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生气的代价,看完后,看你还敢不敢生气
TUhjnbcbe - 2025/4/13 20:13:00
                            

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80%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能把自己“气死”。

郝万山教授学医、行医长达半个世纪,亲眼看到因为心理情绪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产生、家庭失和、事业挫折的大量实例,对病人在疾病中的痛苦挣扎感同身受。

他接诊的病人中80%~90%都属于心因性疾病,于是选取了81个生动无比的真实医案,写成一本《不生气就不生病》,讲解因情绪过激和负性情绪持久而导致的形形色色的疾病从发病到治愈的每一个细节。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以下就是郝万山教授《不生气就不生病》一书中的故事之一:

过分要强

14岁女孩“气得”饭都吃不下

那是在四十多年前,一个刚满14岁的女孩儿,在初中读书,既聪明又勤奋,成绩优秀,人极要强。

只因所在年级第一批入团的名单中没有她,就断定是班主任说了坏话,气得睡不着觉,导致吃饭咽东西很不顺畅,以致很多时候,食物还没有进入胃里,就又反流出来,逐渐出现了胸骨后堵闷,后来发展到胸骨后疼痛难以忍受。

当地中医诊断为噎嗝,久治无效,骨瘦如柴。她的父亲曾是我中学的学长,带她辗转找到我,我当医院明确诊断,然后再讨论治疗方案。

噎嗝是中医的病名。

严格地说,噎是吞咽不顺,食物哽噎而下;嗝是胸膈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随即吐出,但两者常常同时或者交替出现,因此噎和嗝也就常常并称。

噎嗝作为症状时,多见于食道癌的患者,所以很多人就把中医所说的噎嗝与西医所说的食管癌等同起来,并认为大多是老年人易患此病。

其实两者不应当划等号,因为像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溃疡、食道痉挛、贲门失弛缓症等疾病中,都可以见到噎嗝的症状,因此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患噎嗝。

医院消化内科反复检查,这位女孩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医生建议到她消化外科做手术,把食道下段纵着切开个口,横着缝上,这样一方面食管会变宽,另一方面食管下段括约肌被切断,即使再痉挛也不会挛缩到咽不下食物的程度了。

这就像有的人嫌新买的袜子口勒得太紧,要剪一个或者剪几个小口的道理一样。很快,医院消化外科做了手术(当时是开胸的手术,切断了两根肋骨),手术康复后,她基本能正常进食了。

现在有食道内窥镜手术和食道气囊扩张术,这两种新的术式可以避免开胸,从食管内给食管壁和食管括约肌造成多处小的损伤,这就等于把紧口袜子的橡皮筋崩断几根,使它变松。

还有就是注射肉毒素,使肌肉松弛而不再痉挛。但那个时候还没有食道内窥镜手术这样的技术,也没有食管气囊扩张术和肉毒素注射这一类的疗法,只能做开胸的食管手术。

30年后再复发

是手术?还是...

不料30年后,这位已经年满44岁的女士因家事生气而病情复发,30年前的食管手术,已经抵挡不了这次生气引起的括约肌痉挛,又是饮食难下,于是又来找我。

我问医院做第二次手术呢?现在手术方法已经进步很多,不用再开胸了。

她说已经去过了,但医院建议,已经做过一次手术的食管,再做第二次手术,效果不一定好。

虽然可以考虑用气囊扩张术和注射肉毒素,但因有过手术,食管瘢痕畸形,效果好坏也难说,建议先保守治疗。

不想再煎熬了

这病,能除根吗?

她向我询问这病是怎么引起的,能不能除根?

30年前做手术时,医生曾经对他们父女说,这种手术是除根的,结果现在又复发了,怎样才能除根?

我回答说,这种病是她生大气后引发了食管下段的括约肌痉挛而不能松弛所造成的。食管是连接咽部和胃之间的一个肌性管道,食管还有两组括约肌,位于上部的,叫食管上括约肌;位于下端贲门的,叫食管下括约肌。

这两处括约肌在不进饮食的情况下自动收缩,把食管关闭,既可以阻止外部空气进入胃中,又可以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在进食和喝水的时候,上括约肌先松弛打开,使饮食物进入食管,随后上括约肌关闭,下括约肌打开,使食物进入胃中。

人生气或其他负性情绪过激后,会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调,于是食管下段的括约肌在进饮食的时候,本该松弛打开,却因痉挛而打不开,饮食物咽下就受阻了,或者咽不到胃中就又反流上来,所以称为“贲门失弛缓症”,中医笼统地叫“噎嗝”。

至于能不能除根,经常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常常回答:“这个问题不应当问我,而应当问你自己。”

我反问她:“难道你就不知道你的病根是什么吗?第一次发病是因为生气,第二次发病还是因为生气。这就是病根呀!这都是生气惹的祸呀,生气就是百病之源。能不能除掉这个根,就看你今后能不能不生气,能不能养心静心,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呀!”

解铃还须系铃人

心病还须心药医

如果不能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尤其是控制负性情绪,这病很可能还会再度复发。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我说:“你已经惩罚过自己两次了,难道还不能吸取教训吗?”她连连点头。

其实,生气与发怒是同一类的情绪。在丹尼尔格尔曼的《情商》中,就把生气、气愤、义愤与愤怒、狂怒、暴怒、激怒、恼怒、易怒、怨恨、刻薄、敌意等归属为一类,愤怒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病态的仇恨和暴力。

另外我发现,伴随着吞咽困难,她还有明显的焦虑、郁闷,心烦、急躁和失眠。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于是我针对她的具体情况,开了疏肝和胃、定志安神的中药。她服用一个来月就基本痊愈了。当然这次能较快痊愈,也和她已经意识到这个病与生气郁怒密切关联,从而真正重视了调控情绪有关。

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

健康需要自己管理,需要自己负责。

本期专家

郝万山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著名的中医导师:当代中医伤寒人,国家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中医讲学足迹遍及亚欧美澳和港台在内的国内大多数省市。

权威的医疗专家: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难治病症,对精神躁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对妇女月经病和围绝经期前后诸症等的治疗,尤有独到经验。著名经络研究学者祝总骧称赞他为当代中医伤寒人,与以世家或秘方取胜的名医相比,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半个世纪的学医、行医中建立起独特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渊博的中医学者:主编或合著专业书籍30余部,专著《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郝万山话中医》《郝万山说健康》等畅销国内外,影响深远。

勤奋的健康传播人: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养生大讲堂》等主讲嘉宾,深受观众喜爱,健康科普讲座遍及大江南北。

总策划:王岽、董玲

原标题:《生气的代价!看完后,看你还敢不敢生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气的代价,看完后,看你还敢不敢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