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淡淡翠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深受焦虑的困扰,但是却始终不知道如何摆脱。
就像有的人总是不断检查门锁,有的人总是过度担心未来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在俗话中,有个词语叫“杞人忧天”,意思就是人们总是为没有发生的是事情而担忧,从而忽略了自己当下的生活。
而在今天讲到的这本《跳出猴子思维》中,这种情况则统统归纳于“猴子思维”。
有段时间,我极其热衷于检查煤气灶是否关闭。
别人可能检查一两遍就可以了,我却要反复检查,往返厨房数次,检查几十遍才能放心。
这件事给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包括我早上出门前,哪怕有再紧急的事情,也要反复检查完煤气灶才能放心出门,否则一整天都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绷。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我这种行为的心理根源,是因为以前曾经煤气中毒过,所以内心对这件事有些焦虑和恐惧。
然而,纵使我知道了根源,却依旧无法摆脱这种行为模式。
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跳出猴子思维》。
作者珍妮弗·香农,是美国知名的心理治疗师,从事焦虑症的治疗数十年,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和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珍妮弗自己也曾深受焦虑症的困扰。
为了治好自己的焦虑症,她曾用过心理动力治疗法,去回溯自己的童年,找到问题的根源,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甚至当她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开始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后来情况严重到一天之中要发作好几次。
治疗师竭尽全力帮她分析原因,并帮助她练习放松,然而,效果甚微。
就在珍妮弗快要绝望的时候,她终于接触到了认知行为疗法,并转换了思维,从追寻问题根源转移到了“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慌”上。
幸运的是,这一次,她成功了。
她把这么多年接触到的焦虑案例,还有自己的经验、心理学知识等结合起来,写成这本心理自助书,并告诉我们:
通常我们那些试图抑制焦虑的举动,恰恰会让我们的焦虑持续下去。
什么是焦虑?
通俗一点的解释是: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焦虑的时刻,不同的是,有些人自己调整几天就好了,有的人却会慢慢加重,深受其苦,甚至会发展成为焦虑症。
在本书中,珍妮弗将“焦虑情绪”比喻为“猴子”,一只过度紧张,总是上蹿下跳不受我们控制的小猴子。
焦虑是人与生俱来就会有的情绪之一,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时,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大脑会感知到危险并对身体发送紧急信号,从而启动求生模式。
很多时候,这种思维模式会帮助我们保护自身安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种财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反应过度,就成了我们焦虑的根源。
而我们要想彻底摆脱焦虑,就要彻底认清“猴子思维模式”,认识它、了解它、感知它,但要学会和它“离解”,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
就像作者说的:“焦虑并不能限定你,它是你独特的一部分,只不过超出了你的直接控制。”
猴子思维模式通常有三种:
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我必须要百分百确定)
2、完美主义。(我必须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3、过度责任。(我对所有人的幸福和安全都负有责任)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我总是反复检查煤气灶开关是否关闭的行为,其实就属于第一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在我的思维里,凡事都要做好规划,事情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任何一项突发事件都有可能会打乱我一整天的生活。而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检查好每个细节,争取所有事情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然而,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全部由我们掌控吗?
并不能。
比如,出门路上突然遇到堵车,比如本来已经做好周末计划,却突然接到了领导的紧急任务。
于是,我们渐渐有了这样的感悟——世上最不会突发变化的,恰恰就是“变化”本身。
对此,珍妮弗在书中这样写道:“你想让一切事情都尽在掌控是很困难的,因为需要确定的事情源源不绝。如果要追求对万事万物的绝对掌控,那么人生的每一秒,都将陷于求而不得的困境。”
还有的家长,总是过度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只要一天联系不到孩子,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