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拉开帷幕,从教育部获悉,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这万考生十二载寒窗苦读,就在今朝。
因此高考期间考生的情绪如失眠、难受,考完担心、焦虑等,是很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下面这些内容,希望考生家长看完之后,都能少一点压力,多一点放松和平静。
#面对高考我想说#如何自我调节?①考前失眠很普遍,睡不着也没关系
考前失眠是一个普遍现象,要正确科学地面对“睡眠”这件事。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去迎接高考当然很好,但考前的失眠也不一定会对第二天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适度的警觉性有助于我们更加专注,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②呼吸放松、冥想
睡前可以通过呼吸放松、冥想来调节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帮助入眠。
③开展建设性的自我对话
我们的情绪会被想法左右,当深陷焦虑紧张的压力性情绪时,可以主动觉察对自己情绪影响最大的想法,然后检验这个想法是否百分之百符合现实。
如果想法不符合现实,那符合现实的想法是什么?
如果想法符合现实,那需要提醒自己,我现在的后悔和担心对现在的我有什么帮助?
如果是我的好朋友和我一样的处境,我会如何对她说?
……
通过内心的自我对话,可以有效缓解压力,保持轻松稳定的心态。
家长别反复强调这三个字家长别说“不要怕”
家长别说“不要怕”
家长别说“不要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有些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提供情绪价值,想安慰孩子,又想不到能说什么时,总是单调、机械性地重复“不要怕”这种话。
专家认为,反复强调和重复“不要怕”这三个字其实是在否定情绪、否定焦虑,反而会让考生觉得“我不应该焦虑”“焦虑是错的”,考生的思想负担反而会更重。
家长可以怎么做①要允许考生焦虑
焦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
②家长要做情绪容器
家长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共情性的倾听孩子的感受
控制情绪,学会包容。让考生知道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会失去家长的爱,才能缓解考生的压力。
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焦虑紧张情绪,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询问孩子希望家长此时此刻做什么。要让孩子感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家长都会一起面对。
③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状态
给考生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但也不要照顾得过分夸张和“事无巨细”,全家人“如临大敌”一般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考生也会因这种过度的“全家总动员”而感到压力。要尽量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状态。
④帮助考生建立信心
有些考生对于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担心考不好。家长需要正向引导,让考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
⑤“听”比说更重要
可以试试谈话展开的三部曲
积极倾听→理解复述→共情
相比于任何说教和长篇大论的“安慰”,“听”其实更重要。
共情性的倾听,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提供一个安全的、可以表达和宣泄压力性情绪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急于安慰和解释。
复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反馈家长倾听到的信息,去询问孩子是否是这样的感觉。最后再表达同理心,与孩子共情。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人,请相信自己!
(来源于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