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和人说话、接触、社交,你们都做过哪些努力?
网友A:工作中遇到推卸责任又不愿意承认问题导,我选择离职。
网友B:装生病,有次朋友约聚会,我真的不想出门,于是说我痔疮犯了,走不了路,不能久坐。
网友C:不喜欢和滴滴师傅聊天,就在接备注上写自己是聋哑人。
挫败的人际关系,与自尊不断遭到打击的恶性循环,让很多人无法拥有正常的社交。
社交恐惧,可谓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一场流行病。
对一切需要社交的场合如坐针毡,一离开手机就尴尬的脚趾抓地。
可人无法永远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该如何走出社交恐惧呢?
社交恐惧的
认识误区
想要摆脱社交恐惧,首先了解一下社交恐惧的四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社交恐惧和内向画等号。
我们通常会拿羞涩、内敛来为自己不敢社交开脱,这个理由很自然地符合了中国文化。
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把含蓄、羞涩、内敛、克制看成良好的品质,女子更是以羞涩、内敛为美。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歌女,出场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因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把内向当借口,心安理得地逃避社交。内向确实更容易导致社交恐惧,但两者不能等同。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社交恐惧就是自卑。
社交恐惧的人,因为自己有社交方面的问题,往往有自卑心理。
但自卑只是社交恐惧的一个表现而已。很多人解决了自己社交恐惧的问题,自然就不再自卑了。
第三个误区是把不敢社交当作不喜欢社交。
如果你真的偏爱独处,觉得人际交往没意思,但是如果有需要,也完全可以应对,那么你可能只是社交厌倦。
但很多有社交恐惧的朋友会拿社交厌倦来作为借口,其实他们内心很渴望能有更多的朋友。
如果你属于后面这种情况,那么就需要警惕这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了。
只有直面内心的渴望,你才可能有所改变。
第四个误区是觉得不去那个恐惧的场合就好。
觉得只要不去那个让自己感到恐惧的场合就好了,比如,你害怕人多的场合,那你不去这种场合就没事了。
是的,只要不接触让你感到恐惧的场合,自己就不会产生恐惧。可是,这样做只会让恐惧一直延续下去,而且会扩大你的恐惧范围。
另外,还有一些人在社交中感到紧张不安,就会给自己贴一个“社交恐惧症”的标签,但其实他们可能并没有达到“症”的程度。
社交恐惧的
治疗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ls)、苯二氮?类、β-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ls)、新型抗抑郁剂、其他药物等。(谨遵医嘱,不建议自行服用)
▉心理治疗
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来说,单靠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应配合心理治疗,且心理治疗需要患者的兴趣、支持和理解,心理治疗更为重要。
认知行为治疗
目前最为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暴露疗法、认知重建、放松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
1.暴露疗法
是治疗恐惧症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想象暴露和实景暴露两种形式。
暴露的实质是主动接触能引发患者恐惧的刺激,并保持这种接触直到他们的焦虑开始减少。
暴露疗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面对他们害怕的情景,并适当地使其恐怖等焦虑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后,通过自然的条件作用过程使这种害怕的程度逐渐降低。
暴露疗法对各型恐怖症都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稳定且持久,但也可能导致患者恐怖和不适暂时加重,因此需要患者强烈的治疗动机和配合。操作时要注意:
每次暴露治疗的时间间隔相对较短则效果会更好;
每次暴露的时间尽可能长;
间隙期鼓励患者面对恐怖的对象而不是回避;
采用渐进式暴露治疗还是冲击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渐进式暴露治疗的暴露等级设置要与患者讨论可以接受的最大等级跳跃;
最好对恐怖症的其他共病,如抑郁发作、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等需要药物明显控制后才采取暴露疗法。
2.认知重建
当人们失去了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