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2岁开始焦虑,焦虑35年,哈佛顺利
TUhjnbcbe - 2025/5/27 17:26:00

他2岁开始焦虑,10医院做评估、接受治疗,婚礼上焦虑到双腿发软,差点瘫倒……

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治疗焦虑的方法和接受治疗中度过的。在治疗过程中,他曾经尝试过个人心理疗法、集体疗法、催眠疗法、冥想疗法等治疗焦虑的方法,也吃过各种千奇百怪的药,但几乎都没什么用。

他曾一度陷入恐慌中,觉得自己无法摆脱焦虑的“魔咒”,只能任凭焦虑折磨。在坚持了35年后,他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克服了焦虑的障碍,顺利地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在大西洋杂志社做编辑,甚至还出版了两本书。

他就是作家斯科特.施托塞尔,他把自己从小到大对抗焦虑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好的焦虑》。书中除了斯科特.斯托塞尔对抗焦虑的经历,也从医学、文化等各个角度讲述焦虑的成因,还收集了各个领域的学家们对抗焦虑的方法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人了解焦虑,摆脱焦虑带来的生活困扰。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什么是焦虑,为什么会产生焦虑,以及如何利用焦虑提高生活质量这几方面来解读本书。

一、什么是焦虑

度娘对焦虑的解释为: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作者的主治医生W博士说:“焦虑,是对未来的苦难的忧惧,对难以承受却无望预防的灾难,充满害怕的期待。”

焦虑的本质是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当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是否会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事情一旦脱离预期却没有准备方案,我们就会陷入焦虑的状态中。

比如,工作中接手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任务,你会因为不知如何着手而焦虑到失眠;面试时,面试官提的问题不在你的射程范围内,你会紧张到冒汗……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焦虑,适当的焦虑可以指引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还会身体健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焦虑的平衡点,这样才不会在焦虑的生活中备受煎熬。

二、为什么会焦虑

想要摆脱焦虑的困扰,我们先要了解焦虑的属性,因为每个人焦虑的原因不同,对抗焦虑的方法也将不同。

《好的焦虑》书中,作者将焦虑原因分为三种,可以概括为遗传性焦虑体质、童年习得性焦虑和社会焦虑。

1、遗传性焦虑体质

你没看错,焦虑也是会遗传的!

一项关于基因的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你的近亲中没有人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那么你焦虑的概率为4%;如果你的近亲中有一位焦虑患者,那么你焦虑的概率就会飙升到20%。研究人员把这一现象称为“基因风险导致的家族聚集性”。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凯根,他曾做过一项实验,对22个婴儿进行研究,研究中发现有的婴儿在几周大时候就会表现得比其它婴儿更胆小。这些胆小的婴儿睡眠质量差,心率较快,肌肉更加紧张,尿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更高。凯根将这些孩子归纳为抑制性,其中13人为抑制型,其它9人为非抑制型。20年后,这些婴儿都已成年。凯根发现被鉴定为抑制型的13个人,与同龄人相比更加害羞、紧张,他们比同龄人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概率更高。

作者的外祖父和母亲都患有严重的焦虑症,而且外祖父正是在焦虑的折磨下去世的。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作者的焦虑与家族的焦虑史脱不了干系,作者应属于遗传性焦虑体质。

由此可见,有些人的焦虑是与生俱来的。焦虑的父母生下的孩子,自出生后自带焦虑体质,非焦虑性父母生下的孩子心理会更加健康。

2、童年习得性焦虑

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时期,我们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认知都取决于父母的性格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决定了孩子的生活方式。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曾比提出了依恋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焦虑程度主要源于小时候与所依恋的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这个人通常情况下是母亲。

依恋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母亲和蔼可亲,孩子享受到爱的呵护,长大后会更幸福、快乐。

矛盾型依恋:母亲比较焦虑,对孩子时而热情,时而冷漠,孩子长大后也容易患得患失。

回避型依恋:母亲经常责怪、打骂孩子,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焦虑。

热播剧《安家》中包含了这三种不同依恋型人格。

朱闪闪与母亲的关系属于安全型依恋,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是母女之间有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这也是朱闪闪工作不顺却始终保持热情乐观的主要原因。

徐文昌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属于矛盾型依恋,母亲在世时,他过着快乐的富二代生活,后来母亲因为父亲出轨跳楼自杀,这件事对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因此与父亲决裂。

房似锦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属于回避型依恋,出生后差点被母亲扔井里,长大后成为母亲的“摇钱树”,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这导致她成年后非常焦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因为只有赚钱才能给她安全感。

成长时期,最亲密的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焦虑程度。正如那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3、社会焦虑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项涉及18个国家的调查中得出结论,焦虑症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

社会急剧发展,时代快速变化,我们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与平台,这也是个残酷的时代,我们随时都要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机。为了享受这个时代的红利,每个人都在用尽全力地奔跑。

年前很多人离职,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年后的招聘高峰,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再不济也会比当前好。

可没想到因为QY影响,很多公司为了节省开支,招聘岗位大幅度缩水,甚至还掀起了一波裁员浪潮。这一波操作,也震醒了那一批蠢蠢欲动的人,把换工作的目标改成守住当前的饭碗。

公司招聘名额少得可怜,好工作又没有空缺。如此一来,那些失业的年轻人找工作难上加难,最后只能在焦虑中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作家梁晓声在《忐忑的中国人》书中写道:“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年代。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

职场人士为了工作和养家而焦虑,学生为了考试和就业焦虑,单身男女为了脱单而焦虑……

在这个全民都处于焦虑的年代,擅长与焦虑和解的人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人才。

三、如何化焦虑为机遇

作者从小就患有严重的焦虑症,焦虑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35年里他一直在与焦虑做斗争,从未放弃过探索治疗焦虑的方法。当他认为自己终身都无法摆脱焦虑时,他的主治医生却告知他早就战胜焦虑了。

其实,焦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找到与焦虑的自己正确相处的方式,不仅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快乐,还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1、忙碌是最灵的药

遗传性焦虑体质,从小到大内心都非常敏感,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郁郁寡欢。在和他人相处时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如果不小心说错或做错了什么,会过度紧张,有可能当事人都忘了,他却记得非常深刻。

作家罗伯特.伯顿在《忧郁的解剖》书中说道:“引起忧郁症的最大原因是闲散,忙碌是最好的灵药。”

让自己忙起来就没有时间焦虑了,忙碌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如果你的生活被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填满了,也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过度揣摩他人的心思。

如果你现在时间很充裕,却深陷迷茫与焦虑中,不妨停下来,先问问自己最想做什么,想要做到什么程度,打算怎么开始做,每天应该怎么做?给自己制作一个学习目标,不管学什么,都比虚度光阴更有成就感。

比如,你喜欢写作,想通过写作賺点生活费,你可以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2岁开始焦虑,焦虑35年,哈佛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