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anxiety)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panicattack)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英文名称:anxietydisorders
就诊科室:精神科
常见病因:
与遗传、个性、不良事件等有关。
常见症状:
紧张、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尿频等。
二焦虑症的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三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四焦虑症的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由专科医生诊断。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症状和病程。
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如果分数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
按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焦虑症系神经症的一个亚型,首先须符合神经症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员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员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
1.惊恐发作(急性焦虑)
除了具备神经症的特征以外,还必须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相。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轻型症状特点符合以下4点,重型症状加上第5点:
(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景,发作不可预测;
(2)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3)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濒死恐惧、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事后能回忆。
(5)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在1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上述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2.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
除具备神经症的特征外,还必须以持续的广泛性焦虑为主要临床相。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排除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轻型表现符合以下2点,重型表现加上第3点: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3)社会功能受损,病员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符合上述症状至少6个月。
五焦虑症的鉴别诊断
1.正常的紧张
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所表现的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现实威胁相适应。
2.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
凡继发于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多种内科疾病可有焦虑表现,尤以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多见。
3.药物伴发的焦虑症状
因广泛使用激素类药物,药物引起的焦虑症状不再罕见,只要不忽略服药史,鉴别不难。如果诊断可疑,激素应减量或停用进行观察。可卡因、大麻、海洛因的服用或戒断都可引起焦虑状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典型的类惊恐发作。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焦虑。
4.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
焦虑可见于任何精神疾病,这种焦虑情绪是原发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
六治疗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1)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①优点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较便宜。②缺点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有可能产生依赖。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阿普唑仑,一天2~3次。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弱,对白天工作的影响较小。使用原则: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3~4周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赖的产生;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2)抗抑郁药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
①广泛性焦虑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文拉法辛(博乐欣、怡诺思)、黛力新等。
②惊恐发作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等。
(3)长短效药物合用这类药物抗焦虑效果肯定,可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但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价格偏贵。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药物治疗是治标,心理治疗是治本,两者缺一不可。
还有适合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治疗等。
七预后
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八焦虑抑郁症病人药物治疗指南对于抗焦虑抑郁症的药物,有的药物起效快,有的起效慢,取决于药物差别和个体差异等情况。快的一个星期后就有效果出来了,这里的快是指“药物和个体匹配的比较好,也是对症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一个效果出来。也有的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这并不代表药物没有效果,一般保守的观察时间是4到8周,也就是说,当你服用一种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时,不要过早地认为它没有效果,看到别人一周就有效果了,而在自身身上却迟迟没有效果,过早的放弃,是极其不科学的,也会挫伤自己治疗的信心。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到可能是个体差异,不妨等待一段时间,即:耐心观察4到8周。若效果显现出来了,那么就是效果出来了;若没有,则考虑再来换药。所以,我们也说,在开始服药的前两个月内,是处在一种试药、找药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耐心、说服自己、抗住症状,力争观察至:4到8周时间,再来作决定,并在这中间复诊一次。不同人群,在使用抗抑郁焦虑的药物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它的慢性病比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类病人,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一些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即:对血压、血糖、心脏影响比较小的药物。例如,一个老年人有糖尿病,那么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可能就会尽量减少使用米氮平、奥氮平之类的药物,因为这类药物会诱发代谢综合征,会导致血糖控制困难。对于老年人合并心脏病的病人,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些三环类的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都要慎重使用。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合并其它的疾病可能性比较小一些,但是不同的症状,在使用药物时也有不同的取舍。比如,年轻人有焦虑抑郁并伴随身体痛疼的患者,则可能选择度洛西丁、文拉法辛,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有疼痛症状、躯体症状多的患者来说效果会好些。如果是单纯的焦虑抑郁,尤其是青少年,则选择舍曲林更为合适,因为这个药物对青少年来说是相对安全的,而该药也较为温和。对于儿童患有焦虑抑郁的毕竟较为少见,一般在治疗方面上,尽量不建议使用药物,而是采用外界环境的改变来疗愈儿童脆弱的心灵,比如:环境的改善、父母关系的改善、家庭和谐氛围的创造、父母用心地呵护和尽可能带孩子出去走走、参与一些活动,又或者充分满足孩子的兴趣,在兴趣中缓解焦虑抑郁的症状、又或者做做促进身心发育的益智游戏、参与一些儿童类的心理治疗活动。如果对于一些失眠比较严重焦虑抑郁患者,那么可能会采取使用米氮平来治疗失眠,奥氮平则加以辅助!再结合其它抗焦虑抑郁症的药物,合并治疗。总之,在治疗焦虑和抑郁上,不同人群,在治疗上,其治疗的方案、用药是完全不一样的。请正规就医,并定期复诊,科学地去使用药物系统地为自己治疗。不可轻易停药,很多患者在服药两三个月,觉得自己症状完全消失了,故私自把药给停了,其实那不是你好了,而是药物在缓解你的症状,也说明治疗的疗效非常好,这个时候,更是应该巩固治疗的阶段,坚持足量足疗程的科学指引去遵循,力争治疗彻底。一般来说,初次发病的患者,服药时间一般都在一年左右,如果没有一年,就不算是足疗程,具体也得因人而已。这里指的是大多数!而对于复发两次以上的焦虑抑郁患者,如果考虑再使用药物治疗,那么服药时间至少是三年,但是我们一般不建议在使用药物了,因为第一次使用药物,确实是症状太难受了,但是经过系统治疗你已经好了,那么再有症状来临的时候,我们说这时你已经具备了之前的经验了,那么是否可以做到无畏惧它呢?九焦虑症的自我疗愈策略拥有信仰看书疗愈运动跑步疗愈学习新的技能多帮助别人感恩生活多点结交有能量的人,改变自己的活法多点包容心理暗示的转移,不要想着去吃药才能缓解,而是多想想不吃药,通过吸收一些正能量的书籍理念,使自己生活充实起来,一旦充实了,有了信念,那么你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了以及配合自我认知的调整、兴趣的培养等等之方法来为自己疗愈呢?这可能,能真正避免你再次去服药的可能性。事实上,真的可以!总结:初次发病,严重的,系统治疗,足量足量程治疗是摆脱药物的关键手段,也是正确的手段。而再次复发,建议先不急着使用药物,而是把之前的疗愈经验重新再使用起来,不要暗示自己去服药,这是关键!?(我们仅仅是智慧传播者,文章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