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疫情期间,孩子的抑郁症双相加重,无法及
TUhjnbcbe - 2024/10/21 16:43: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目前,很多企业仍要求员工继续在家办公,大中小学校也一再延长寒假。至此,全国大部分人民已在家自我隔离大半个月了,从猪年宅到鼠年,真是史无前例的“跨年宅”。如果一般家庭只是感到沉闷,那家中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家庭,面临的则很可能是亲子矛盾大爆发和极度的焦虑状态:亲子关系本来就不太好,现在大眼瞪小眼,更容易滋生矛盾;一吵架孩子就大打出手,甚至要死要活,家长躲都没地儿躲;孩子情绪激动,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不与父母交流,甚至自残;特殊时期精神科不开诊,医院,可药物快吃完了……这些问题都很紧要,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急性发作,所以家长和陪护亲属们一定要重视。但是,如果处理好了,这段艰难时光反而能成为加快患者康复的契机,坏事变好事。基于多年的精神心理障碍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多学科诊疗(MDT)的临床实践,我们分享以下建议。01、父母往往是焦虑源,须进行自我调整烦恼一:担心被传染。很多人以为这次疫情令大众人心惶惶,那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人心理更加脆弱、敏感,是否更加容易惊慌失措?其实不然!尤其是青少年患者,他们可能比父母还淡定。父母这一代人大多对年的SARS(非典)一役印象深刻,深知传染病的严重性,甚至留下了心理创伤。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与“非典”很相似,但波及程度又远超“非典”,很可能激活父母们的相关心理创伤。他们不但担心自己和家人会被传染,看到新闻里无助的患者又倍感悲戚,从而引发焦虑和恐慌。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非典”的印象很模糊,儿童期的孩子更加没有记忆,这次疫情可能是他们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有意识、有具体记忆的传染病爆发事件。他们当然也会有所担心,但焦虑程度一般较轻(有与过度清洁或疑病症相关的强迫症患者例外,下文会讲)。所以,父母一定要对这次疫情有客观、理性的认识,重视而不恐慌,自我调节心态和情绪。烦恼二:长期闭门不出。不敢出门,不能上班,不能逛菜市场,收入降低,无法活动舒展……这对于平时出门上班、遛弯儿惯了的大人来说,这确实很难适应。久而久之,难免心生烦躁。图片来源于网络而一般患有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他们中有很多人伴有学习障碍和社交恐惧,甚至不少孩子休学已久。他们平时就不愿出门,爱宅在家。说得通俗些,他们早就“宅”习惯了。在平时,他们这种生活方式确实不健康,无奈被病情所迫。但在如今这个特殊情况,这反而成了非常好的生活方式,大多青少年精神心理患者都能适应得很好。烦恼三:矛盾变多了。平日休学在家的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大多都爱通过玩手机、打游戏来打发时间,作息黑白颠倒。父母也心知肚明,但他们白天在上班,眼不见心不烦。可现在一家人都家里蹲,孩子的任何动静父母都看在眼里。看到孩子整天手机不离手,沉迷网络游戏,跟他们说话也不爱搭理。父母本来就心烦压抑,再被孩子的行为一激,随时都会像火药桶一样的爆发。孩子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疾病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本来就有问题,现在摩擦不断增加,矛盾被激发、被放大,这对患者来说真的非常不利。万一患者濒临崩溃,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肢体冲突,甚至走极端,酿成悲剧。那么该怎么办呢?在文章后第三部分分析“如何坏事变好事”中,我会分享一些思路和做法。02、万一断药,未必出现停药症状上面提到,大部分青少年和儿童期的孩子不会对这次疫情感到恐慌。但也有例外,就是那些患有强迫症的青少年或儿童患者。尤其是有“洁癖”症状的,反复洗手、清洁、消毒;或者原来就有疑病症状的患者。所以,这段时间他们可能会更加焦虑,行为症状会加重,不但自己洗手、换衣服和消毒的次数增加,也会不断督促家人这么做,比国家要求的还要严格。即使在父母看来,有些行为实在没有必要,但也请你们理解,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在疫情时期,再怎样注意个人卫生也不为过,还能缓解孩子的焦虑和病情,何乐而不为?还有到精神科就诊和开药的问题。特殊时期,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于抗疫防疫,医院的精神科减少诊疗时间,甚至停诊,尤其是在疫情较严重的地区。就算开诊了,医院看病,会不会被交叉感染,这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建议父母不一医院。可以由父母代为描述病史、开药,并尽量与医生协商开久一点的药物,比如3个月,医院的频率。医院,或者精神科不开诊,可以寻求正规渠道的网络问诊,如“好大夫”平台等,在线咨询精神科医生,得到指导。万一真的面临断药,该怎么办?其实不用太恐惧。断药并一定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就算复发了,也不代表“三次复发就要终身服药”。这种观点仅代表药物治疗为主的传统精神病学的观点,有很大局限性。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精神科里,理论上停药和减药都必须根据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在临床上我也是这样叮嘱患者和家属。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患者和家长因认知不足,擅自断药、减药,这样的风险是很高,但确实有不少患者没出现什么明显异常,反而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有的患者就算出现了停药反应,症状加重,但后期通过增加服药,或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等方式,病情也可缓解。所以,尽可能维持药物,若实在没有办法,也不必恐惧。否则,所谓的“停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恐慌,反而加重情绪障碍,自己吓自己。如果父母保持淡定和理性,就算孩子出现了停药反应,也能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减轻不良反应。03、如何坏事变好事?病毒会传染,情绪也会传染。通过上面的叙述,相信父母们已经明白大人的情绪至关重要。只有你们不慌,才不容易影响孩子。而且,应该利用这段宝贵的假期,抓紧时间,想尽办法加快孩子的康复。第一,充分利用假期学习科学精神心理知识,看到疾病本质。无论孩子患的是什么精神心理障碍,父母一定要对相关疾病有理性、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是第一位的。很多父母平时忙碌,没有时间和意识去认真学习,只依靠大夫的片言只语,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现在正好有时间系统学习,做好笔记,不断反思。这对孩子的病情有很大帮助。在我们机构治疗效果很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虚心学习,看过很多精神心理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尤其是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期间,孩子的抑郁症双相加重,无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