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盏路灯背后的“光明使者”
城市路灯照明,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路灯从无到有,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亮化与美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座别具民族特色的不夜城,成为一张光彩闪烁的城市名片。
从无路灯到不夜城
信步市城区白马步行街广场,一排排庭院灯竞相开放,亮如白昼。人们踏着节拍翩翩起舞,小朋友牵着父母之手尽情嬉戏玩乐,一派祥和景象。
1956年以前,金城江镇城区内没有电灯照明,只有一些商户使用汽灯或马灯挂在门前用作照明和方便人们购买商品。随着第一座小火电站的建成,金城江城区开始有了道路照明设施,但也仅仅是在十字路口或道路拐弯的地方安置几盏白炽灯。
如今,我市城区路灯的发展突飞猛进。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大街小巷共计80多条、大型公园3处、大型广场6个,路灯总量近17000盏,线路总里程近130公里,覆盖了95%以上的城市道路路灯亮化。
而原先的白炽灯早已被高压钠灯、LED灯、节能灯、无极灯等所取代。灯杆由木杆到水泥杆,发展到现在的钢杆,灯具则由敞开式变成了反光好、寿命长的密封式。路灯的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身材高挑的单臂灯,有含情脉脉的双臂灯,还有婀娜多姿的中华灯、庭院灯越来越多的路灯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而且还具备景观功能,高高低低,五光十色,相互辉映,形成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亮化夜景。
每年我市改造、新增的路灯以10%的速度增长。河池市路灯管理处主任助理吴贵东说,目前,已做到城市路灯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与改造,可以说路通到哪里,亮化工程就建设到那里。
不夜城有支光明护卫队
路灯安装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分布广、数量多,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风吹雨淋和偷盗、人为破坏等因素,一些路灯很受伤,导致黑灯瞎火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我市路灯线路频繁被盗,光是线路被盗就有4千米,损失近70万元。2014年,我市城区路灯设施,因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的,修复维护费就花去近200万元。其中,有70、80万元是由于人为破坏造成的。吴贵东说,我市实行巡灯制度,建立全方位防盗格局,加强人力巡查等有效措施,减少案发率,减少损失率。
我市有一支光明护卫队。每到夜幕降临,路灯齐放的时候,就是他们工作的时刻。他们乘坐巡逻车,只要有路灯的地方,就有他们巡查的影子。
巡逻一圈城区路灯,就算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快也需要2个半小时。吴贵东说,若是遇上路灯出现故障需要处理,那么巡逻队员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的事。要是遇上汛期雨夜,为安全度汛,需要安排人员通宵值守,监控水情,并在情况紧急时及时切断路灯电源。另外,还安排人员在城区内全面巡查,以确保城区内不会因雨情扩大而导致路灯漏电现象。
目前,这支光明护卫队有18人,管护着城区近17000盏路灯,平均每人要管护近1000盏路灯,是整个广西区内平均每人管护路灯数量最多的城市。他们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地巡视检修路灯设施。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我市的路灯亮灯率和灯具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路灯开关走向现代化
我市路灯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天亮天黑时间不同而进行调整开、关灯时间。目前,我市冬季路灯傍晚约6点多开灯,早上7点10分关灯;夏季晚上8点亮灯,早上5点多关灯。
说起路灯的开关时间,我市路灯监控也经历了变迁。1976年,我市路灯总数达到400多盏,才安装了分表开关控制箱,但是还是靠人工控制开关。到1985年,市城区路灯线路总长达到4570米,路灯总数达810盏,开关箱也由原来的分表人工开关向自动控制发展,并安装自动控制开关箱三台。发展到如今,我市已有200多个路灯控制开关箱。
以后有条件,路灯将朝智能化监控发展,不但能有效地提高路灯的监控效率,而且还能及时发现路灯出现故障和被偷盗破坏等行为。吴贵东说。目前我市路灯监控很多还是依靠机械钟表监控,还需要人工进行调整路灯开关时间。每个月工作人员要对路灯开关时间进行调整一次,每次调整完所有路灯开关时间,大约需要2天时间。若为智能化监控,可以记忆多个开关时间,一年可能调整三两次就可以了,一次调整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据悉,目前,我市城区已有部分路灯在实行或在试用智能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