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抑郁的独立性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4(5):-.
胃食管反流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消化病学》,,28(3):-.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华消化杂志》,,41(2):-.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医学与哲学》,,39(6):45-48.
抗焦虑药物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影响.《临床药理学与治疗》,,23(4):-.
焦虑抑郁状态对胃肠道症状的影响及其机制.《中华内科杂志》,,60(10):-.
心理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心理医学杂志》,,30(1):12-16.
李晓梅,62岁,女性,来自南方一个小城镇,退休教师。她的生活一直比较规律,早晨喜欢散步,下午则常常在家中阅读。然而,近年来,随着退休后的生活节奏变化,李晓梅逐渐感到孤独,尤其是与老伴的沟通越来越少,常常感到心中无所依靠。她的饮食习惯也因此受到影响,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了8公斤。最近,她开始出现烧心、反酸的症状,并伴随胸骨后疼痛、胸闷和憋气,这些症状让她倍感焦虑。
在一次就诊中,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后,初步诊断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现她的情绪状态也不容乐观,存在焦虑抑郁的表现。医生建议进行常规的抑酸治疗,但李晓梅对此并不满意,认为症状并未得到缓解。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不适。其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等,常常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李晓梅的焦虑情绪可能加重了对反流症状的感受,导致她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晓梅的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她的胸痛、胸闷和憋气逐渐加重,尤其是在情绪紧张时,常常感到心慌和出汗,甚至在夜间睡眠中惊醒。她的面色愈加苍白,眼神中透出一丝无助,手心微微出汗,似乎在与内心的焦虑作斗争。医生决定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为9.0mmHg,明显低于正常值14~21mmHg,且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酸反流程度较高,DeMeester评分为16.7分,表明她的反流症状确实较为严重。
在随后的诊疗中,李晓梅坐在诊室里,神情恍惚,眼中流露出不安的神情。“医生,我的这些症状真的和我的心理状态有关吗?”她的声音微弱,似乎在期待一个肯定的答案。
医生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地解释道:“李女士,您的焦虑和抑郁确实可能加重了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患者在情绪波动时,症状会明显加重。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