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没有什么身体疾病,却总是感到身体不适,被心理医生诊断为焦虑症。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翁茵茵认为,小强的经历与感受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时常会受到“焦虑感”的侵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被这种情绪压倒,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与人际关系。她建议:对抗焦虑不如接纳焦虑。
焦虑症已成常见的情绪障碍
小强和堂弟都在深圳打工。去年堂弟在上班时不幸猝死,小强回农村老家参加了堂弟的葬礼,当时他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去年10月起,他时常感到头晕,他开始紧张起来,想到堂弟的猝死,他非常害怕自己身体有病、可能要像堂弟那样不行了,越想越心慌得厉害。他辞了工,回老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好了,于是今年4月又来深圳打工。
然而不久,小强又开始头晕起来,一头晕就觉得喉咙发紧,心慌难受。他担心得不得了,医院查了又查,可是根本查不出身体有什么问题。后来医生说他可能有心理问题。虽然不是躯体疾病,但他同样害怕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且他觉得自己的心理问题应该很严重,于是立刻去看精神科医生,被诊断为“焦虑症”。
翁茵茵认为,其实在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种焦虑感,焦虑症已成为人群中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情绪主要表现有两大方面。一是身体不舒服,感到嗓子紧、有阻塞感,身体也发紧,还感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出汗等。二是情绪焦躁,坐立不安,脑中会想各种可怕的情景。“当焦虑明显影响到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时,人就生病了,这时自己再努力调整,也难以调整到正常的情绪上来,需要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出现焦虑要区分两种事实
鉴于易焦虑的人往往沉浸于自己的某种主观想法中,翁茵茵指出,出现焦虑情绪后,首先要善于区分“客观事实”与“心理主观事实”。
以小强的经历为例。他要意识到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好的。因为做了很多检查,并没有查出什么身体问题,许多医生也认为他的身体没问题。
而他的心理主观事实是:自己担心身体不行了。“感觉身体不舒服后,小强很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焦虑情绪,并把健康状况往不好的方面去想,越想就越觉得自己的身体是有问题的,因而情绪更加焦虑。”翁茵茵指出,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小强要先区分什么是自己的心理主观事实、什么是客观事实。“这时要告诉自己,客观事实与心理主观事实二者是不同的,现在只是我在主观上感到害怕,但其实身体健康是好的,我在心理上害怕的主要是怕自己生病了、身体快不行了,但这只是自己的主观想法,并不是身体的实际状态,实际上身体状态并不可怕。”
与其抗争不如接受
其次,无论是客观事实还是心理主观事实,这些都是“事实”,所以,就只能去承认它。“有的人觉得,既然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符,就是不对的,我就不应该有这想法,而我也应该是可以控制主观想法、不这样想的,我怎么能控制不住它?于是拼命想控制自己的想法。可是越想控制、那些主观想法越抑制不住地冒出来。”翁茵茵指出,这种努力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更加无助。
她认为,很多人对待焦虑,习惯的方式是控制它、努力去掉它。这是我们对待痛苦的一种本能反应,却会使焦虑更深重。因为当你想控制焦虑感、努力想摆脱这种感觉时,你就是在与它进行抗争,如同与焦虑感在打仗。所以你越抗争,却只能让焦虑感更重。
“有时对待焦虑,我们需要一些智慧。”翁茵茵说,这种智慧其实很简单,“能做就做,做不到就只能接受,否则你就是与自己过不去”。焦虑的人更需要这种简单的生活智慧,因为焦虑的人心里不安的程度往往非常大,当他体会到死心了,才不会再去挣扎,而只要他觉得还可以挣扎、还可去做时,就陷入了一个陷阱里,越挣扎越焦虑。
所以,当感到焦虑的时候,与其与它抗争,不如承认:我没辙了,你爱咋的就咋的吧。这就进入一种“接纳”的态度,“无可奈何地只能让它在那了”。当你不再与焦虑进行抗争时,你的焦虑就开始下降,这意味着你就开始康复了。
增加安全感与存在感
对待焦虑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增加安全感。翁茵茵说,焦虑时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感到安心、安全,比如随身携带家人的照片,并时常拿出来看。因为人回到家就觉得放松、安全,即使身在异乡,看看家人的照片也会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有很多人在照应着自己呢。
要经常给家人打打电话。很多人离开家乡和亲人外出工作后,总觉得打电话给家人时要报喜不报忧,觉得报忧也没有用,不能让家人白操心。翁茵茵认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电话里把自己的生活向家人说出后,虽然家人不一定能帮上忙,但对你来说,说出来就是一种释放,你的心态就会不一样了,先前比较烦恼的事也不觉得会怎么样了。
翁茵茵指出,独自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受到的保护与支持较少,与人交往也少,容易害怕、紧张,这时可以让他们做些练习,增加“存在感”。比方说,你站在地面上,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打量一下周围的空气、阳光,这些都是无条件为你而存在的,不用任何代价,你就拥有它们。人在大自然中就会放松、愉快,去感受土地、阳光、树木都在支持着自己,而且这些都是无条件的。存在感增加了,人会感到踏实、更有自信和力量,安全感随之增加。
相关链接向大自然学习化解焦虑
“有些人觉得活着有很多不容易,但大多数不容易都是人想出来的,而事实往往就很简单。是人自己制造出一大堆问题。”翁茵茵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人类的生命处于威胁之中,想得多的人、常焦虑的人,容易活下来。但现在,那样的环境没有了,可是脑子里仍残留着负面的记忆,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了别人的认可,自己才能认可自己,否则就焦虑万分。
注意到了吗?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雨露,同样在生长,不会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没有其它的树高大、没有其它的花娇艳、得不到认可就不生长了。“人也可以这样看自己。我就是我,不用与别人比,有家人,有阳光、雨露。这样就安心了,该怎样就怎样,如果有事情发生了,就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如果什么都做不了,那就随它去吧。这就让自己放松。”
现代社会,焦虑感像影子一样,似乎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现代人。焦虑时,很多人让自己的想法脱缰,不停地跑,越想焦虑感越重,然而回到事实层面一看,往往“只是这么回事”。翁茵茵建议,如果不想让焦虑感紧紧地控制住自己,那么焦虑的时候,最好别坐着乱想,而是要动起来,动的时候,环境变了,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现在的环境上,而大自然是很开阔的,你会感染到这种开阔,心情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刘一平邵春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