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父母为何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觉得抑郁
TUhjnbcbe - 2025/4/29 20:59:00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那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国父母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

即使是孩子主动提出自己可能是抑郁症或是焦虑症,也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有些父母还可能对孩子说“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就没事了”、“没事的,你就是太敏感了,多跟同学出去玩玩就好了”、“不用看医生,你听我的,想用钱直接跟我讲,但要懂得节约”……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哪?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杨,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感到心情低落,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每当夜幕降临,他躲在黑暗的房间里,与内心的悲伤和无助相伴。

当小杨试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们却以为这只是青春期的反叛,认为他只是懒惰和散漫。然而,小杨的症状并未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为什么,很多中国家庭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

是因为,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对弱者极端鄙视。

表面上,人们都表达出对弱者的善意和包容,但潜意识中,对于自己或儿女亲人被看成弱者,则非常抵触,尤其是儿女如果被定义成弱者,父母会感觉是自己的失败。

同时,在教育和工作上,上位者和权威,习惯于利用这种集体潜意识中的弱者歧视,去激发所谓的自律,用不要成为弱者,以及弱者的贬义词标签(废物、一事无成、二流子等)去恐吓下属和孩子,进行意志力的激发。

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天然倾向于相信意志的力量,宣扬和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甚至忽略客观条件,将所有的挫折和成绩不佳,都视为不够努力的结果。

这就会产生很多看上去天真,而又自圆其说的归因。

抑郁症就很容易被指责为意志不坚定,信念不够或者临时的一种脆弱。

而这些都是跟弱者这个词汇挂钩的,在对弱者极端鄙视的情况下,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这在潜意识中被视为自己的伟大作品)是脆弱的,心理失衡的,需要外部的心理治疗的。

这对父母来说非常恐怖,承认现实的代价是自己被赶出了舒适区,且自己成为了自己鄙视的那种人。

很多抑郁症患者把家当作最后的庇护所,但当父母不认真对待自己的病情时,孩子该是多么的绝望啊!

为什么父母总是觉得抑郁症是“离奇”得上的?

80后、70后的父母,大多都经历过中国由贫穷到富足的过程。他们的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们大部分人都遭受了集体创伤:经历过饥荒、社会动荡,以及物质匮乏的不安全感。

同时,他们自己的家庭也带来了很多个体的创伤:

成长过程坎坷,受教育程度低,父母的无知和不管不顾,任自己野蛮生长,家庭氛围可能又比较压抑,经常有成员之间的冲突。

而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不容许他们有过多的表达。于是,他们只能把情绪隐藏起来,长久的压抑,以至于自己都失去了感受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变得麻木。

为了应对创伤,他们也发展出了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1.投射

他们在为人父母后发现:现在的孩子,也太幸福了,不愁吃不愁穿,只要管学习,活得如此轻松,却还不停地抱怨。如果真是这样,成长过程中经受如此多苦难的他们,又该如何去抱怨呢?

于是父母们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也能和自己一样,勇敢地接纳生活的各种苦难,并且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然而,时代的变化也使得孩子身处的环境,超出了父母的理解。现在的孩子更注重精神世界的需求,已经不算是野蛮生长的一代,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陪伴和支持。

孩子们的苦恼在于:“父母小时候除了愁温饱,什么都不愁;我们除了不愁温饱,什么都愁。”

2.压抑和否认

大多数父母的童年都是不幸福的,再往前辈追溯,则是更不幸福的童年,未被修复的创伤如同烫手山芋一般代代相传。

到了物质丰富的现代,父母们认为孩子们已经没有理由创伤了。当孩子被确诊抑郁的时候,大多数父母往往是本能地否认,更多的时候都只是觉得自己的小孩太内向了,不喜欢说话,不愿意表达自己,和什么“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根本不可能有关系。

父母这一辈,是“没有被温柔以待的人“,他们也不懂如何去温柔对待他人。

在孩子治疗期间,父母的心情肯定是焦虑、急切的。

因此,当孩子仍存在各种消极的想法时,父母最好可以尝试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去体会他们的立场和感受。

父母切忌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加于孩子,而是需要保持对孩子背后想法的好奇心,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才能更好地了解感受。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得抑郁症,是家庭的末日,实际上,父母和孩子可以以此为契机,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家庭中存在冲突,一定要心平气和地交流。

孩子在抑郁症期间容易攻击自己,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做做户外活动,增进亲子的羁绊。

父母的爱是有局限性的。父母可能会不理解孩子,可能会逃避问题,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在不完美的亲子关系中,并不一定非要互相折磨,直到一方妥协,而是要努力和对方沟通,理解对方。坚强的亲子关系,才是治愈抑郁症的一剂良药。

能够耐心看完这篇文章的家长,一定是爱孩子的,也是最想让孩子快点好起来的,如果你们遇到了难题,是自己处理不了的,或是当地医疗水平处理不了的,可以在下方扣“1”!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父母为何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觉得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