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焦虑症群体日益壮大,青少年群体令人揪心
青少年为什么会成为心理疾病的主力*?
本文约字,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年12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都在明显加大,我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人群逐渐增加,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两个患病率接近7%。
有一个权威发布也验证了以上数据。年,北医六院*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文章,报告了中国第三次精神疾病调查结果:国内检出的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8%。
近年来,*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里面明确提出,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去年下发的健康中国行动,有15个行动项目,其中一个行动就是有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行动。
另外,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国家专门成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作为国家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来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方面的统筹。近年来,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加大心理健康服务。
这则新闻至少给我们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民众心理健康;二是我国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1焦虑症群体日益壮大,青少年群体令人揪心我国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两个患病率接近7%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接近1亿人口患有各种心理疾病。而在这个群体中,最令人揪心的是孩子。
在中国,被抑郁症所困的青少年,约有万个。我们徐医附院的神经心理门诊,几乎每天都会接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自杀倾向的也不在少数。
家长们喜欢用“青春期叛逆”来解释孩子的一些状况,医院拿到一张“抑郁症”的诊断,他们才会后悔没有具备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心理变化。“后悔”好像成了抑郁症孩子家长的专属名词。
而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孩子能在确诊之后想办法治疗,都算得上“幸事”。由于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认可度非常低,患者往往有很大的病耻感,去看心理医生比去看男科和妇科还令人难以启齿。而更麻烦的是,抑郁症患者本生就有自罪、低自尊的特征,因此,与社交媒体上大众愈发热情高涨地探讨相反,当下,我国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仅为不足10%。
显然,*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在《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各个高中及高校应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这或许是个好的开始。
2青少年为什么会成为心理疾病的主力*?中国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生活在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功利的、甚至无限攀比的环境中。家长们主动或被动地裹挟在自己的孩子必须上,的洪流里,充满了成功焦虑,似乎孩子只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我们神经心理咨询门诊最近就接待了一个上初二的女孩,她每周的时间表被爸爸细化到分钟,即使是周六周日也被各种补习班填满,爸爸永远都不满意她的成绩,即使这个孩子已经是在当地最好的中学里的重点班。一旦成绩稍有下滑,爸爸就会用各种刻薄尖酸的语言羞辱她,孩子表示,即使某次没有骂她,但她在爸爸的眼神里看到的也是失望、轻蔑、放弃。这样的眼神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点一点,把孩子推入绝境。
在家长眼里,成绩不好,就意味着高考会失败,而高考失败,意味着人生毫无出路。这种洗脑式的价值观输入,已经注入孩子的血液中了,孩子怎么能不出现心理问题呢?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够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于是便一点一点,逐步陷入焦虑之中。而此时,一旦外界发生某种刺激,又是孩子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应对的,这时候,全面的崩塌就开始了。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