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同学成绩都考得比我好,都在进步,好像只有我退步,我好焦虑。”
“每天作业功课总感觉做不完,该怎么交代,我好焦虑。”
“他们都交谈得很开心,我感觉融不进集体,我好焦虑。”
“马上又要考试了,我好焦虑。”
......
成人们说:
“国庆中秋放假回来,还有一大堆工作未完成,我好焦虑。”
“今年疫情行业受打击,还有车贷房贷要还,我好焦虑。”
“明天要做一个演讲报告,我好焦虑。”
“孩子要考试升学,希望ta受最好的教育,我好焦虑。”
......
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听到学生或成人说出来的焦虑。
焦虑是很多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种情绪,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特别常见的“现代病”。
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都必将处在各种焦虑之下。比如死亡焦虑、患有某种疾病的焦虑、分离焦虑、考试焦虑、性焦虑等等,这是一种会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情绪,焦虑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焦虑是什么?
焦虑和恐惧不同,当它产生时,人们往往说不清自己焦虑的是什么。它的产生并非来自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而是想象中的危险。而且,这个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焦虑会影响人的整体,包括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层面。
心理上,它使人恐惧不安,甚至让人陷入对死亡或发疯的恐惧。
行为上,它限制人的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生理上,它会引起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恶心反胃和出汗等身体反应。
焦虑,是包含了担心、紧张、恐惧、尴尬等情绪的一种情绪的统称,它同时还带来了一些躯体上的生理唤醒,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眩晕、肠胃不适等躯体反应。焦虑不是个坏事儿。焦虑通常会带来两种反应,FightorFlight。
Fight(战斗)可以使我们获得动力去做某事,对于焦虑和绩效的研究得出的倒U型曲线也证实这一点,中等水平的焦虑可以得到最高的绩效。
Flight(逃跑)可以帮我们回避掉无法应对的具有威胁的事物,如看到野兽时的焦虑促使我们逃跑躲避伤害。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焦虑水平和任务完成之间是呈倒U型曲线,焦虑水平过低和过高不利于任务的完成,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我们很好的完成任务。运动员比赛前或者考试时,都需要有适度的焦虑,焦虑过低,情绪状态调动不起来,而焦虑过高,也无法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还需要分出一些精力来处理焦虑。
因此,过度的焦虑当然也不是个好事儿。过度的焦虑会带来情绪上的痛苦,还会带来很多躯体上的不舒服,比如会经常觉得累、肌肉紧张、脖子酸疼,睡眠质量下降、幸福感降低等。总之,过度的焦虑不会让人死掉,却会让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很多。
二、焦虑倾向还是焦虑症?
正常的焦虑是每个人都会有,区别到底是焦虑倾向还是焦虑症,在这个当中区分的要点有4个方面。
第一就是持续时间,持续的时间太长,这是一个。
第二个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就是影响到日常生活,妨碍了工作和学习了强度,达到轻中重度,至少是中度或者是重度。
第三,就是采取的应对方式,比如说紧张时去深吸一口气,但是他现在干脆是遇到挑战就逃跑了,比如说学生不上学,考试紧张就不去考试了。再比如说不放心,反复关门,反复检查过头了,所以采取了类似的应对焦虑,反复的关门什么的,叫强迫症,也是属于焦虑的一种,他就采取了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来减轻自己的这种焦虑,过头的话也需要治疗。
第四,严重干扰了日常生活,整天都是提心吊胆,做不了其他事情。
三、你是否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下面这个由theSchoolofLife制作的小视频,或许能带你快速地了解,我们的焦虑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为什么会常常感到焦虑呢?
