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冬季疫情影响,多地教育厅通知,中小学期末考试取消!
孩子们做梦都在想的“好事”竟然真的发生了!这期末考,说不考就不考了!寒假分分钟提前,神兽又归笼!
几天前还在“挑灯夜读”陪战期末考,今天就收到通知考试取消了,陪考老母亲心里却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这下都急坏了!
为啥?按一贯的套路,哪有取消考试这么简单的好事!考试,要不就是延迟,要不就是换个形式,简而言之,该考的还是得考,一个学生都跑不掉!
况且,在本老母亲孜孜不倦的坚持陪考复习下,我儿好不容易有了一丝丝起色,记住了一丢丢知识,过完寒假,可不又全忘了!也就是说,陪考之路从考前的几天,被拉长至整个寒假!这年还过不过了?
疫情高风险地区学校提前放假也是为了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毕竟冬天天冷孩子免疫力下降,学校又人口密集,早点回家,早一份安全保障!还没有收到延考通知的家长也不用担心,听姐妹一句劝,期末考还是早考早放心!毕竟短暂的“痛苦”,就能换来一整个寒假的清闲。
更可怕的是,考试带来的副作用,已经让孩子明显出现了焦虑状态,最近娃老是感觉没什么精神,还老往厕所跑,不止这些——失眠、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胃肠不适、便秘、腹泻、胸闷、心悸、尿频、睡后易醒、嗜睡、全身无力、习惯性情绪低落等都可能是焦虑症带来的生理症状。
还有的孩子平时的成绩或小考时候的成绩很好,但一到大考成绩就很差,也可能是焦虑在作祟。
孩子一旦出现了焦虑症状,一定不要忽视,严重一些的孩子还会出现抑郁,情绪低沉,高兴不起来,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自责、自卑情绪纷涌而至。考试焦虑一般考完试就过去了,但是如果考试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未消解,甚至出现抑郁倾向,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焦虑的两代人
成年人的焦虑不是一场考试才有的,它来源于孩子升学的压力,能不能上好中学,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都成了焦虑的终极来源所在。
一份5岁牛娃简历又刷爆了朋友圈,高材生都自叹不如,但这样优秀上天的牛娃,竟然还是在北京某著名学校的早早培入学考试中落榜了。
所谓早早培,是相对于该校原先的早培项目而言的——将原先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早培,提前到幼升小就招生的早早培。
年,报名多人,人进笔试,最终录取71人;年,报名人,人进笔试,最终录取60人——如此之高的报录比,那些入选的孩子,说是天选之子也不为过了。
看到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在飞奔,而自己的孩子却刚刚跑出起跑线,家长怎么能不焦虑呢?
不说远的,就说期末考,不也是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拼成绩,家长都恨不得撸起袖子替娃把所有事情操办完!考前专业陪考、连夜辅导甚至省下了辅导班,最后却换来了孩子被放大无数倍的考试焦虑——
考试前,心理紧张,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学不下去、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孩子对学过的东西感觉很陌生、想不起来;也有的孩子表现出异常烦躁,在家里容易发脾气。
考试中,拿到卷子后,手抖、心慌、出汗、大脑一片空白,看着考试题眼睛发花、连字都认不出来,考题念了好几遍也不明白意思……
考试后,一样焦虑,着急对答案,每天坐卧不安地等着成绩公布。
只不过是一场期末考,就让孩子紧张成这样,真到中考、高考了,孩子真的还能稳住心态,取得佳绩吗?孩子的焦虑,不仅仅来自自己,也来自于父母和外界的影响。
焦虑的来源——恐慌、不确定性
其实,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每个人都会有,说明你对考试的重视,这种重视有助于得到更好的结果。因此,适度焦虑对人是有益的。
而过度的焦虑,往往来自于外界的压力——父母、老师、同学,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有个家长问,我明明对孩子要求也不高,可是孩子一到考试就是很焦虑,这可急坏了家长。
焦虑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原本孩子可能知识5分的焦虑,在家长感知到以后,反而弄巧成拙,让孩子有了7分的焦虑,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说孩子表现得有些焦虑,家长就会像家长一样焦虑,甚至比他更焦虑,就变成了焦虑的共振,两个人都痛苦。焦虑的背后是一种恐慌,一种不确定。
有的家长喜欢问孩子:这次期末考,准备考几分?孩子自己心里也没底,说低了怕家长生气,往高了说又怕自己做不到,双重压力下,内心的天平就会逐渐失重。
说到底,当孩子出现焦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消除心中的这份恐惧和不确定。
让孩子正确了解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考多少才是好的。”焦虑的孩子最首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目标失衡,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家长和老师也没有帮助制定恰当的目标,就导致孩子过分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反而陷入了焦虑。
心理学有个“苏东坡效应”,源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指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正确认知,树立过高目标,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多样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份一模一样的试卷,不足以对一个孩子的人生画框定论。
期末复习期间,千万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说这次考试一定要拿第几名,多少分,只要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和自己做比较,而不是班上的同学,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超越了原来的自己,就是进步。正确对待考试,才能让孩子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努力第一,成绩第二,只要这次比上次强就好,脚踏实地取得进步。
考试特别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不认同——认为自己考不好、认为自己不行、害怕考试——当孩子们表达出来如我不行,我害怕自己做不到之类的一些消极的想法时,我们要学会开导和安慰孩子,帮孩子找到长处,正确设立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平常心:不要刻意
有的家长,一到考试,就会特别当回事儿——特意早点下班陪娃写作业、特意做好吃的给娃补充能量,要命的是,还要挂在嘴边:妈妈为了陪你复习才这么做,孩子可一定要给妈妈争口气。
即使没有说,敏感的孩子也会注意到,妈妈好像特别在意这场考试。过度关心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保持适当关心就好。“对孩子越重视,越容易给孩子带来焦虑。”在生活和行动上,都保持和平常差不多就行,太刻意反而弄巧成拙。
另外,不要刻意追求平常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升考试成绩的一剂良药,但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真才实学才是最主要的。考试成绩主要来源于平时学习的积累与沉淀,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只要平时肯下功夫,脚踏实地好好干,便可自信地走向考场,至于考试结果,顺其自然便可。
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虽然有些地方因为疫情已经取消了期末考,开始寒假,但长期的在家,缺少和老师、同学的沟通,反而更有可能加重孩子的考试焦虑,尤其是把考试放到寒假后,一些焦虑的孩子,连年都过不好了。去年疫情宅家返校后,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也是明显增多,这也是需要重视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01
焦点转移法
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了考试中,这时就需要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