,吃一些药物来控制,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他的生活中有重重的困难和太多没有处理的问题,太多该说没说、该做没做、该停没停、该了没了的……这些问题导致了他的神机和气血逆乱,最后出现身心各种症状。
所以真正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是他自己,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生活、重新开始调整。医生只是一个助缘。当他愿意重新开始的时候,这个病就好治了。
从本质上说,人的一生不可能每天都很高兴,某段时间不高兴、难过、低落,是非常正常的,睡不着觉也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的神识会牢牢地把它抓住,越是确切地诊断和命名,越是容易抓住。
很多病人会把某个症状牢牢抓住,抓住之后,开始觉得这是不正常的。那么,这个流动的神机就被卡住了,卡住之后,他的生活中所有面向的自然流动过程就都卡住了,他停下了正常生活,去找医生,定期吃药、针灸或是心理咨询。这个过程一方面在消除他的症状,一方面也在强化他「我有病,需要治」这样一个意识。他像是躲进了精神的小黑屋。
有很多问题,如果它不是那么严重,真的有必要去找医生,确诊戴上这个帽子吗?
我也有过类似抑郁的状态,大学时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发现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正常人一生当中至少会有3次抑郁,但是大部分的人自然就经过了,而有些人把它牢牢地抓住,他放弃了正常的生活。
那么,我们要考虑的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牢牢抓住抑郁症呢?会不会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更多更好玩的事情?或者,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东西了?
很多人是愿意带病生存的,他其实没有真的病,但是潜意识里愿意去做一个病人,以一个病人的角色生活在世间,这样的人很多。所以,这些情况我们不能只是给他治病,否则会强化他对这个病象的抓取。
2.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调节手段。
运动是必须的,根据体质配合不同的运动。比如,跑步和太极,从中医来说,就是两个方向——开与阖。
对于比如偏躁为主的人,本身的气机格局偏开,那么要选择阖一点的运动,所以太极更适合。对于本身瘀得比较厉害,不管是神、气还是形,乃至他的生活缺乏突破力的,那么跑步好一些。
甚至有一些从来不敢表达、不敢说出心里真实想法的人,我会建议先跑步一段时间,有了体力之后,再去做一些对抗性的训练,比如打网球、打乒乓球。等体能、精神再往上一点,建议他去做一些对抗性的武术,比如咏春拳。因为这些人,他在生活中没有对抗过,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所以可以在这部分入手。
运动的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跑步,如果有条件去自然环境里跑,自然环境在你跑步的时候能给你充电,比在跑步机上要好很多,尤其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跑,也不要考虑自己已经跑了多远,也最好不带耳机。
跑步的重点其实是,在跑步的时候,专心致志地跟你的身体在一起,然后体会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己身体的感受。现在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身体、情感的感受了,他过多地待在自己的思维和欲念的世界,过多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