首先,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势利的世界。人们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我们,比如职业、外表、家庭等等,但他们会以这不完整的信息来评断我们身为人的全部价值。
其次,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你可以成为任何人,你有无限可能性”,所以我们总在担忧:万一我们无法在这种充满机会的社会中爬到高点怎么办?这个社会总在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拥有想要的任何东西,可实际上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
当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的信念、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现实、对他人因此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感知这三点不断交织,焦虑情绪便在我们心中埋下了种子。
为了缓解你的焦虑,首先从理智上,我们应该承认社会并不真的是选贤举能的,有时候你努力了很久,也可能因为运气或意外满盘皆输;第二,我们应该创造属于自己成功的定义,避免用外在成就来定义全部的自我。这世上有很多种成功的方式,并不一定与身份、地位、金钱有关。
然而即使理智知道该怎么做,情绪却常常不听使唤。焦虑是一个顽固的访客,但我们却都有机会将它变为亲密的朋友。
四、青少年群体的焦虑
与成人对青少年“无忧无虑”的印象相反,焦虑障碍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根据已有的研究,约有25%-35%的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已经达到了临床上需要注意的严重程度。
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
因为太过害羞而很难在人面前自然地说话,
因为总想拖延写作业而整天玩游戏或看电视,
因为对学业表现过于紧张而有剧烈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非常容易显得不耐烦、愤怒和乱发脾气,
常常抱怨容易疲劳、身体不适、肌肉酸痛或头痛,
甚至每逢重要的考试前就腹泻不止
……
这些都可能提示TA的焦虑水平超过了正常的发展水平。
如果家长不能理解这是孩子焦虑的反应而及时处理,反而认为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不努力、懒惰”,可能会带来亲子关系的恶化,会使孩子以后都抗拒与家长沟通甚至寻求帮助。而尽早识别焦虑症状并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帮助,都能大大避免产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后果。
用这两步,帮孩子走出焦虑第①步:要让孩子感到被倾听和被爱,同时用支持性的话语来建立他的信心。
第②步:是告诉孩子:“你可以直面那种焦虑,并学会与之共存。”这有助于给孩子力量去面对他的恐惧。
而这之后,你只需要陪伴他,和他一起去面对这些焦虑,温柔而坚定地,不惯着他,一点一点地,孩子会慢慢从这种他以为的洪水猛兽中,渐渐适应。
比如,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EliLebowitz,就告诉那些因为孩子有焦虑型肚痛(anxiety-relatedstomachaches)而常常让孩子请假不上学的家长,不要一遇到这种情况就请假,而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感觉有点难受,但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然后照常上学;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并用支持性的话语来建立其信心。如果一焦虑就请假不上学,孩子得到的暗示是:我的焦虑已经到让我上不了学的严重程度了,这种自我暗示会使孩子越来越焦虑。照常上学的孩子,在一段时间以后,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下,焦虑症状反而得到缓解。(当然,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孩子在学校并没有受到霸凌;如果孩子的焦虑特别严重,请一定找专业人士咨询后再制定应对方案。)
解决的问题方法,永远是直面,迁就是逃避,不会对孩子的焦虑有任何帮助。
其实从育儿的角度来说,道理也还是这么个耳熟能详的道理:孩子的路得自己走,我们不能帮他走。
看到这里,家长们是不是感觉松了一口气呢?与其每天紧张兮兮地迁就孩子,不如放宽心,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去直面自己恐惧的事物,并最终获得对抗焦虑的能力。
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让家里的大人都袖手旁观,或是绝情地把孩子推出去直面痛苦。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他需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有勇气去承担那些有助于他成长的风险。
此外,我们也要提醒一下家长:如果孩子有比较严重的焦虑,还是应该找专业人士咨询,有一些情况下,服用药物+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可能是更好的选项。
五、焦虑的应对方式:
放松练习:平缓呼吸练习
“在任何克服焦虑……的计划中,放松是最基本的。”(伯恩,,p.77),研究发现深度放松可以防止压力累积、减少广泛性焦虑。如果每天能定期做20~30分钟的深度放松练习,经过几周后,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感觉更轻松。
放松练习包括: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瑜伽等等。今天我们选择介绍平缓呼吸练习,它所需时间较短,一次只需要3-5分钟,在工作、学习场合也可以进行。
平缓呼吸练习过程:
●通过鼻腔慢而深的吸气到肺的最底部,同时慢慢从1数到5。在过程中,尽所能地把空气呼吸到身体最深处。也可以把手放在腹部,当你吸气的时候,应当感受到腹部膨胀。
●暂停,屏住呼吸,脑海中慢慢地从1数到5。
●通过鼻腔或者口腔,慢慢地呼气,从1数到5(如果需要更多时间,就数更久),确定气体完全呼出。
●如果已经完全呼出气体,用正常的呼吸方式呼吸两次,随后重复上述步骤。
在刚开始时,可能你会觉得深呼吸比较困难,但多次练习后会得到改善。如果过程中感到头晕,可以先停止30秒后再进行。
每天进行呼吸练习5分钟,至少持续2周。如果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进行,使得这种呼吸方式变成习惯,这样在之后遭遇到让你忧虑感大幅上升的情境时,可以迅速使用这个练习(伯恩,)。
2.挑战对忧虑的积极想法,区分问题类型
慢性焦虑者对焦虑抱有积极的想法,觉得“焦虑有用”或者“焦虑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问题”。但首先,焦虑者需要明白,“焦虑”与“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如果单纯地进行焦虑,只会让人们困在自己的情绪中,而问题和威胁依然存在;但“解决问题”则包括对情境的评估、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以及将计划付诸实施,这才是一个实际消除问题的过程(Smithetal.,)。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区分自己的焦虑的到底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是“不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先采用呼吸的方法,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担心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吗,还是只是源于你“如果发生了……那么我该怎么办(what...if)”的设想?
●如果只是设想,那么多大几率它会发生?它会以何种方式发生?这种方式现实吗?
●如果它会发生,我可以做什么来降低它的后果?还是我对此无能为力?
可解决的问题是那些你能立刻做出行动计划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担心自己到月末没有足够的钱生活,那么你可以立刻做出预算;而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是没有即刻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的,比如“有天我得了癌症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这个问题可解决,那么你立刻可以头脑风暴出相应的计划。计划不用完美,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