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抑郁症高发是我们对现代世界和生活方式适应不良的一个表征。抑郁症的治疗,根本上是如何克服人生挑战的问题,这已非生理-医学范畴,而是人文-心理学的领域。抗抑郁药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无效,与安慰剂差不多,但对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改善症状的效果,却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根源。序言WHO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达3.5亿,是第四大致残和致病原因;有关调查表明,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3-5%,一二线城市的发作率达10‰~15‰左右,患者达万之多,每年自杀的抑郁症患者上百万,是15-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其中60%~70%的人患有抑郁症。
自杀的人患有抑郁症,一定比例的抑郁症患者会自杀,一般认为是抑郁症导致了自杀,把自杀视为抑郁症的后果。
这是一个表浅的结论,没有搞清楚问题的实质。
本文写给抑郁症患者、潜在的(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机会)抑郁症患者,以及抑郁症患者的亲友。
本文的观点、结论整合了笔者的个人心理成长体验、作为咨询师的抑郁症治疗经验,搜索了百度、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阅读了从精神病学到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著作(书单附后),因为不是严格的学术写作,为方便行文和阅读,引用不加注。
正文01PART抑郁症历史抑郁症是一种现代病吗?简单地说,不是。
不过,这个名称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描述过抑郁症,他使用的名称是“melanchola”(意思是“忧郁”),年被代之以depression(抑郁症)。
在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伊始,历代文献、医著都有谈到以情志抑悒忧郁为主要表现的“情志之郁”,明清时期的张景岳等描述的“忧郁”病与西方提出的“melanchola”含义相同。
后来,抑郁症一度被称为“神经衰弱”,由神经内科诊治,年代以后,中国医学界才开始广泛采用抑郁症一词,诊断和治疗逐步与西方接轨,主要接诊机构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新兴的心理咨询,包括机构和个人。
抑郁症有着悠久的存在历史,但在当代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这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有关。
当代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满足,花样翻新的商品不断调动着人想要更多更好的欲望;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发达让我们看到自己与他人、尤其是与名人明星生活的落差,总有差距需要去弥合;另一方面,人的流动性加大,交往人群不再固定,关系、情感也飘忽起来……人们前所未有地自由,也前所未有地孤独。
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守护好自己的一颗心,安顿好自己的心灵,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抑郁症高发是我们对现代世界和生活方式适应不良的一个表征。
02PART抑郁症的常态诊断抑郁症诊断,国内常用诊断手册有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最新版本DSM-5、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两个手册有相似的诊断标准,要求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以下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这些症状必须是病人以前没有或者极轻的,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或者是由病人自我报告,例如:感到伤心,(心理空空的),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例如暗暗流泪)。注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2.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注意:在儿童表现为非正常的体重增加。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同时,要排除双向燥郁,且上述症状对病人的生活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不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例如:服药、吸*、酗酒)或者躯体疾病所引起(例如甲状腺分泌降低)。
像其它疾病、症状一样,抑郁情绪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别。
03PART生理-医学vs人文-心理如果说对于抑郁症的表征,不同的学科没有异议,那么,在抑郁症的性质、根源认识和治疗方面,则大相径庭,概言之,有生理-医学模式、人文-心理学模式。
生理-医学途径把抑郁症视为一种疾病,其基本假设是,抑郁症是由于大脑里面缺少了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解决办法是服用补充这两种化学物质的抗抑郁药,或者采取电休克疗法。
