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是一种以广泛性、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坐卧不安,临床上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该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且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病程多迁延。对各型焦虑症病人进行日常保健护理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首先做好心理咨询与支持性心理工作,促使患者对家人、朋友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可以采取集体听课、交谈、讨论的方式,使病人了解病情,有助于接受暗示、鼓励、支持,克服消极情绪、孤独感,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鼓励病人回忆或描述焦虑时的感觉,根据患者的焦虑感受,与病人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谈话态度和蔼,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并给予简洁明确的指导,表明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用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度过危机,让患者有效的适应和面对困难。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和愤怒。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和各项体育活动,劳动锻炼,做到劳娱结合,分散注意力。
根据患者的特点,培养其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增强应激能力,降低恐惧的程度。逐渐缓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应关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信任协调的关系并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其感受,以减少心理负担。
患者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对焦虑症状严重的患者,家人及朋友应及时陪伴,给患者安全感,倾听患者的主诉,让患者有适量的情绪宣泄,以防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必要时遵医嘱给抗焦虑药物帮助患者控制焦虑症状。在病人因驱体不适而痛苦时,陪伴并帮助病人减轻或解除不适,配合患者掌握应对焦虑的方法,如放松疗法、森田疗法、肌肉放松技巧、深呼吸运动等。
在自我预防该病上,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据统计,1/3的病人病程在半年至2年,2/3的病人在2年以上。约有41%~59%患者能恢复或改善,多数焦虑症有较好的预后,少数预后欠佳。据追踪观察,发现女性、年轻、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者预后颇佳,反之预后不良。有人指出,有晕厥、激动、人格解体、癔症性格特征、轻生念头则预后欠佳。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