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30秒简便预约挂号丨咨询医师丨心理咨询
最近频频听到身边人说些这样的话:“我这人吧,特别强迫。”或是“别理那谁谁谁,他神经病,精神分裂。”听在耳朵里,心里怎么都不大舒服。“强迫”“分裂”这样的词最初来源于对心理疾病的描述。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当一种心理疾病被过度误读,对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就是个灾难。今天就从大家常听到的强迫症、焦虑症说起吧:01
强迫症
典型误读:我平时挺强迫啊,肯定是强迫症。强迫症曾被一度调侃,用它开玩笑似乎总是特别有意思。“我不清理手机内存就会不爽,我的桌子要是不整齐我就不爽,我的书页折了个角我就受不了,我一定是强迫症。”
强迫症就像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给自己添了那么一点小个性,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在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找人倾诉时,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从小就有强迫症,哈哈,好巧啊,你也有强迫症啊?这种事情不用在意啦。”这种时候,强迫症患者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因为这个被调侃、被当作玩笑的“强迫症”,和那个将他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强迫症”完全不同。真正的强迫症到底是什么呢?强迫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患者因此非常痛苦却无法摆脱。这和调侃中提到的那些小小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完全不同。大多数人可能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比如说不停地考虑第二天的面试或约会而一时无法不去想,或关好门窗又重复检查。但在强迫症患者身上,这种想法或行为会更持久、苦恼,而且明显不合理,对日常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它们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患者会在它们身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每天至少在1小时以上。不仅如此,它们会极大地妨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妨碍患者与他人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一下真正的强迫症是怎么样的。强迫思维的例子:我总有一些“可怕”的想法。
当母亲下楼梯时,我会希望她从上面滚下来摔断脖子;当姐姐说要带她的小孩去海滩时,我会希望他们都被淹死。
这些想法简直快把我弄疯了。
我爱他们:为什么我还希望他们遇上这么可怕的事情呢?
这使我变得野蛮,觉得自己是不齿于社会的疯子,也许让我去死都比“诅咒”我所爱的人更好。
强迫行为的例子:一个30岁的已婚女人,她怕出错,怕脏,怕受伤,她反复洗手、检查、数数等症状。
哪怕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哪怕自己也不想这样,可是她就是控制不住。
后来她的症状逐渐加重,不敢用手碰袜子,冬天温度只有七八度时也不穿袜子,怕真菌会染到手上,让她得妇科病;
怕听到人咳嗽、吐痰;怕玻璃,甚至怕带眼镜的人;
害怕铁的东西、钉子等,看到这些就必须闭紧嘴巴,到后来尽量避免出门。
可见,强迫症一般都非常严重,健康的我们很难真正体会他们的痛苦。02
焦虑障碍
典型误读: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焦虑障碍是另外一个容易被人“小瞧”的障碍。生活这么累,肩上都有一堆担子,谁没焦虑过?确实,正常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甚至对我们有些“好处”。比如明天要考试,今天感到的焦虑就可以帮我们更努力地准备。正常的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是一种情感表现。一种当人们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这些焦虑往往因一定原因引起(考试、就业等),一般是可以理解的、适度的。可一旦谈起焦虑障碍,我们可能就不能对它这么轻视了。成年人中常见的病理性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惊恐障碍。所谓的病理性焦虑包括这些特点:无明确致焦虑因素,致焦虑因素和反应不相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这已经和正常的焦虑完全不同了。焦虑障碍不仅是慢性疾病,容易复发,而且非常容易和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共病。如果你感觉自己出现焦虑障碍,千万别小瞧它。写在最后:常常被误解的心理/精神疾病,除了这两个,当然还有很多。比如自闭症,根本就不是“不喜欢和别人来往”这么简单,也不是什么“天才病”,而是很严重的一种先天性障碍。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往往背负着社会的许多不理解。幸好,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心理疾病。许多借用心理疾病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媒体,也有了更多对心理疾病更准确的描绘。不滥用心理疾病的名称,就是对心理疾病患者的一种尊重。·END·医院点击「阅读原文」,30秒预约挂号丨问医生丨心理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