然而,经过50多年、无数聪明人和巨量研究资金投入之后,这个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无法经由验血诊断,也没有扫描诊断措施。
抑郁症是疾病还是症状?这个问题仍然处于争论中,但正反双方都承认,即便是病,也不是一般生理疾病那样的病。
进化精神病学家兰多夫M?内瑟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对抑郁症的病因归因犯了根本错误,是“把症状作为疾病”(VSAD)诊治,属于“临床医生的幻觉”。
世界上现在有60多种抗抑郁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英文简写是SSRIs)及类似化合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英文简写是TCAs)。人们熟知的氟西汀(商品名叫作百忧解)、舍曲林(商品名叫作郁乐复)都属于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化学血清素的水平。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最早用于抑郁症和其它神经(精神)障碍的药物,作用方式类似于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
精神科医生大致使用同一套抑郁症诊断和治疗方案,只要病人有DSM-5、ICD-10所列的5种以上的指征,且持续时间两周以上,就符合抑郁症诊断,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根据抑郁程度服用大致相同的药物组合,难怪精神科医生从问诊到下处方,4、5分钟就可以接待完一个病人。
针对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证明,抗抑郁药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没有效果,与安慰剂差不多,但对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改善症状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与退烧药、镇痛剂、止吐药类似,由于并不作用于问题根源,很多人在停药后症状会复发,而且,抗抑郁药都有副作用和停药反应。
目前英美和我国医学界都认识到抗抑郁药的局限,在采用药物治疗和/或者电休克疗法之外增加了心理咨询。不过,在我国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不是主要单独的治疗方法,治疗水平普遍不高。
04PART抑郁症只是表象抑郁症患者没有大脑化学物质的缺少或者失衡,所谓的家族遗传也没有得到研究证实,究其实,抑郁症不是生理性疾病,而是如前所列负性情绪症状的集群。
抑郁症只是一个表象,就如发烧、疼痛、咳嗽、呕吐是表象一样。
如果说发烧、疼痛、咳嗽、呕吐表征身体相应的器官、组织出了问题。那么,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遇到了重大的挑战,如成年人的离异、事业困境、投资失败、经济危机、人生意义缺失、丧亲,青少年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人际冲突、学业困难、失恋、性侵经历等等。
早在年代末,英国流行病学家乔治·布朗和泰瑞尔·哈里斯就发现,80%的女性抑郁症患者都在最近经历了生活事件,只有1%的抑郁症患者没有经历生活事件,充分证明生活事件导致抑郁症的事实,之后西方有几十项研究证明并扩大了生活事件在抑郁症发作中的作用。
而且,研究者们还发现,有些生活事件比其它事件更有可能引发抑郁症,有研究表明,
75%的抑郁是由“羞辱或困顿”性生活事件所致,20%由损失/丧失所致,5%由危险事件所致。如果说抑郁症是面对生活挑战感觉问题无解,找不到没有出路,陷入无助、悲刍,迷茫、悲观、消极、退缩、绝望,那么,抑郁症的治疗,根本上就是如何克服人生挑战的问题,这就不是生理-医学关心的范围,而是人文-心理学的领域。
05PART一枝独大的心理分析并非所有遭遇重大生活挑战的人都有相同的反应,都会得抑郁症、焦虑症(二者经常同时出现)。原因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思考方式和应对方式。
如果说抑郁症有遗传,那么,我认为,其实质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习得了父母的认知方式、思考方式、应对方式,并且,在治疗的意义上,是否遗传并不影响治疗方法。
如果说生理-医学模式对抑郁症根源的解释和治疗相对简单、统一,那么,人文-心理学模式则有不同的流派,谈话是不同流派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
人们现在熟知的谈话疗法叫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迄今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宗教、哲学扮演着当今心理咨询的角色,
在西方,《圣经》是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自助书籍”,人们找牧师倾诉内心的痛苦、“罪“和“罪过”;在东方、在中国,儒、佛、道都提供人们安顿人生、获得精神解脱的方法,此外还有冥想、太极、饮食调节、寄情文学、山水、音乐等诸多办法。这些方法仍然在帮助安抚着当今很多人的心灵,如卡尔·罗杰斯所说,在心理咨询师之外,有很多其他人在做着精神、心理工作。
精神分析是现代首个通过谈话进行心理治疗的疗法,也是我国目前一家独大的心理咨询流派,据一位著名心理咨询师最近报告的数据,我国85%以上的心理咨询师属于心理分析学派。
在欧美,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没有得到研究证实,前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积极心理学开创者马丁·塞利格曼直言精神分析年复一年地要求来访单方面叙述那些遥远、混乱,本来“几个月就会自行消失的问题”——是的,你没有看错,他指出:90%以上的抑郁症都是偶发性的,来了又走了,持续时间3-12个月。
这个结论符合我们很多人自身和周围人的情况,不是吗?
