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此症一般发生在6岁以前的儿童,其依恋对象大多为父母或者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临床表现
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遇到伤害或不会归来;过分担心自己会走失、被杀害、被绑架等,以致与依恋对象离别;因不愿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非常害怕一个人独处,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宁愿呆在家里;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反复做恶梦,内容与离别有关,以致夜间多次惊醒;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分离时或分离后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焦躁不安、大哭大喊、大发脾气、异常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无相应躯体疾病。
诊断要点
一是症状是由害怕与依恋对象分离这一特定情境引起,且有分离的恐惧成为焦虑中心的过度的焦虑情绪反应。
二是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
三是起病于6岁前,并有上述症状至少1个月以上。
治疗建议
一是父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要分析父母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程度。比如,父母是否有焦虑个性倾向,是否有溺爱和过于关心患儿的现象,若有就要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父母认识本身的弱点及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二是对孩子进行松弛训练并有意识地减少每天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如减少见面的机会,并要持之以恒。
三是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年龄孩子接触,在交流中减少对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的依恋。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其他勇敢的孩子成为榜样,大人们则不失时机予以鼓励。也可以引导其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减少对亲人的依恋。
四是必要时也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