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律律
周末,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语气焦虑,说自己拿儿子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孩子今年上初二,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了浓重的厌学情绪。不爱说话,自我封闭,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学习也越来越没动力。成绩直线下滑,从刚入学时的班级前五,滑落到二十、三十。家长批评几句,他的情绪更加抵触,逆反心理严重。最近,甚至流露出想退学的苗头。
还有一年多就要中考了,朋友担心还没等考上高中,儿子就念不下去了。一想起儿子又倔又丧的状态,就愁得整夜整夜失眠。
她想不通,以前聪明积极、好学自律的儿子,怎么会变成如今这样?
“好吃好喝供着,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可他倒好,厌学又叛逆,还动不动给你脸色看,现在的家长太难当了!”
这让我想起了3年前,女儿曾经走过的一段弯路。
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到了初一下学期,变得闷闷不乐,不愿意说话,总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上学也非常抵触,经常以头疼、肚子疼为理由,要求我跟老师请假,“我觉得自己都快抑郁了。”
我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烦的。后来,在我的训斥和逼迫下,女儿恢复了正常上学。我原本以为,她只是短暂的厌学心理,严厉管教就度过去了。可没想到,一次突发事件,打碎了我的“自信”。
在课间休息时,一向温和的女儿和同学激烈冲突起来,她情绪失控,又哭又吼,把书本撕得粉碎。
在老师的建议下,医院做了检查,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和焦虑症。我犹如五雷轰顶,感到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女儿是真的抑郁了。
那段时间,我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迷茫之中,既心疼女儿,又束手无策。直到咨询了心理医生,在一年多专业的指引下,我才带女儿走出了那段黑暗日子。
跟朋友一样,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的厌学、顶嘴、不愿上学,简单的归结为叛逆、不懂事,认为“骂一顿就好了”,而实际上,孩子表现出的情绪低落、学习动力不足等种种问题行为,都可能是一种抑郁情绪,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抑郁症。
说起抑郁,不少家长态度疑虑:我家孩子就是青春期厌学、叛逆,哪有抑郁症这么严重?
但实际上,抑郁情绪这种负面心理状态,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青少年和儿童身上。
一项统计显示,孩子在小学阶段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达到4%至5%,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大约在5%左右。按照人数统计,当前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大概有万左右。
这个被家长们“轻视”的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而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的孩子,大脑结构和功能都在悄悄发生改变。
他们不是故意心情不好、厌学、烦躁,而是真的病了。
那么,抑郁情绪是如何改变大脑结构的呢?
1、影响精力,改变认知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白质整合性低于普通人,且不同区域间的信号传递速度也减慢不少。
前额叶,是大脑专门负责理性思维的区域,有许多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交流,以此来掌控我们的每一个想法。
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下,会产生大量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它会破坏神经元正常交流,让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速度减慢,造成前额叶出现萎缩现象。
这时,人会很难集中注意力,连带着认知功能也会出现问题,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老师批评了一句,或者同学看了自己一眼,都会让你焦虑,甚至怀疑自身的价值。
2、情绪容易失控,无法控制的“丧”
海马体是大脑内负责记忆和认知的核心区域,处理每天进入这里的信息和产生的新神经元。
抑郁情绪带来的大量皮质醇,不仅会降低神经元的生成速度,还会让海马体萎缩,造成严重的记忆衰退。同时,还会降低两种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物质——血清素的浓度和多巴胺的活性。
这些生理上客观的改变,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敏感,陷入在焦虑、烦躁、沮丧、害怕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控,身心疲惫,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所以,那些学习动力不足、暴躁发火等不良行为,不是因为孩子不上进、不懂事,而是抑郁情绪,真真切切改变了孩子的大脑和身体。
那么,当孩子深陷焦虑抑郁情绪,消极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
如何及早控制抑郁情绪向抑郁症发展,让抑郁远离我们的孩子呢?
当时心理医生给出的解决方案,成功帮助我和女儿走出困境,相信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接纳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理解他的痛苦
面对孩子的抑郁情绪,很多家长往往拒绝相信:
“我的孩子不可能有心理问题,怎么会是抑郁症?”
“他能有什么压力?就是逃避学习罢了!”
或者指责孩子小题大做、没出息,这种抗拒,只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曾经,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面对女儿痛苦的倾诉,我总是粗暴打断:
“你事儿怎么这么多?谁没有压力,怎么就你不行?一天天拉拉着脸给谁看?就是给你惯的!”
后来,通过跟心理医生的学习,我才意识到,处于抑郁和焦虑情绪中的女儿,正在经历一段很困难的时期,她除了要应对自己情绪、自我认识等方面的波动,还要面对我的质疑。
这种来自妈妈的不理解,更是雪上加霜,对于抑郁情绪中的孩子来说,是有很高风险的。
她觉得自己孤立无援,甚至产生过消极的念头。
后来女儿告诉我,“当时经常站在咱家17楼的窗户前,想着跳下去算了,一了百了,再也不用受罪了。可又没有勇气,恨自己太没用。”
一番话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我离失去女儿曾经就差那么一点点,而我却毫无察觉。
因此,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尽量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面临的苦难,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否定、训斥,给孩子一个真实诉说的空间。
2、