即便说精神分析被我国心理咨询师们相对有效地运用,如此一枝独大,其它更新、更有效率地心理治疗方法没有得到更好的引介和推广,仍然是广大心理障碍患者的损失。
不同的患者适应的治疗方法有差异。
06PART认识行为疗法理性行为疗法过去几十年,心理咨询技术在英美发展迅速,现在有超过50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们都可以归属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以及最新的认知学派,不同的学派之间有相互借鉴,有的还与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及基督教、佛教相结合。
欧美占主导地位的心理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英文简称CBT),诸多研究证实,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包括焦虑症及其它精神、心理障碍)有确定、可靠的疗效。
不同的心理咨询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研究证明,咨询生效的核心因素是咨询师本人以及治疗联盟、咨-访关系,有研究认为对效果的贡献达50%以上;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耗费的时间,以及以时间计算收费的金钱支出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这提示患者在选择咨询师时,一定要做功课,在确定治疗关系前了解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和采用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比较可靠的途径是通过有过成功治疗经验的亲友介绍,阅读咨询师的文章也是很好的了解渠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交谈的感觉。
患者是冲着解决问题求助咨询师的,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最好先试着做一两次,不要提前支付多个疗程的费用。如果感觉不好,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不要相信是你的问题,很可能是咨询师的帮助能力不够,或者不适合你。
我个人的风格天然属于认知派,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英文简称REBT)高度契合。这套疗方是阿尔伯特·埃利斯在他作为主要开创者的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最后定版的疗法,整合了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罗杰斯等多个心理咨询流派和方法,明确强调理性在心理障碍处理中的重要性。
该疗法的理论基础认为,
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障碍由生活事件、事物触发。但并非这些事件单独、直接造成,而是个人持有的非理性、极端、偏狭认知所致,是负面事件A+个人信念(认知)B共同导致了心理障碍C。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尤其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咨询师扮演者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老师式的指导者角色,在罗杰斯似积极倾听、无条件积极接纳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患者的精神、心理困境本来就是因为认知局限、思维缺陷导致的,提升认知和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较快地治病救人,需要理性水平、认知层次超过患者的咨询师予以引导、指导。
积极指导会导致来访者的依赖吗?
就我个人实践看,其实不会。
相反,来访会学会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很快摆脱咨询师,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使用学会的观念和方法,自己当自己的咨询师。
我的来访者更像是学会了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之后毕业的人,没有一个人对我有依赖。
07PART积极心理学宗教认知、认知行为及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发明者埃利斯本人是个无神论者,他不相信宗教。如果说他的疗法有天花板,我认为那就是缺少了宗教的视角和关照。马丁·塞利格曼在这方面超越了他。
马丁·塞利格曼及其他研究者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于人生的灾难有更强的承受力,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宗教提供跨血缘的兄弟姐妹情谊,信仰共同体内的人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另一方面,宗教提供了一个超越的视野、来生的展望,有效帮助信徒克服存在虚无和死亡恐惧。
塞利格曼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在于,
