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脾胃非常重视,有“脾胃乃后天之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的观点。《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可见脾胃对人体健康多么重要。
很多复杂或顽固性疾病与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中医强调“养”的重要性,其关键在于去除产生疾病的土壤,是“治本”的方法,而药只是“治标”。中老年人、体弱多病、病愈后恢复期人员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癌恢复期人员,其饮食上尽量做到以下五个“点”。
1.一是“少”点,吃饭切勿太饱,进食恰到好处,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体及时得到营养供应,能够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过饥或过饱,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要少吃多餐,减少胃肠道的负责,也减少升糖的飙升。而当身体摄入过多的食物,会导致整个系统效率下降,加之体育锻炼机会较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胃溃疡、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2.二是“淡”点,清淡饮食指的是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也就是口味比较清淡。膳食不要太咸,少吃些刺激性的食物,吃过咸食物不但对心血管疾病的不利影响,而且容易刺激肠胃,分泌胃酸增多,造成胃炎、胃溃疡,不要总是说“清清淡淡的下不了饭”。
3.三是“熟”点,不要吃生食,也不要半生食,尽量做的软一点,容易消化吸收,有利于病后身体的恢复,也对老年人的胃有保护作用。同时,生食还有可能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请不要总是说“太烂了,不够香”。
4.四是“暖”点,“暖”是中性,我们的胃既怕“冷”,也怕“热”,冷食会造成消化不良,过热食也会增加食道癌风险。“冷”与“热”都是极致的表现,唯有“暖”才是“中”,“中”即“土”也,“土”即“胃”也。请不要总是说“冷热食物才会刺激味蕾”。
5.四是“慢”点,切勿“狼吞虎咽”,吃饭要细嚼慢咽,慢慢去体味食物的本真,这样食物才会有效刺激大脑,增加饱腹感,避免食的过快过饱,同时细嚼慢咽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对抑郁症和焦虑症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请不要总是说“吃慢了耐不住”。
幸福就是这样,你把你的胃给弄坏了,就像使用任何仪器和设备一样的“手册”,你如果不懂得“胃”的使用“手册”,就像你不懂的电视、电脑、汽车的使用手册一样,肯定很容易坏,所以就造成胃炎、胃溃疡。
三、暑热天养胃保健
暑热天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由于天气炎热潮湿,日长夜短,人的体能消耗大,往往会出现身体不适等苦夏症状,因此要尽量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减少户外活动,同时注意室内降温,补充水分,劳逸结合,一日三餐,应选择清热祛暑健脾利湿养阴益气,以及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番茄、黄瓜、西瓜、胡萝卜、山药、大枣、百合、莲子、菊花、全麦及坚果类食品,饮食上应多咸少甜,多喝绿豆汤,温开水,酸梅汤,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四、湿生如何辨别
健康的舌苔呈现淡粉颜色,表面清爽干净,不肥厚。口腔内清洁无异味。舌苔本身光润,在其上表面上,没有牙齿咬合的压印。而湿气重的人,消化不良,水湿上泛,就会出现舌头厚腻,舌体胖大。
正常人的大便是金黄色的圆柱体,大便之后,不会粘连在马桶壁上,用很少的水就能冲干净,很少的手纸就能擦干净屁股,如果上完厕所,大便黏腻,粘在马桶壁上冲不干净,那么一定是体内湿气很重。如果遇上天热,上火,消化不良,还可能伴随着便秘。
五、药食两用养胃
1.中药甘草、生姜、大枣是养胃最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
2.重视五谷杂粮食养胃气,如大米、薏米、黑芝麻、白扁豆、黄豆、糯米、高粱米、黑豆、山药等等,这些既是食物,也是中药,既能养胃,也能治病;
3.《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就嘱咐病人喝热米粥,目的是缓和药力,兼养胃气,使人周身微微汗出,还能提高疗效。
4.甘味药有养胃之功。比如,党参、山药、白术、甘草、石斛、玉竹、白糖、冰糖等。这些药物经常是用在药膳或家庭肉类炖汤之良品。
综上,养胃要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对于体弱多病的人要注意适当休息,减轻精神压力、养成健康的作息、饮食规律,戒烟、戒酒、少饮浓茶和咖啡以有过浓、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