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起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像一个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项;突然某一天,身边朋友发生了意外,然后就开始反思,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然后在36岁那一年,作者突然觉醒,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并且开始广泛涉猎知识,作者结合亲身经历以及大量的阅读,最终有了今天这本书。
三重大脑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大脑,人类的三重大脑:本能脑(也叫爬行脑)、情绪脑(也叫哺乳脑)、理智脑(也叫人类脑)。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对三重大脑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因为理智脑太年轻了,它的成长也比较缓慢(通常要到20几岁才发育成熟)。而往往很多不好的习惯(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都是本能和情绪控制的,理智脑要战胜它们,一定要主动出击,刻意练习……
焦虑与耐心焦虑,人一旦有了焦虑,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效率就会降低,焦虑的根源:1、想同时做很多事情,但欲望太多、急于求成;2、想立即看到效果,但极度缺乏耐心、避难趋易
我为什么会阅读这本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焦虑,买不起房,工作压力大,职业规划与人生目标不清晰,行动力不足。种种现象导致我现在比较焦虑,可能就如作者所说的,事情太多,但没什么价值。(不过现在已经有所缓解,已经认识到焦虑的存在,开始读书、开始写作、开始实践,那么去战胜它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耐心,要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感。不过道理都懂,就是不知道怎么坚持,有时候我们也鼓起勇气,坚持了,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时候就容易放弃了。俗称半途而废。下面这个是复利曲线,耐心就跟这个曲线很类似,一开始都是没什么收益,如果无法坚持下去,就无法遇到爆发的拐点。
其实说到耐心,大家都知道耐心很重要,但是,如果靠意志力去坚持,多半会坚持不下去的,所以得想想别的办法,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深入理解脑科学,找到“弱点”,也就是下文要讲述的,我们要让坚持变成习惯,唯有习惯才能持久。
认识三个区域关于认识的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又叫学习区)、困难区(又叫恐慌区)
人的天性: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步登天,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一无所获。
这三个区域在很多书籍都有提到。如果每天刷刷抖音、打打游戏,那你就是在舒适区;如果经常做些有挑战但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就是在拉伸区;如果整天好高骛远,定的目标太高,急于求成,那么就是在困难区。这本书多次提到我们要在舒适区边缘,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良好习惯、耐心等,都比较容易成功,因为前面提到过,我们要战胜本能脑和情绪脑,就得用上理智脑,但理智脑没那么强大,需要一点一滴练习、学习,就像愚公移山,每天都有进步
关于学习、阅读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跟下面这张图不谋而合,这张图来自《费曼学习法》,里面也提到以教代学、吸收内化、实践的重要性
读书建议: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时常以这样的标准指导自己学习,我们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这个建议非常好,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的知识需要吸收、转化才能变成自己的,只要对自己有用,哪怕只有一两个观点,那么阅读的目的就达到了。剩下的内容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处于“困难区”,我们目前的认知/阅历来不足以跟上作者的思想,所以根本没必要去纠结。等我们的认知体系更进一步时再来阅读,相信这个时候会有更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