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君哥观点社会焦虑症的病源
TUhjnbcbe - 2021/1/4 12:27:00


  焦虑是一种感到焦急忧虑和不安全的心理状态,缘于担心需要得不到充分的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这些需要又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从社会风险研究的角度来说,社会焦虑特指社会成员的整体性焦虑,与社会系统提供的外部条件相关。在当下广大社会成员的生理需要已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的满足程度就决定了社会整体性焦虑的程度。换言之,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等安全方面的需要和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就成为社会焦虑症的重要原因。具体到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根源于贫富差距的相对剥夺感和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等造成的不安全感以及价值多元和精神信仰缺失导致的精神空虚就是社会焦虑症的病源。

一相对剥夺感与物质相对匮乏感引发社会焦虑


  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是社会焦虑的根本原因。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源于物质匮乏,物质匮乏可以分为物质产品绝对不足的绝对匮乏和物质产品相对不足的相对匮乏两种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缺吃少穿的物质绝对匮乏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当前,真正诱发社会焦虑的是物质相对匮乏。所谓物质相对匮乏感指的是在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下,人们对物质的攀比性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感觉物质匮乏的心理状态。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众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相对剥夺感产生。相对剥夺感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换言之,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即尽管人们的生活状况比过去有所改善,但他们感到自己仍然落后于别人,或认为别人的生活状况改善得更多、更快,由此产生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强烈不满情绪和失落感①。正是由于相对剥夺感,人们感到物质的相对匮乏,从而在社会成员中产生社会焦虑。


  农民、国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弱势阶层尽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和福利增长缓慢,与富裕阶层财富的倍增效应相比,相对被剥削感越来越严重。大量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出现,相对剥夺感成为阶层共识.而且,相对剥夺感的强度与经济收入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程度密切相关。生活境遇尤其是经济水平越差的群体,相对剥夺感越强;贫富差距越大,相对剥夺感就越强。马克思曾形象地对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的社会心理进行描述:一座小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子都是这样小的时候,他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需求的。但是,一旦在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小房子就缩成可怜的茅舍模样了。这时,狭小的房子证明他的居住者不能讲究或只能有很低的要求;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受压抑。②


  相对剥夺感的累积,不但引发社会焦虑,而且会引发社会冲突。梅尔顿、古尔等在研究了大量革命事件后,得出结论认为相对不满情绪导致革命.如果这相对不满情绪得不到制度化渠道宣泄,利益受损状况得不到有效补偿和解决,最终会引发社会冲突,甚至社会革命。

二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引发社会焦虑


  公共服务产品短缺也是引发社会焦虑的重要原因。公共服务满足人们在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存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当前我国在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均等化、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上学难、就业难、工资低、看病难、看病贵、买房贵等压力让人们普遍感到后顾有忧,社会焦虑心理越发突出,并已弥漫到社会主流群体。有的网民自称为压二代.一项调查显示,在下岗失业人员中,97.2%感到苦闷焦虑,74.1%感到悲观失望,只有2.1%感到轻松,0.4%有幸福感。


  让人们感到焦虑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保护人民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个人的一切事宜都由单位、*府解决,个人对国家有强烈的依赖,社会成员心里踏实,不会产生社会焦虑。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经历近30年的发展后,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存在碎片化、统筹层次低、覆盖面偏窄、待遇间的不公平、缴费率过高、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立法缺位和执行不力等问题。

三理想信仰缺失,价值多元,思想多样引发社会焦虑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物质匮乏会产生焦虑,精神匮乏也会产生焦虑。精神匮乏的主要表现就是理想信仰的缺失。理想信仰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为人们的行动指明前进方向,提供精神支持。理想信仰的缺失意味着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当人们的精神家园被掏空之后,就会感觉失去了精神寄托,会觉得生活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目标,没有意义,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


  理想信仰缺失会导致社会焦虑,价值多元,思想多样导致的理想信仰的多元化的实质是价值信仰危机,价值信仰危机撕裂社会共识,导致社会焦虑。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如果失去统一的理想信仰和价值目标,就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由此带来的非理性主义的混乱,会使国家和民族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从而产生严重的价值信仰危机。维系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一旦丧失,在导致社会混乱和国家动荡的同时,更会滋生社会焦虑情绪。在大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阶层转化、结构转变,无不引发思想观念的裂变。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断趋于多元。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波澜起伏,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大量涌现。思想的分歧、共识的分裂、信任的分割不但使人们很难形成稳定的精神信仰,相反会使人们陷入迷茫、困惑和焦虑之中。

注释

①李俊:《相对剥夺理论的价值论视角》,《学海》年第8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本文摘自钟君:《社会之霾--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逻辑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一版,第~页。

==========================

各位小闹钟,如需要《社会之霾》、《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最新版《申论最后四套卷》、《君哥微博评论集锦》、最新版《申论万能宝典》(第9版)和《申论范文宝典》(第9版)请至淘宝首页搜索店铺闹钟联络处,还有亲笔签名版哦,并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君哥观点社会焦虑症的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