把培养积极情绪作为抑郁症的预防措施,具体做法是教会人们积极解释负性生活事件,克服悲观、自我挫败的认知方式,成为乐观、积极的问题解决者、行动者;他发掘积极情绪,从世界几大主要宗教中提炼出了不同文化都共同赞赏的六大美德,纳入积极心理学鼓励和培育的目标,包括:智慧和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精神卓越,作为与DSM相对的系统,预防、抵御抑郁症的发生。宗教作为心理咨询出现之前帮助人们解决精神、心理痛苦的途径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咨询师把宗教的思想和方法相结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有宗教信仰和宗教意识的人,如美国著名的基督教咨询师马克M.麦克明的咨询方法就结合了心理学和神学;另一位著名的咨询师马文·莱文的心理咨询方法则整合了积极心理学、佛教和瑜伽。
作为智慧之学,哲学本来有助于人认识和理解自己、世界及他人、人生目标和意义,优秀的心理学家其实也是哲学家、思想家,像亚伯拉罕·马斯洛、卡尔·罗杰斯等都是。
埃利斯的心理咨询方法深受斯多葛派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开创了意义疗法的心理咨询大师维克多·E·弗兰克则是一位坚定的存在主义者,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大师欧文·亚隆创立的心理疗法直接就叫存在主义心理疗法。
08PART心理咨询的工作重点心理咨询一般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来访解决心理困扰上。
考虑到负性生活事件是触发绝大多数人心理困扰的事实,帮助来访实现理性思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帮助来访认识和分析负性生活事件本身,帮助他们找到解决负性事件(比方说关系问题中交流能力、婚姻关系的修复,或者离婚方案的设计,或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学习效率的提高等等)的思路和方法,解除触发负性情绪的事件压力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当然,这对咨询师应对真实生活事件的智慧和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在美国,这方面工作的由人生教练承担。有些人一身二任,既是心理咨询师,也是人生教练。
09PART抑郁症可怕吗?抑郁症很可怕吗?
搞清楚以后应该就不那么可怕了吧。
我们来到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包括自己在内,我们每天打交道的都是有缺陷和思维局限的人,基督教所说的“罪人”、佛教所说的受到愚痴、无明障碍的人。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各种挑战在所难免,遇到负性事件的时候,有担忧、有痛苦、有焦虑、有怨恨、有自卑属于正常反应,挑战越严重、越不在承受能力范围以内,负面情绪越强烈、延续的时间越长,这都是人之常情。
从积极的方面讲,负性情绪如内瑟所说“具有进化的价值和意义”,不要被抑郁情绪、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障碍诊断吓着,它们都有同样的根基,经常同时存在,是同样根本问题即负性生活事件和危机、挑战的不同反应、表现方式(见图),不要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高深莫测的概念给吓着。
情绪树状图
图注:
人类所有的情绪有两个基本根源:机会(提升、兴奋)和挑战(威胁、妨碍、恐惧)。
机会带来各种滋养心灵、令人情绪良好的因素;挑战激起各种负性情绪,令人痛苦。
我们可以把危机、挑战作为积极改变的信号,或者解决负性事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勇气、自信;或者改变认识、行为和情绪,提升心理能量和智慧。
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积极求助有帮助能力的人——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咨询师,或者其他方面高智慧、高能量的爱心、善意人士。
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负性情绪状态不断走向思维清明、心灵澄澈,不断提高智慧、爱、善意的过程(参见下图),也是一个人越来越快乐、越变越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一生。
大卫R.霍金斯的能量层次图
参考书目阿尔伯特·埃利斯RationalEmotiveBehaviorTherapy等著作大卫R.霍金斯PowervsForce卡尔·罗杰斯《积极倾听》、《当事人中心疗法》等著作卡伦·霍尼NeurosisandHumanGrowth兰多夫M.内瑟GoodReasonsforBadFeelings路易斯·科佐利诺WhyTherapyWorks马丁·塞利格LearnedOptimism等著作马克R.麦克明Psychology,TheologyandSpirituality马文·莱文ThePositivePsychologyofBuddhismandYoga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四卷套)欧文·亚隆ExistentialPsychotherapy乔纳森·皮姆JourneyThroughAnxietyandDepression乔治·韦恩伯格TheHeartofPsychotherapy萨尔瓦多·米纽秦FamilyHealing维克多E.弗兰克Man’sSearchforMeaning王阳明《传习录》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延伸阅读FurtherReading
文:彭小华丨编:青苔
▼更多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